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王夫之的《龙舟会》,虽然取材于唐人传奇谢小娥为父、夫报仇的故事,但作家特意将故事主人公谢小娥忠贞、智慧,具有大丈夫气概的品格,与大唐国一伙胭花男性大臣的懦弱、无能的品性进行比较,歌颂了商人女儿的品格与才能。在批判唐代贞元皇帝治下大臣的无能的表面字句里,象征性地批判了明末降清派。作家在剧作中盛赞谢小娥鄙弃“孝烈” 相似文献
2.
3.
4.
道家以“道德”为本,“道德”的哲学化历程是一种具有深刻哲学意义的形上学建构。作为一种真正的形而上学,“道”只具有超越形名的本体、本原或本根的意义,很难理解为“规律”、“准则”、“共相”等知性思维的产物;“德”以“得道”为内涵,与“道”具有本体论上的同一性。而“道”取代“天”成为道家思想的形上根源,与其本义“道路”有关,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可以为我们指明一条“道路”,揭示一种合于“道”的在世方式。 相似文献
5.
6.
从构词上说,道德无疑是汉语词,但因近代西学的引入以及假借日本而获得的新学,道德概念逐渐起了变化。古代中国传统道德的含义主要是伦常名教,与修身养性有关,其功效在于维护封建纲常伦理,所以,道德成为了传统中国思想的根基,近代中国如何看待道德、如何改造道德的激烈争论也源于此。20世纪初,人们开始采用西方心理学、哲学来解释道德,道德的学理色彩加重,逐渐将它与人格、心理活动、社会风俗等现象联系起来,使道德具有了新内容。民国以后,在国共两党的论战中,道德被全面政治化、社会化了,道德的相对性、工具性也由此被突出,人们在道德上的理性、个性化的思考日渐式微。道德作为学科仅仅停留在课本上,在社会生活中它已经成为意识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杜振吉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伦理思想家们曾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经久不衰的辩论,并在辩论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义利观。老庄一派倡导“无欲”弃利;杨朱则主张“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他们都各执一端,未免失之偏... 相似文献
8.
略论“经济人”在市场经济中的经济道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 ,而且也是道德经济 ,它必须以经济道德作为其基石 ,才能保证它的健康、有序发展。然而 ,经济道德的基石又只能是“经济人”的自律 ,没有“经济人”的自律就不可能有经济道德。针对当下中国经济道德严重滑坡现象 ,论文指出了经济道德呼吁社会性经济伦理规范已迫在眉睫 ,分析了市场经济中道德行为规范的必要性 ,认为经济道德行为规范在市场经济中不但不多余、不能被消除 ,而且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调整措施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儒家传统义利观在中国社会中居主导地位并影响达两千年之久,它的价值功能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今天,我们要在继承批判的基础上,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现代义利观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秦儒家义利观的基本内容是“重义兼利”、“重义尚利”,正确认识和借鉴先秦儒家义利观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形成义利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相统一的价值观念,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文明素质。 相似文献
11.
12.
前段时间,一些报刊上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只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才能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我们认为,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确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但是,这只是不发达的(或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每个发展阶段的普遍规律。我们知道,无产阶级革命大体上有两条发展道路:一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经过短暂的过渡时期,进入发达的(或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二是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经过一段过渡时期,进入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与此相联系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也必然有两种形式。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透彻分析,设想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发达的资本 相似文献
13.
14.
<正> 义利之辩是个古老的话题,也是一个新话题。在中国历史上,思想家们围绕着义利关系问题争论了几千年;在价值观念剧烈波动的今天,如何认识和处理义利关系,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大理论课题。义利观是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探讨孔子的义利思想,不仅有助于孔学研究的深入,有助干对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反省,而且有益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现实的义利 相似文献
15.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呈现的一种载体迅猛发展,但在其传播过程中出现侵权乱象丛生等法治伦理失范问题。透过侵权乱象、探究其本质,这种行为失范源于义利失衡,而义利失衡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对义利观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从儒家义利观视角出发,梳理义利观发展脉络,能够从中探究出短视频领域侵权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效应对短视频领域法治伦理失范问题,需要取儒家义利观之精华,在不偏离集体利益的基础上重视并维护个人利益,从宏观到微观层面,构建短视频领域伦理道德体系。同时,也要多元主体共同发力,打造知识生产经营共同体,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短视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义利问题是中华传统价值观中的根本问题和核心问题。义利之辩在中国持续了几千年之久,各家各派在义利问题上产生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主张,形成了不同的义利观。其中重义轻利的观点是正统儒家在义利选择问题上所持的基本观点和主张。这个观点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是中国社会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导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这一传统义利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有助于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弘扬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摒弃消极颓废的思想观念,进而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其主要代表人物有… 相似文献
17.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体现,其蕴含着保合太合、天人合一的美好愿景,和实生物、和合而兴的发展规律,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理念,和为贵、泛爱众的处世哲学。"和合"文化对于当前坚定文化自信、构建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培育个体道德人格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先进生产力代表"不仅具有哲学历史观的意义,而且具有道德价值意义."先进生产力代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的基础内容,为正确处理我国社会当前的一些重要伦理问题厘出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行为是有理性的人追求某种价值目标的活动,是认知、情感、意志等诸要素综合作用的过程。按照行为所处的环境可以区分为私人行为和公共行为,二者在特点、范围、方式、目标和功能上各异;按照行为语言学的观点,人的行为也是语言,举止态度都有某种示意作用,表达特定的思想内涵,展示文明水准和人格修养。加强行为语言的教育,增强人们的道德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知礼随俗的品德,可以促成人们诚实守信的理念,构筑和谐有序的良好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0.
西方文化中的“道德缺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与宗教究竟有无割不断的内在关联?信仰与理性究竟是否冲突?究竟何为人类安身立命所绝对依赖的终极实在?究竟有无适用范围最大化的人类的普遍道德信仰?诸如此类的问题均为国内外当代伦理学界与宗教学界共同关注。四位中美学者对此见仁见智,撰文笔谈。本刊编成一组刊发,以冀加强国际学术界对话,引发更多、更深入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