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多年来苗族研究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术队伍,形成了以苗族医药学、历史研究、服饰、哲学、宗教等为主要内客的研究热点.为了客观地评价我国苗族研究的概貌,本文以2000-2006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苗族研究方面的期刊论文为例,从信息计量角度分析,揭示近年来我国苗族研究的基本概况和特征,为苗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苗族服饰以其制作技艺之精湛、文化内涵之丰富、款式色彩之多样性特征,在世界众多民族服饰文化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它的演变与转型,是苗族与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通过相互间的接触,逐渐地融合,最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把握苗族服饰的演变规律,探究苗族服饰现代转型的发展态势,找出导致苗族服饰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确保苗族传统服饰文化保护传承及实现民族文化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著述不断问世,苗族青年学者杨正文撰著、贵州民族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苗族服饰文化》,就是一部别具特色的佳作。全书共30万字,分为8章34节,另加一个附录“广西云南苗族瑶族服饰采集纪实”。作者在逐章介绍了历史上的苗装、苗族支系与分布、服饰类型与风格、纹饰造型、苗族服饰文化的技术基础等方面内容之后,还专门用两章的篇幅对苗族服饰进行了人类学的考察,并分析了80年代以来苗族服饰的变迁态势。这部引人入胜、特色鲜明的专著,填补了我国民族学界对民族物质文化领域研究的一个空白。通…  相似文献   

4.
贵州苗族服饰文化历史景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服饰与环境感应相协调的原理,即是在以地理区位偏远和社会经济欠发达的主要背景下,贵州苗族服饰保留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格。本文通过对其服饰文化景现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和对其服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历史景观探析,指出贵州苗族居住的山区地理环境是其服饰文化地理错落分布、服饰文化历史景观丰富多彩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贵州苗族服饰文化空间格局,在中国服饰地理上占有重要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从唐代汉族女服具体服装设计审美基础的政治格局以及文化背景讲述了唐代汉族女服设计的审美形式以及在审美意识下唐朝汉族妇女独特的发式和头饰艺术。通过对唐代汉族女服具体设计特点进行研究,对唐代服饰设计进行总结,为我国服装设计提供更多的理论以及实践基础,从而推动我国服装设计水平不断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苗族服饰的起源及其图案造型 服饰的产生、形成和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特别是与气候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各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对服饰的形成和发展,也起着重大作用。“高高的发髻,象锦鸡的羽冠;宽宽的花袖,象锦鸡的翘膀;密密折折的长裙,便是锦鸡的尾羽。”这支苗族古老的民歌,形象地说明了苗族妇女服饰的来源。 苗族人民以其无比的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民族服饰艺术,由于各地区苗  相似文献   

7.
苗族历史久远,族源可上溯到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苗族人口众多,居住地域相当广阔,在我国南方的两湖、两广、云、贵、川、海南等省都有聚居地;我国境外也有不少苗族同胞居住生息,因此苗族又是一个跨界民族。在苗族历史中,大幅度、远距离、长时期的迁徙,造成了苗民族各部之间相互隔绝,少于交往,又与各地其他兄弟民族交错杂居,结果形成了方言差别大,服饰类型多,生活习俗各有差异的多支系民族。解放后根据语言、服饰、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共同性,与本民族人民自愿的原则,将族名统一称为苗族。  相似文献   

8.
苗族服饰纹样因人与自然平等的题材、精彩绝伦的色彩、深邃广裹的空间等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和自由感.在数码服装设计中,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苗族服饰纹样进行"形"的提取与衍生、"色"的提取与复现、"意"的提取与延伸再现苗族服饰纹样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南地区的苗族妇女服饰是苗族意识形态的物化形式,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服饰风格多样,色彩斑斓,色彩关系丰富而有序。服饰色彩与材料肌理交相辉映,色彩与声音互为烘托,使苗族妇女的服装动感十足,别具一格,是苗族妇女智慧的象征,其错落有致的色彩配置,既有古韵,又具有现代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中国苗族服饰研究的状况作了系统的搜集和整理,并从苗族服饰分类、制作工艺等方面,重点概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苗族服饰和古歌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苗族文化保护被提上了日程。苗族服饰与古歌承载着民族历史和文化,二者的流传得益于苗族人民原始宗教思想支配下举行的各种仪式,因此,保护苗族文化最重要的是保护苗族社会中举行的各种仪式。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由于地区的差异,民族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的差异,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类型的服装,产生了多彩多姿的服装上的民俗风貌,加之由于各民族的传统观念和在服饰上审美标准的不同又形成了各民族装束上的特色和鲜明标志。 蒙古族的服装有它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在古代,蒙古人的衣服是以“……其上衣交结于腹部,环腰以带束之。冬服二裘,一裘毛向内,一裘毛向外。……然女服近类男  相似文献   

13.
苗族传统服饰是苗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独具特色的服饰图案不但具有一定的叙述性、记录性,而且其浓郁的装饰性、文化性和民族性也深受人们喜爱,并不断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得到重现与发展。通过对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归纳与梳理,从苗族传统服饰图案的造型、构图及表现形式出发,结合现代针织男装设计做进一步的思考与实践,在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也为我国针织男装设计的发展注入新元素,以寻求新的设计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和东南地区的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与这一民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紧密联系,反映了这一民族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状况,体现了他们的美学原则。本文主要从苗族服饰的丰富多彩性出发,探讨了苗族服饰的渊源及其形式美,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民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族服饰是各区域民族所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传统文化的直观体现。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服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以湘西苗族服饰为研究对象,试分析其服饰中所表达的审美文化以及民族艺术中所传承的美的思想,这有助于民族地区艺术发展,也能使人们更好地解读湘西,了解湘西苗族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6.
苗族文化以口传为主,其民族历史靠服装承传,因服饰携带和保存方便,成为纪录苗族历史的重要载物。服装具有实用、审美、镇邪、象征等功能。服饰既属物质层面,是生活必需品;也属文化层面,包含服饰制作、审美、使用场合及年龄、性别和宗教信仰。湘西苗服多姿多彩,不仅展现了基本的生理需求,更表现了对社会文化的诉说。苗服与苗风是苗族历史和文化的集中概括和具体体现。湘西苗服体现了苗族自我,表现了独特的苗人哲学和服饰美学。  相似文献   

17.
苗族蜡染中的巫傩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蜡染是制作苗族服饰的古老技艺之一,千百年来一直受苗族社会巫傩文化的影响。苗族服饰蕴含了大量的巫傩文化,并在蜡染图案及色彩中都有所体现,其中既散发着浓郁的巫傩礼仪意味,又隐含着浓重的怀乡恋祖的历史情怀。  相似文献   

18.
苗族服饰不单纯表现为某个民族专有的艺术形态,它的艺术创新过程,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存在的民族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经过接触、混杂、分裂、融合,按照人类造物的需要,通过群体审美观念的规范,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个性。苗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有形载体,反映出强烈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凸显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主义精神,蕴藏着深层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关于苗族及苗族作者的文献浩如烟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苗族文化、历史、科学、艺术等知识信息,它不仅是我们研究苗族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料宝库,更为苗族现代文明的形成与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为了充分利用和开发苗族文献资源,建立文献书目数据库是基础,我校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市交界地带,处在苗族、土家族聚居地的湘西自治州,收集、整理苗族文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我校我馆体现民族性、地方性特色的需要。下面笔者就构建苗族文献书目数据库谈点看法。一、苗族文献收集整理的现状及对策苗族作为…  相似文献   

20.
唐三百年间,高昌女服深受唐后宫女服影响,但影响的深度一定程度上与唐政治上对其的管辖有关。在唐伊始,即麹氏王国末期,后宫女服开始向高昌渗透。618年,唐灭麹氏,太宗以其地设西州,这一政权转变促使高昌女服迅速且完全向后宫靠拢,发饰、半臂到披帛、长裙几乎类同后宫。安史之乱后,唐逐渐退出此地,随即吐蕃、回鹘控制高昌,并于840年建立回鹘高昌王国。此后唐后宫女服虽仍对高昌服饰有一定影响,但高昌女服已明显回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