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科学问题的科学解和哲学解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从其内涵角度来看 ,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时代所提供的解答科学问题的科技知识条件 ,对科学问题进行解答的层面和方法 ,以及由此决定的二者的实质等方面 ;从其特点角度来看 ,二者主要表现出准确性与思辨性、可证性与待证性、应时性和超前性等的差异。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深化科学研究、正确认识现代科学、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理论只有贴近生活才有生命力 ,哲学也不应消极地跟在时代后面对时代进行解释 ,而应站在时代的前列去表现时代的理想、希望。那么 ,现时代哲学应是虚拟哲学。虚拟实在是哲学研究的理想实在 ;虚拟主体是哲学思考的理想主体 ;虚拟世界是哲学活动的理想世界 ;虚拟方法是哲学思维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周德义先生潜心哲学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欧洲古代哲学、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等;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中西比较、以古鉴今、知行结合等;研究的主要特色:在内容上注重现实关照,在形式上注重语言通俗。  相似文献   

4.
“一”、“二”、“三”三个序数词代表了王熙凤人生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一从”是指她嫁给贾琏后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夫唱妇随 ,即“出嫁从夫” ;“二令”是指她执掌荣国府大权后发号施令 ;“三人木”是指她失势后被贾琏休弃。“一从”是“二令”的基础 ,而“二令”又带来了“三人木”的恶果。对于“一从” ,曹雪芹采取“留白” ,即不写之写 ;对于“二令” ,则采取详写 ;对于“三人木” ,却因去世来不及写而被高鹗错写  相似文献   

5.
修辞学里的“析字”格在诗歌中常有运用。《红楼梦》第五回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凡鸟”是“凰”(凤)字的拆析,隐指王熙凤。周春《阅红楼梦随笔》;“诗中‘一从二令三人木’一句,盖‘二令’,  相似文献   

6.
一从纯粹哲学的意义上讲,马克思无疑是一位唯物主义者。马克思相信,运动着的物质是宇宙的基本成分,构成实在的,不是超验的“本质”或观念,而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感性的世界。不过,这类“本体论”问题实际上是马克思不感兴趣的。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很少议论这类问题。相反,马克思一再指出,探讨人及其活动“以外”的那个“客观世界”,以及相应的“客观真理”问题,是“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跟一般的唯物主义有根本的不同。实际上,马克思一直坚决地反对当时在自然科学家当中十分流行的那种哲学唯物主义。根据这…  相似文献   

7.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同样需要哲学思维的指点和哲学精神的关照。在纪录片的创作中,真实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纪实是对真实的本质反映;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应当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应当是主观表达,客观纪录;表现与再现是对应于主观与客观的一对哲学命题。纪录片的真实性决定其在创作中必须要表现,而纪录片中的再现则是表现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从后现代的“家族相似”性的三点表现入手,从本质观、真理观和形而上学观三个方面将波普尔哲学与后现代哲学“家族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波普尔与后现代家族既近又远,即反对本质主义并不代表否定本质;批判真理并不代表否定真理;摒弃形而上学并不代表否定形而上学.研究意义在于从侧面暴露出后现代哲学本身弱势的同时,也为波普尔哲学的研究带来新的可能性和选择.这反映了当代科学哲学的一种多元性、开放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把经验与观察作比较后指出:“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的。Post hoc[在这以后],但不是Propter hoc [由于这]……但是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如果我们能够造成Post hoc,那末它便和Propter hoc等同了。”这一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得出的结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传记,不只是人物生平事迹的简单展示,不只是人的生命的一种本能反映,它还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体现。就天人关系而言,古典传记中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体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体现了对天道的怀疑以及替天行道、顺应天命等思想;就人生观念来说,主要体现在入世观、生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另外古典传记还通过传主表现了人性的善与恶、真与伪等内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对东西方文化价值哲学进行比较研究是时代青年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的理论前提.中国一个多世纪的现代化历程的教训昭示我们致力于人的主体性的现代化,构建适应社会现代化要求的人的价值观念,必须坚持"综合创新"、"全面发展"、"工具理性"三大方法论原则.中国的传统价值哲学的主旨在于"做人";西方的传统价值哲学的主旨在于"谋事".在"和平"、"发展"潮流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通过"跨文化沟通"以消除历史误会,从而达到"双赢",已成为东西方有识之士的共识.所以,只有学贯中西,坚持走文化会通之路,才能构建起开启历史喜剧、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正确的人生价值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2.
梁漱溟早期儒学思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的早期儒学思想是其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五四”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面前 ,梁漱溟高扬儒家文化的大旗 ,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改造和对西方生命哲学的阐发 ,创立了融会中西的“新孔学” ,并从哲学的高度为中国儒学思想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由于历史的局限 ,梁漱溟的早期儒学思想在理论上有许多疏漏  相似文献   

13.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语言活动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本文以Leech于2005年提出的礼貌大同策略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东西方文化中"礼貌"的差异,论述礼貌大同策略的普遍性,重点在礼貌大同策略对东方文化中"礼貌"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章太炎的名著《齐物论释》通过以佛解庄阐明了自己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即自由,“外王”即平等。所谓自由,是指佛家“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所谓平等,是离言绝虑的,既不可说,也不可知,因而,“不著名相,不生分别”,“任其不齐”,才能达到平等。太炎平等观的提出,其诱因主要是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和西方世界的“物役性”。他的“内圣外王”之道是他救世理想的两个步骤。因而,与作为“隐者”的庄子、作为“适世者”的郭象相比,作为《齐物论释》作者的章太炎,实际是宣传民族、民主和民生主义的彻底革命论者。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中国哲学这一学科确立以来,学界曾就“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就西方学者而言,其否定中国哲学 的原因在于以西方哲学理论模式为标准,衡量并排斥中国哲学。以傅斯年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则是站在保护中国文化的角度来 提出“中国无哲学”的观点。笔者认为:不论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是“哲学”这一“属”之下的“种”,中西方哲学既有其共性 又有其独特意蕴。面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的发展应在突破西方哲学理论的视域、发掘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的 基础上,注重跨文化比较视域中中西方哲学的会通。  相似文献   

16.
自从中国哲学这一学科确立以来,学界曾就“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就西方学者而言,其否定中国哲学 的原因在于以西方哲学理论模式为标准,衡量并排斥中国哲学。以傅斯年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则是站在保护中国文化的角度来 提出“中国无哲学”的观点。笔者认为:不论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是“哲学”这一“属”之下的“种”,中西方哲学既有其共性 又有其独特意蕴。面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中国哲学的发展应在突破西方哲学理论的视域、发掘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的 基础上,注重跨文化比较视域中中西方哲学的会通。  相似文献   

17.
利己还是利他——论斯宾诺莎的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斯宾诺莎的利益观是他在论证理性在情感控制上,特别是理性在道德中的重要性中体现出来的。他的利益观既不是大众所理解的纯利己主义的自私自利,也不是纯粹道义性的利他主义。斯宾诺莎的利益观有着复杂的伦理思考和深刻的伦理意义。对其利益观的考察有助于我们获得完善人格的力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基础。从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发展的历程表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对于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为思想资源,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合理因素,形成时代需要的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将世界性和民族性相统一,构筑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哲学基础与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命与生死问题是人生哲学的重要问题。先秦诸子对命都非常关注,庄子亦然。而关于生死问题,则尤为庄子所重视,因为它是庄子人生哲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庄子对命与生死均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守个体精神的自由、自在与心性的宁静和淡泊,庄子把精神的自由、自在与心性的宁静和淡泊看得比其他一切都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现代哲学史家多将庄子归为相对主义者,但这种解释既与庄子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不相称,也与《庄子》的文本不合。本文通过对庄子哲学的中心概念"天"、"天籁"的考察,认为判庄子哲学为相对主义乃出于误读,这与庄子吊诡的言说方式易遭人误解有关,而更重要的是郭象的"独化说"所造成的影响,而郭注对于《齐物论》中"天籁"概念以及"自己"一词的解释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