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宜昌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宜昌地区太极拳活动在组织、管理及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宜昌地区群众太极拳活动的对策,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太极拳活动的认识,加大对太极拳活动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指导员和专业教练员队伍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宜昌地区太极拳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宝鸡地区迄今出土了三次共5件举世罕见的铜禁。这5件铜禁相互间的共性大于差异性。端方铜器时代为商晚期,石嘴头铜禁在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西周夔纹铜禁为西周早期。宝鸡地区出土铜禁可能来源于安阳殷墟。铜禁的发展是商周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息器、妇息与息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信阳地区文管会等单位分别于一九七九年、一九八○年两次在河南省罗山县蟒张一带进行发掘,共发现商代墓葬十七座,出土有铭铜器三十二件。①其中最多的是带有  相似文献   

4.
~~描写考议 雅俗共适——读王作新教授新著《三峡方言研究——宜昌方言语词及文字汇释考议》@刘传清$三峡大学文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相似文献   

5.
宜昌光复 ,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在湖北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以实际行动响应、支持了武昌起义 ,在湖北辛亥革命史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论述宜昌光复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及其对辛亥革命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6.
反攻宜昌战役是抗战时期发生在鄂西地区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为策应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第六战区军队于1941年9月至10月在鄂西发动了反攻宜昌战役。战前,中国军队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部署。战役爆发后,第33集团军、第20集团军分别在宜昌东北、东南方向南北夹击日军,长江上游江防军、第26集团军则在宜昌以西、以北地区进行主攻,几度攻入宜昌城内,困守城内的日军残部陷入绝境,但最终中国军队未能完全占领就被迫撤退。其原因有三:第六战区指挥存在失误;第六战区部队缺额严重,训练不足,装备落后;日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并依托坚固的工事进行顽抗。反攻宜昌战役是第二次长沙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宜昌光复,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在湖北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以实际行动响应、支援了武昌起义,在湖北辛亥革命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了宜昌光复的历史背景,军政措施,及其对荆、沙、武汉乃至北伐战争的关系诸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石匣子、洞天堡、周家院子墓地位于三峡库区重庆忠县县城的长江边上。2006年度在该地区考古发掘出战国、西汉、六朝时期墓葬11座,共出土不同时期珍贵文物63件。尤其是发掘出的楚墓,为研究战国时期楚国向西扩展疆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9.
战国到两汉时期,巴族地区窖藏和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编钟,其中成组出土的编钟与楚式编钟形制相似,并具有一定的乐器演奏功能;单件出土的编钟则均为形体很扁的甬钟,其音乐功能相对较差,主要用于祭祀。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为计,到中国抗战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时,中国已经失去了南京、武汉。长江上游处在国民政府控制下重要的城市仅剩下重庆。自南京陷落后,国民政府即宣布迁都重庆,保卫重庆、保卫大西南已成为当时最重要的议题,宜昌作为扼守重庆的重要门户,长江流域国民党江防军围绕着宜昌及宜昌县内的石牌地区展开了宜昌会战、宜昌反攻、石牌保卫战等三次大规模的战役。这三场战役的最终结果很大程度了决定中国抗战的最后走向。其中长江流域国民党江防军在三场战役中乃至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历史意义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