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结婚制度为婚姻家庭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的结婚制度存在着同性“婚姻”合法化、直系姻亲及拟制血亲结婚、实事婚姻存废的问题,应当结合我国国情适当增加相关婚姻法条款,以完善结婚制度。  相似文献   

2.
婚约财产流转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约作为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作的事先约定,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与婚约密切相关的彩礼给付行为从性质上说是一种附以结婚为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这一条件实际上是以将来客观上不确定的事实为内容,在条件成就前该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但并未生效。彩礼所有权在结婚之前并未发生转移,故在双方未能结婚时,均应返还婚约财产。我国相关的立法及司法解释应基于理论分析与现实状况,参考国外立法,进一步完善婚约财产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关于结婚条件的几点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现行的结婚条件及其立法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结婚条件的立法建议:以禁止性规定的方式来要求结婚的必备要件;扩大禁止结婚的消极要件的范围;实行登记与仪式相结合的结婚程序;增设结婚登记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4.
服刑人员的结婚权是我国法律的空白点.有学者以保障人权和"法律没有禁止就是允许"为据主张给服刑人员的结婚权.但从我国刑罚的本质及目的是报应与特殊预防的统一,在偏重特殊预防的基础上兼顾报应和罪犯权利的不完整性、依附性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服刑人员不应该享有结婚权.  相似文献   

5.
《百姓生活》2012,(8):24-25
正热播电视剧《浮沉》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婚姻幸福不是以结婚为目的,而是以结婚为开始。"但在婚庆市场一派繁荣的景象背后,面对婚姻的一对新人却叫苦不迭。"裸婚"的诞生是否能让年轻一代挣脱陈旧观念的束缚,让婚礼不举债、不奢侈,让爱情和生活方式返璞归真?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将变性手术作为法律承认变性的条件.变性人在实施变性手术后仍享有结婚权利和自由,不应当被非法剥夺,但他(她)们结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未来的立法应当对变性人结婚的条件作出特别规定,包括医学条件和法律特别条件.与之相联系的是,法律还应对变性人结婚所产生的民事法律问题及其解决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切实保护变性人的结婚权利.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社科院日前在宁完成了一项《现代都市人家庭生活及价值取向》的社会调查,调查从一个层面以现代都市人家庭生活进行了描摹和分析。 结婚要花多少钱? 结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从新郎、新娘到他们的父母都希望将婚事办得体面、热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结婚消费也水涨船高,成为家庭消费中的重要项目。本次调查显示,南京市民用于结婚一次性花费在3万以下者点51%,花费为3-5万元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各国立法中,婚姻一词有着多种含义。有的指一国法律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即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有的指建立婚姻关系的结婚行为;有的囊括以上两者;而有的则泛指两性的结合。许多国家的立法采用第三种方法。一般认为,我国婚姻立法也采用第三种方法。本文所要着重探讨的结婚行为,指的是第二种方法,即男女两性以建立夫妻关系为目的的结婚行为。我们认为,从理论上界定结婚行为的法律性质,对于审判实践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规制结婚行为,我国婚姻法设置了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通婚、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结婚等禁止性条件。这些规定有的符合婚姻法的契约精神,有的则违背了这种精神,甚至存在着不符合婚姻功能变迁、混淆结婚权和生育权、脱离人们的"道德共识"等问题,因此需要"解禁"。  相似文献   

10.
结婚与绿卡 对于人已经在美国的申请人来说,只要与美国公民结婚,一般都可以马上提出绿卡申请。此类申请的关键在于证明婚姻的真实性。移民法规定,如果婚姻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绿卡,这类婚姻会认为是虚假婚姻(SHAM MARRIAGE)。申请人也无法以此得到绿卡。判定婚姻是否为虚假婚姻的标准是结婚的双方在结婚之时是否有意共度此生。当然,结婚的双方的主观愿望  相似文献   

11.
文笔论     
文笔之分是六朝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现象,本源于两汉时的文学文章之分。随着晋代文章总集编选的兴盛,文体辨析遂显示出其必要性;再加上魏晋时骈文初步形成,与散体文逐渐分途,并得以进一步发展。此二因素应是文笔之分出现的前提与条件。具体而言,六朝时的文笔,应包括“文学”中的文笔和“文章”中的文笔两种含义。前者是从文学性质上区分的,而后者则是从文章形式上区分的。  相似文献   

12.
论21世纪道德教育发展的主导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分析和把握21世纪道德教育的主导趋势,可以使我们尽快摆脱陈腐落后道德思想观念的束缚,主动适应新世纪社会和人发展的要求,并在道德实践中做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选择。这是新世纪伊始迫切需要研究而又具有重要现实和长远意义的课题。在市场化、知识化和全球化三大浪潮中,21世纪道德教育发展的主导趋势是:实现优秀传统道德现代化的趋势;东西方优秀道德融合的趋势;人类社会道德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同时要强调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道德与现代道德、东方道德与西方道德、多元化与一体化及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浅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论述了高校专业实验室的重要性和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专业实验室建设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三个问题:(1)实验室硬件设施陈旧落后,仪器设备采购不规范:(2)实验人员待遇偏低,队伍不稳,数量不足,知识老化,素质偏低,结构失衡;(3)实验室管理滞后、利用率低。根据多年实验室管理经验和广泛调研,结合实例就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儒道互补格局的形成,既与人性结构模式中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矛盾统一密切相关,也有学说思想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通过制造关于圣人、经典和诗乐的神话,儒家在与君权建立神圣同盟时,早已使对语言文字、圣人经典的信仰敬畏变成普遍的民族文化心理,而百家之中,惟有道家通过彻底否定语言文字、圣人经典、君权政治等,对儒家的地位发起了挑战.儒家谋取和维护话语霸权,与道家消解和挑战其地位的努力相生相伴、相反相成,深刻影响了士人心性和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人在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中,追求人的存在的超越和审美化人生,追求生命、灵魂的不朽和永恒,这一取向为古希腊审美主义的发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希腊哲人对人的存在处境和世界存在的理性反思,标举和谐、逻各斯、美和善作为一种终极价值,从而不断推进人和人的生活、人类社会的完满化及其人与宇宙、人与自然的和谐建构,并依此对人生和社会意义进行哲学追求。前苏格拉底的审美价值形而上学为西方审美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6.
在探讨人与"技术"的关系方面,海德格尔是一位先驱式的人物。他对人与"技术"关系的思考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集中在《存在与时间》中,通过对"用具"的分析构建出"此在"的在世方式,展现出"用具"在构建"此在"与世界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此在"在"操心"中直面"用具"而敞开自身进入真理之领域,从而实现了人的自由;后期在《技术的追问》中,他对现代技术进行了批判,追问得出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此种本质将世界解蔽为单一的向度,造成了"此在"的遮蔽,使人的生存陷入困境。在这两个阶段,他分别使用了"用具"和"技术"两个概念,并指出两者是不一样的。"用具"和"技术"虽然指涉的对象一致,但是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海德格尔展现出的是此在的敞开与遮蔽状态。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人的世界与哲学的力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劳动以对象意识和主体意识的诞生为前提,以内在的精神活动即思想为前提,劳动是外在化和客观化了的思想。思想本身就是劳动,是决定其他劳动的劳动,人是一种思想着的动物。哲学是思想的最高的、最彻底的和最纯粹的形态,思想规定了人的特殊存在方式,而哲学则规定了思想的存在方式。哲学活动的目标是要超越一切确定性、有限性而走向终极,追溯终极原因和认定终极意义,这决定了劳动的范围和劳动的目的。哲学还要反思自身和自我批判,其所具有的内在否定性,人因而能够突破种种限制而超越既定世界,不断创造出崭新的未来和理想天地。哲学是对世界和人生的最高"解释",这种解释塑造了改造世界的主体——人,奠定了人的内在世界,人内在的观念内涵决定了人外在地对世界的改造。文化世界是根据观念建立起来的,因观念的变化而提升和变化,哲学便是改变观念的活动,是改变个体心灵的活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哲学的力量是本源性的力量,人的日常行为和日常所思由其所派生。人的力量和意志来自于内在的思想,来自于内在的哲学认识和哲学信仰。  相似文献   

18.
数字城市建设中的技术理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城市建设是目前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对数字城市建设定位以及战略意义的认识不足,导致技术理性主导数字城市化建设工作的现象突出,带来较大的社会影响.在对技术理性僭越的批判的同时,数字城市建设应当重视人文文化建设,建立人文理念,重视培育市场需求与环境建设,稳步渐进,讲求实效,在应用中求发展,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马洛继承和拓展传统,通过再现和变形策略,把普罗米修斯神话嵌入《浮士德》剧本中,构建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普罗米修斯神话这个古典范式赋予了浮士德源自希腊神话里的求知精神和欲望,他的求知行动被放大投射到西方文化传统大语境的背景上,浮士德因此被塑造成了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人物化身。把该剧与普罗米修斯神话联系起来考察,有助于了解马洛构建求知神话的渊源和过程,充分认识浮士德这个人物形象,更好地阐释和欣赏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20.
观念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及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在过去的四百多年里,国家主义和保守主义分别主导、塑造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及维也纳体系,而威尔逊式的理想主义虽然塑造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主导该时期的却是激进主义。直到雅尔塔体系时期,民族主义才终于打败了帝国主义,自由主义则成功战胜了极权主义。因此,国际体系确立的背后是观念分配竞合的结果,是主流观念取向在竞合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观念作为深层次因素,始终是影响、塑造国际体系的更新与变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