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县乡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县乡政府债务包袱沉重。据统计,截止2004年末,自治区各级政府债务累计达到299.45亿元,其中县乡政府债务累计达到143.55亿元(县级政府债务累计达到129.89亿元,乡级政府达到13.66亿元)。县乡政府债务无偿还来源。  相似文献   

2.
省以下财政体制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税制改革使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如各级政府间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缺乏主体税种、地方税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区域发展不平衡、财政收支区域差距较大,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省直管县"体制存在缺陷以及"乡财县管"体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自治权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自治权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财政权限划分上给予民族自治地方的一种特殊权力。《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立法自治权,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财政体制的基本内容,国家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帮助和扶持的责任,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财政补充规定和具体执行办法的权利,以及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改革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是实现财政管理自治权的基本前提,民族自治地方财政管理自治权的适用范围必须同民族自治机关的职权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广大物资工作人员遵循党中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清除“左”的错误影响,打破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老框框,提高了按商品流通的经济规律组织物资流通的自觉性,对物资流通体制进行了初步改革。改变了单一的计划分配调拨形式,分配供应方式比过去灵活了;物资企业有了一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经营管理有所改善,生产资料开始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许多地方设立了物资门市部;地区间的协作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整个物资流通比过去搞得活了。但是必须看到,这些改革仅仅是初步的,物资流通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当前物资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机构重迭,环节过多,流通不畅;产需衔接不好,主要物资供求矛盾尖锐,有些产品供不应求,有些产品严重积压;物资流通中占用资金偏多,周转缓慢,费用水平高,经济效益差。  相似文献   

5.
<正> 广东发展银行是我国第一家全新的社会主义商业银行,是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内外资股本并存的股份制区域性金融企业.为适应广东综合改革试验区经济发展需要,探素金融体制改革新路子,广东发展银行经国务院批准,于1988年正式成立并试营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5亿元,拥有广东省各专业银行、香港粤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香港中银集团、各大型企业等财资雄厚的股东.最高权力机构为广东发展银行股东大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从所有制形式和管理体制上看,广东发展银行打破了原有国家专业银行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也明显地区别于我国其它的股份制银行,实行了股份制、区域性、商业化经营的大胆实践;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平衡,自担风险;总行和分行均为独立的经济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和经济责任;实行多元化、综合性的业务经营.  相似文献   

6.
宋仁宗时期,“三冗”状况严重,朝中有识之士,“常患法之不变也”。改革声浪日趋高涨。费用窘迫的原因是财政收入不足,还是支出太过、管理不善?很显然是后者。当时人讲:“本朝二税之数,视唐增至七倍。”连宋太宗都承认“两倍于唐室。”从这个意义上讲,以扩大税源为主要理财手段的王安石变法,其解决财政危机的办法,值得重新研究。(当然,农田水利与方田均税两法,主要以发展生产及均平赋税为宗旨,尽管实施中弊病不少,应当肯定。)司马光则与当  相似文献   

7.
1979年以来,中国外贸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喜人成就。然而改革到今天,现行外贸体制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外贸体制的改革因政企尚未分开而难以推进。这些困难主要产生于体制改革尚不到位或不配套。设想由政府“计划出一个市场经济”的良好愿望可能使我们忽略甚至跨越某些经济市场化过程的环节。外贸体制改革好出路在于改革的配套性和进一步深化。我们要在探讨外贸体制改革的同时,实现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成人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切实需要。应以丰富的办学经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稳定的教师队伍和优越的办学条件为依托,进行办学体制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9.
最近,党中央将分配体制改革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并成立了相应机构,争取全国人民意见。分配,是把社会产品分归社会或国家,社会集团和社会成员的活动。包括生产资料的分配和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中,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决定分配。没有产品的生产,便没有产品的分配。分配又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双向矛盾运动,决定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作为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管理体制与经营方式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是企业活力能否充分发挥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要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真正具有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內部条件,即企业致力于内  相似文献   

11.
财政学家李健智新近编写的《财政管理》已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包括9章34节63万字的专著,从财政预算、国家税收,到企业财务、基本建设财务、农业财务、行政文教财务、预算外资金、财政信用和会计管理等方面,展开了全面、系统而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论述。正如财政部副部长项怀诚同志为本书所写的序言中指出的:这本书“是以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为指导,以现行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对市管县体制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理论界关于市管县体制的改革,主要提出了三种观点,一是改变市管县体制,实行省直管县(市).二是通过机制创新,完善市管县体制.三是以"复合行政"的视角解决市管县体制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省粮食生产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从总的情况看,发展的速度仍然是缓慢的。以1982年同1949年比较:粮食总产量,全国增长2.12倍,我省只增长1.21倍;年平均递增全国是3.51%,我省只有2.43%。加上人口的猛长,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历史上最高年的水平。1982年,人均455斤,比1957年还少182斤。远远不能适应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产需矛盾十分突出。1980年至1982年三年时间,每年平均由中央调进粮食九亿一千二百万斤,还从外省换购议购了一部分粮食。对于解决我省粮食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要有足够的认识。“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第一件大事。它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社会安定和国家建设的全局性问题。我们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在较短的时期内把粮食生产搞上去,实现粮食自给有余,改变目前依靠外援的被动局面。要解决粮食问题,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就是:凭我省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加上力所能及的努力,粮食生产能不能做到稳定增长?这是贵州广大干部和群众都很关心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进入攻坚期的今天,各部门、各阶层间的利益调整是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财政管理体制作为调整各级政府间经济格局的一种制度,应该可以成为推动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市场化渐进改革中,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不断修正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前行.回顾30年来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发现它遵循一条基本的主线: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适应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不断调整中央、地方间的分配关系,寻找集权与分权的最优结合点.按照这一主线梳理改革的演进轨迹,可以得出三条经验: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适应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稳定的规则有利于整体效率的提高;分权不是财政管理体制下一步改革的短期取向.  相似文献   

15.
钟文干 《学术论坛》2005,(10):102-107
农垦管理体制具有鲜明的企业性和社区性,行使着经济、行政、社会的多重管理职能。广西农垦管理体制经过多年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其体制性障碍尚未从根本上消除,制约农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管理因素还普遍存在。继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要根据农垦经济性、社会性、区域性融为一体的特点,遵循经济、社会和政权组织的运行规律,重点建立、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改革现行行政管理模式以及加快社会职能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自治意识的提高,使得大量社会公共事务逐渐回归社区,社区基层组织开始承担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但是我国现行的基层管理体制却暴露出主体身份不明、结构功能紊乱、条块矛盾突出等弊端,难以承担全部社会管理职能.因此,需要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地区成熟经验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的基层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周文宇 《理论界》2006,(10):208-209
财政管理体制在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振兴经济必然要建立科学的财政管理体制。本文对我国长期忽视财政管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改造和加强新时期财政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一切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这条客观经济规律。但是,实践表明,仅仅从一般的角度去谈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已经难以解决实际中提出的问题了。只有具体地把握生产关系的不同层次和生产力的质和量,并进而探索生产力的质和量对生产关系不同层次的具体决定作用,才能科学地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在调整,改革的阶段,如何改革我国社会劳动力管理体制以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是经济改革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认真研究并逐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充分发挥我国劳动资源丰富这一优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对科研单位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的分析,为迎接新一轮科研体制改革,围绕"立足全局整合配置资源,让科研单位从中受益;创新离退休人员管理,为科研单位排忧解难;全方位谋划改革发展,以新的面貌迎接新一轮改革"三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