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把马克思主义非理性主义化,是与把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相并存的一个重要倾向,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试图填补马克思主义的“空白”的一个重要论据。因此,注意对现代西方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分析研究,理清马克思主义与现代非理  相似文献   

2.
<正> 新黑格尔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史上的一次德国古典黑格尔主义的复兴运动,其影响波及哲学、伦理学、宗教、社会学、文学等方面.在伦理学方面,英国的格林和布拉德雷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们反对在英国具有深厚传统的经验主义和快乐主义伦理学,高举理性主义的旗帜,吸取和发挥黑格尔和康德哲学伦理学的观点和方法,借助“自我实现”这一古老的课题,对道德想这一伦理学中心议题进行了颇具创造性的研究,给后人留下许多值得思索的理论启迪.一自从柏拉图建立了西方第一个理性主义伦理学体系之后,西方理性主义伦理学的发展便遁着他所探寻的轨迹和方式前行着,迄至黑格尔,理性主义伦理学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与经验主义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西方哲学思潮对我国青年学生影响颇大,萨特、弗洛伊德和尼采的学说相继受到他们的青睐。对于这一现象该作如何解释呢?对此,我们应从分析以上哲学理论内容的相通性着手,揭示招致青年学生感兴趣的共性因素。就哲学的根本立场而言,尼采等人皆属于非理性主义者,对理性的厌弃和反抗是他们学说最基本的主张,因此,要认识当代西方哲学对我国学生的影响,首先应该对其非理性主义实质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一、背景:哲学美学思潮所趋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是在反传统哲学中行进的。这种造反姿态已在上一世纪末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中初露端倪。如郭尔凯郭尔攻击黑格尔的理性体系时说,一种逻辑的体系是可能的,但是不能有一种人生的体系;对上帝来说,实在本身...  相似文献   

5.
人本论思维方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哲学的重要趋向之一,是发展出了以非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人本主义思潮。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流派和学说,但从思维方式方面看,却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比如承认世界本原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以人为世界之本;以非理性为人之本;主张以非理性的方法来促进人的生命体验和自我意识等。这就形成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征的人本论思维方式。粗看起来,人本论思维方式似乎是对古希腊以来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传统的反叛和断裂,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是其以变形方式的承接和转换。现代人本主义思潮不仅有其非常现实的基础和时代性根…  相似文献   

6.
非理性因素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主观心理形式与作为社会思潮的非理性主义是相互区别的。但人们往往不能对二者作出严格的区分,从而造成二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的关系,弄清非理性因素与非理性主义的实质,以便在肯定非理性因素作用的同时,提高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鉴别力。  相似文献   

7.
西方哲学史步入现代后,发生了理性主义的断裂,大陆哲学朝着非理性主义的方向急转直下。黑格尔哲学处在这个“极”的地位上。黑格尔是一个唯理性主义者,他声称“哲学的目的即在用思维和概念去把握真理”,轻而易举地把一切非理性的因素排出了认识的领域。现代西方许多哲学家不满这种极端的理性主义,他们用直觉等等取而代之。这种认识路线的一正一反,基本上体现出西方大陆哲学从黑格尔到现代哲学认识论的发展脉络。但是,无论是“正”还是“反”都未免失之偏颇,或许更科学的认识有待于“合”的降生。显然,我们首先应该对黑格尔关于直觉的看法论说一番。  相似文献   

8.
论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哲学具有明显的非理性倾向,并延伸和发展了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我们姑且把后现代主义所包含的非理性内容和具有的非理性倾向叫做后非理性主义。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朝着新解释主义、新约定主义、新人文主义、无根主义和流浪主义趋向发展。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否定和反对传统哲学的本体、对象和基础,这实质上抽掉认识内容,只从认识形式和主体的活动方式来谈认识。这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客观对象,强调认识内容的客观性和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性是根本对立的。但后非理性主义认识论从主体维度出发,把认识同具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探讨了认识中的文化、交往、解释及认同等一系列问题,这又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西方哲学是指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西方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尽管派系林立,但有两个并行的潮流却贯穿始终。一个是实证主义、唯科学主义潮流;另一个是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潮流。实用主义也是人本主义思潮的一个流派。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两股影响最大、最久的思潮。从它们之间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过渡的角度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是西方哲学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黑格尔作为理性主义者,海德格尔作为非理性主义者,两人的哲学思想相去甚远。但是,是否就没有一定的联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一下两人有怎样的共同出发点。依笔者看来,海德格尔与黑格尔的共同出发点是那个万古长新的问题——追问存  相似文献   

11.
一般说来,西文哲学由近代走入现代,这是一个从理性主义发展成为非理性主义的巨变过程。这一点在德国现代哲学史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相形之下,本文所要论及的卢卡奇则显得颇有几分“反潮流”气派。因为整个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是古典理性主义传统的日趋衰微与没落和各种非理主义思潮的愈益勃兴与泛滥。与此相反,卢卡奇则是仅有的一位从非理性主义阵营中冲杀出来,转而捍卫德国古典哲学辩证理性精神的德语思想家。 纵观卢卡奇的一生,其思想发展总过程可以说是这样走过的,即从对理性的非理性主义批判到对非理性主义的理性批判。一方面,在青年时代,他曾展开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浪漫主义批判,从而奠定了20世纪非理性主义、尤其是存在主义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当他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以后,卢卡奇不仅一再对自己的唯心主义思想进行过清理和批判,而且第一个展开对生命哲学、存在哲学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西方美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现代西方相应的哲学流派作为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是后者在美学领域中的逻辑延伸和审美衍化。这种非理性主义美学思潮具有鲜明的反传统反理性倾向,对于西方现代主义的文艺理论和文学流派的基本思想和总体倾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拟简要地分析十九世纪后期以来现代西方美学中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形态演变和基本特征,以便推进对文艺美学中理性与非理性关系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3.
西方哲学,在以古希腊为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精心构造了其理性王国,经过了漫长的中世纪——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哲学时代,到近代随资产阶级的兴起、壮大,由康德、黑格尔建立了近乎完美的理性大厦。期间虽有古希腊的快乐学派,休谟的怀疑主义及感论者对主流思想的背叛。但主流思潮一直是理性主义的,认为人的理性可以认识世间万物,社会的发展有规律可循并最终会被理性的人所认识,最终趋向美好。但到了现代,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非理性哲学思潮逐渐成为主流,二战以后,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更是被欧洲青年奉为圭  相似文献   

14.
孙晓波 《理论界》2006,(9):174-175
论文分析了尤金·奥尼尔的早期作品《毛猿》。在解读该文本的众多方法中,本文采用了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中萨特的存在主义。奥尼尔在早期的生活中深受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认为“上帝已经死了”。萨特(继克尔凯郭尔、尼采、海德格尔之后非理性主义思潮中的又一代表人物)将文学和哲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将哲理浪漫化,将文学哲理化,把存在主义引申为一种自由的学说。并阐述了文学的本质,分析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略论叔本华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自鲍姆加登1750年创立美学以来,尽管美学家们对“理性”一词各有各的理解,但他们都认为美是理性所把握的对象,离开了理性,人们是无以言美的。但是,早在理性主义美学凯歌猛进、成就卓著的黑格尔时代,非理性主义美学就愤而崛起,激烈地反对和批判理性在美学中的君主地位了。这杆非理性主义美学的大旗,就是黑格尔去世几十年以后才赫赫扬名的叔本华(1788——1860)首先高举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论康德先验幻相理论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验幻相理论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先验辨证论的分析中,为了说明人的认识产生谬误的必然性时提出的,具有探讨理性本性从而为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扫除障碍的本体论倾向,在康德哲学体系申居于关节点的重要地位。先验幻相理论对黑格尔的辩证法、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及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倾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研究先验幻相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慧  杨慧林 《兰州学刊》2006,(11):20-22
本文通过对西方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发展脉络的梳理,试图从其各自的优势和弊端中找出走出当代西方哲学困境的出路,尽可能地减少后现代思潮带给中国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笛卡尔以降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主流,始终是理性主义—形而上学—人道主义三位一体的主体性哲学模式。马克思与海德格尔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要求把人的本质理解为处于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历史性存在。正是从历史性视域出发对人的本质的创造性重释,使得他们在黑格尔之后的现代哲学革命中肩负起了重构与颠覆的历史重任。然而,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历史性视域,开辟了两条不同的理论路向,并由此引发了现代主体性哲学的两种迥异的命运。马克思在批判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的形而上学内涵的同时,又在新的基点上重建了历史性的实践主体性哲学,而海德格尔则试图从根本上拆毁和颠覆理性主义主体性哲学,力求建构非理性主义的历史性生存论哲学。这两种极为重要的哲学形态,为20世纪欧陆哲学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性的思想地基。  相似文献   

19.
超越传统理性主义陈新夏告别传统理性主义是当代哲学一个鲜明的口号。哲学向传统理性主义的全面挑战始于上世纪而盛于本世纪。在西方,无论人本主义还是科学主义思潮,都有相当色彩的非理性甚至反理性特征。近些年来,挑战传统理性在我国亦有了反响。应肯定,这是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20.
郜庭台同志的《黑格尔哲学: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一文(以下简称《负担》),批评了黑格尔哲学中所谓的“整体主义、理性主义、认知主义和绝对主义等非辩证思维方式”,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总的来说是已经陈旧了”;“黑格尔哲学的不少非辩证思维方式侵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实现对黑格尔的再超越,“全面研究和清算黑格尔哲学在当代的影响”,并强调这是一个“十分紧迫、不容宕误”的任务。《负担》作者以鲜明的态度提出了一个理论上至关重要的问题,引人注目。但是笔者在仔细研读该文后,觉得其所采用的论据是不充分的、片面的,其所持的观点也是不妥当、不正确的。在此提出不同看法,以期引起学术界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