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沈从文的《边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写于1934年,先后被译为多种外文。这部小说问世后,曾有“震动中外文坛”之誉,这虽然是溢美之词,但它受到国内外不少读者的爱好却是事实,且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作者以独特的个人风格为文苑提供了别人所未曾提供的反映湘西人民生活的艺术珍品。作者怀着对家乡的深情,对乡亲的挚爱,写出了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清新绚丽,是一幅秀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它能开扩读者的视野,给读者以艺术享受和美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边城》以其独特的魅力打动了一代代的读者,作品描画的湘西世界是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世外桃源,多少人留连其中不忍离去。但是,或许很多读者也都隐隐感觉到了美丽背后的哀痛,沈从文直面现实的勇气,和对现实无奈的咏叹让人对《边城》有了新的思索:这里并不是人间的天堂,人物的悲戚命运解构了优美的湘西世界。笔者试图从此切入,以探究沈从文“人生形式”背后隐现的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边城》主题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从总体上来说写了什么呢?近年来,我对这个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的整体情况虽未全面掌握,关于《边城》这篇作品的阐释工作却未曾中断.本文考察《边城》的主题是什么,特别是要揭示出潜藏于主题背后的人生观或者世界观是什么.本文动笔的契机之一,是实现了实地访问作为作品舞台茶洞那块土地的夙愿.那是1983年7月6日的事情.沈从文的故乡是湖南西部的所谓湘西,他留下了许多取材于这个地方的作品.然而,因为这个地方正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解放以后好久没有向外国人开放,所以不可能将作品与该地的实际风物对照起来考察.我这次为解释作品的实地考察,有效地利用了许多原始素材,产生了写作本文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边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纯美的湘西世界图景,这个艺术化的世界是作者潜意识情感的投射,寄寓了作者爱与美的人生理想,更是苗族古老文明的象征,但这个理想世界却如此脆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慢慢走向幻灭,走向凄凉,而作者又不甘心精神家园的陷落,又不断进行苦苦追寻,在矛盾的沉浮中寻找希望。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1940年代的“抽象”类写作呈现出一种晦涩的风格。作品的晦涩源于作者个体生命经验和现代生存境遇的独特性以及作品独特的表现内容和个性化的表现手段。沈从文作品晦涩风格的形成不仅是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也与传统湘西世界中的“神”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边城》是其享誉中外的代表作。本文阐述《边城》中所体现的审美理想及其成因,剖析作者淡化悲剧结局的独特构思,并体悟《边城》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乡土作家沈从文,在他所有的以湘西边陲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创作中,最能赢得读者喜爱的,是那篇在艺术上堪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相媲美的《边城》。由于作者“对于农人与兵士,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①意图对湘西村镇、码头的“人事哀乐,景物印象,试作综合处理,看是不是能产生点散文效果”。②所以他把诗的意境移进小说里,用散文的笔法去写小说;用亲切、素淡而又优美的语言编织充满湘西地方色彩的美  相似文献   

9.
湘西凤凰神奇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养育了中国现代文学大家沈从文先生。其作品独树一帜的“边城”民俗风情,不仅是一道奇诡灿烂的地域风情画卷,更是一种神秘悠久的民族文化象征性隐喻符号。这种文化符号一方面深刻地影响与支配着沈从文先生的文学观念和审美理想,同样也可以借助于沈从文先生的文本符号载体,揭示出湘西凤凰苗族的文化形态与文化模式。本文拟从文化人类学这个崭新而独特的视角,通过对沈从文先生故乡题材作品的语言符号解读,分别从自然信仰、祖先信仰、神灵信仰三个方面,揭示出沈从文故乡题材作品所呈现的民族宗教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代表作《边城》,以诗意的浪漫笔调,通过少男少女古朴的爱情故事描写,展现了湘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充满人性美与人情美的风俗民情,一直以来受到接受者的喜爱.本文对小说的深入解读,试图探究《边城》诗意背后的审美接受价值,给人们带来一些有关“人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边城》是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享誉中外的一部小说名作。它创作于1933年秋到1934年春。最初连载于天津《国闻周报》第1卷第1期至第16期.1934年9月上海书店出版了单行本。曾先后收入作者自己的多种《选集》、《文集》以及现代作家的作品集中,并被翻译成多种外文文本流布于世界文坛。小说刊行至今的六十年间,其评论一直不断,新时期以来国内外的评论文章不胜枚举。本文就近十年来。域内的沈从文研究者在各种期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边城》的评论,加以爬梳、归纳与评骘,从而使读者对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以及作家的创…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小说《边城》在内容上通过一个翠色的悲剧表现了湘西一带古朴的民风民俗,讴歌了普通劳动人民伟大的人情美和人性美。在艺术上体现出一种清新隽永的田园诗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简讯     
<正> 沈从文黄永玉给我校赠送书画前不久,我国著名苗族老作家沈从文将《沈从文小说选》和《沈从文散文选》两种集子赠送给我校图书馆。著名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黄永玉在最近回湘西配合拍摄电影纪录片《画乡》期间,也为吉首大学作了一幅题为《故乡荷塘》的画。沈从文、黄永玉给我校赠送的书画,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赞赏。龙友鸣副教授来我校义务讲学中央民族学院副教授龙友鸣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人,苗族。出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情关怀  相似文献   

14.
十五岁、皮肤黝黑、身材窈窕、性格单纯自然是沈从文《边城》、《长河》、《萧萧》、《三三》等湘西题材小说中少女形象的共同特征 ,这些特征确定了沈从文对女子的审美定位。这群少女是作者追求“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生的人性形式”的代言人 ,也是作者痛苦于现实生活 ,聊以自慰的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5.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创作的文化底蕴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世界是沈从文构筑的理想的梦的天堂 ,本文从《边城》入手阐述了作者“人本合一”的艺术追求和回归道家传统文化的文学理念 ,论证了其小说创作独树一帜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称是"乡下人"的沈从文,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算得上一个风格独特的文人。他执著追求与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理想人生形态,抒发了他对湘西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沈从文的这类小说被称为"乡土抒情小说",《边城》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代表。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已经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一九三四年问世后,曾赢得了不少青年读者。但由于这部小说当时以反文学功利主义的姿态独立于“主流文学”之外,所得的评价是毁誉不一。在沈从文重新受到文坛注目的今天,人们对他作品价值的评价,也仍是臧否不一。对于《边城》这部大家认定的艺术精品,也认为可议之处尚不少。对于一部作品,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接近它,谛视它,臧否不一,本属自然。沈从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小说展示了真实的人性,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代表的是一种美好、健康、自然而不悖于人性的生活方式。他的《边城》《萧萧》《丈夫》相继被改编成电影《边城》《湘女潇潇》《村妓》,根据其小说改编的这3部电影,不仅展现了湘西人积极健康、善良淳朴的人性之美,还呈现出不同于小说原著的“湘西世界”,更加...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的小说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题材本身的特异性,著称于现代文坛。《边城》写于一九三四年,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美国学者金介甫称之为“伟大的湘西抒情作品。”它是一首诗,抒写了一个纯洁真挚、悱恻动人的爱情故事;它是一幅画,绘出了湘西地区的山光水色,风习人情。小说故事简单,情节单纯。湘西山城茶峒渡船老人的独孙女翠翠,同时被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所爱,哥哥天保主动退让,乘船离家,不幸落水淹坏,弟弟傩送痛苦万分,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通过《边城》一书讴歌了人性之自然及自然人性之美 ,赞美了湘西边城人际的和谐与人情的淳厚 ,表现了湘西风情的古拙和淳朴。这与道家崇尚自然 ,主张复归于朴、少私寡欲等有相通之处。由此可见沈从文的文化价值取向———和道家文化的契合与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