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蕊 《学术探索》2012,(11):134-137
汉语和日语中有不少同形词。这些汉日同形词中有一部分是在两千多年前汉字传入日本时保留下来的;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在吸收西方文化时,使用汉字造出来的新译词,而后又被引入汉语中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我国制造出来的新译词,被日语吸收过去的。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源远流长,相互之间的影响涉及很多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的联系尤为紧密,但是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日汉同形词的词义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2.
日语词汇中存在着大量的汉字词。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字形上与汉语相同或相近 ,一般称之为汉日同形词。汉字和汉字词的存在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的源远流长 ,在某些方面或一定程度上便于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沟通。然而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由于中日两国各自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不同 ,汉日同形词中有很大部分在语义、适用范围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本文从词义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对汉日语中存在的同形词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历史上曾长期使用汉字记录日语,但近代日本出现了"国语运动"和"汉字改革"的思潮,要求废除汉字的使用,改用假名和罗马文字.改革历经兴起、高潮和尾声几个阶段,最终形成了汉字、假名、罗马字混用的文字体系.汉字和日语的矛盾导致了文字改革的发生,日本文字平民化和教育的普及则推动了文字改革的发展,日本的汉字使用传统、日本历史文化传承和延续的需要又使部分汉字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日语的文本处理日渐多起来。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联系,日语文字中采用了大量的汉字,虽然大部分日语汉字的字形和中文汉字是一样的,然而也有许多汉字是不同的。自从中国实施汉字简化后,日语汉字和中文汉字字形不同的数量就  相似文献   

5.
中日文同形词是我们学习日语的一大难点。只看到意思相同,而忽视中日文不同点的误用例屡见不鲜。可以从表记、含义、褒贬色彩、词性、语感强弱以及语相六个方面叙述中日文同形词的不同点。全面掌握中日文同形词的类型,不但有助于日语学习,对日汉词汇的比较研究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之间一直在频繁地进行文化交流,汉字尤其是汉日同形词的存在为此种交流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了汉日同形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日友好的象征。中日两种语言的汉字词互借是历史悠久且情况复杂的。早期汉字的传入开启了日语书写历史的新时代。日语不仅在汉字词汇上进行了大胆的借用,甚至根据汉字的造词法创造了国字。从日语起源到国字创立,从和制汉语的出现到汉语的逆输入,从国字的借用到和语的借用,从日语的汉字限制到使用上的滥用,梳理清这些汉语词汇的形成和具体借用关系,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日语言发展史的研究及中日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追述日本汉字发展的历史进程,并探讨中日现行汉字的差异。这对了解日本汉字文化及日语学习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存在易导致学习者产生误解和误用。依据同形词中的同形异义词的典型误用例进行分析,以期对日语学习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日本文化没有“固定的本质”,具有异种杂交的特质。古代日本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创造的日语汉字和假名文字,决定了其异种杂交的本质。明治以来对欧洲哲学思想词汇的翻译,实质上是对中国的汉字的重新组合。把日本语和日本文化还原为“一种本质”是不可能的。企图强调本国文化“本质”的“本质主义的”、“民族主义的”的美学理论和教育,都是注定失败的。  相似文献   

11.
早在汉唐强盛时期,华文——汉字就与中原文化一道,向周边的民族国家传播,使华文充当着国际文字的角色。所以,从那以后,即出现了华语汉字、日语汉字、朝鲜语汉字、越南语汉字、女真语汉字、契丹语汉字等。历史进入到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震醒了东方,东方人竟怀疑起自己使用的文字来了。日本幕府未期和明治维新时期,发动过两次废除汉字运动;越南则在本世纪初,以斩钉截铁的行动,废除汉字实行拼音文字;南北朝鲜则于二战后,为了肃清日本的影响,而兴起了废汉字推行拼音谚文运动。在汉字的故乡中国,以厦门人卢扬章为先导,于此对年发…  相似文献   

12.
汉字自有其内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传承性.但是,长期以来,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对中国的文字一直是贬抑多过褒扬.西方一直以"他者"形象来塑造中国文字.有学者认为中文是落后的、不科学的.本文就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对中西文字进行分析比较,展现中西文字的各自优势与劣势,强调各国文字是深深根植于其生长的文化土壤,与文化互为滋润,共同发展的.中文更是如此.中文的独特魅力是其屹立世界文字之林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蒋丽华 《社会科学家》2006,(Z1):327-328
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已经很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培养,但是日语学了二三年后,还不能正确地使用日语进行交流的人很多,这是由于两国文化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引起的.本文从数字,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这三个方面分析了中日文化的差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是在日语教学中从初级阶段起就渗透文化知识,把课堂教学和实际运用结合起来,以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日语为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汉字书写文化模型 文字的模型指文字的基本结构式,它有书写文化模型和电脑文化模型的区别。在字母、文字中,这两种模型是一致的。在汉字中,这两种模型是不同的。 汉字书写文化模型确定于形、音、义三者相互对应的方式。汉字字形的“以实体所形成  相似文献   

15.
李润 《南方论刊》2003,(11):47-48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但它又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汉字作为一种表意体系的文字,无论是其个体,还是整个系统,都蕴涵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使汉字成为汉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而汉字本身也成为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汉字构形的文化意义进行分析,以探究汉字与汉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汉字文化圈内的中日两国,以汉字为媒介,近两千年间展开了颇有广度和深度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但又有其基本走势,即从文化高势位地区流向文化低势位地区,文化高势位地区扮演老师角色。中日两国因在历史进程中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时期“师生关系”有所置换。概言之,中日之间汉字及汉字文化的交流,古代主要是从先进的中国流向日本,中国创制的汉字及汉字文化长期、大规模传播东瀛,中国是老师,日本是虚心受教的学生;时至近代,日本成为非欧美国家中率先走出中世纪的先进国,中国在追踪日本近代化经验时,大量接受明治维新后日本创制的反映西学内容的汉字新语汇,中日之间文字交流的基本流向发生了逆转。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传统文学,网络文学发生了诸多重要的嬗变,在汉语作品中,尤为突出的便是"汉字图像"的出现、彰显甚至僭越。"汉字图像"主要表现为四种形态,即汉字"造景"、多向汉字、字图互文和汉字多媒体,前两者主要侧重于汉字"能指"本身的变化,后两者则代行文字的种种功能,是一种作为文字的图像。这种"汉字图像"的融入不是简单的表达方式和呈现形态的变化,它切切实实地导致了网络文学发生一系列审美嬗变,即审美话语的转换、审美特性的革新和审美体验的嬗变等,也必将对汉语写作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若谓语言哲学乃是"对语言进行哲学研究"之义,则"钱玄同的语言哲学"的说法可以成立.钱玄同五四时期的语言哲学是在实然的抗拒力与应然的推动力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体现了批判与反思、展望与重建的哲学精神.其思想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关于汉字的特点,钱玄同反对中国文字是"象形文字"或"衍形文字"的说法;关于汉字的本质,他坚持文字同语言都是表示思想事物的符号的主张;关于汉字的发展趋势,他认为中国文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形而意、由意而音、由繁到简.第二,钱玄同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分析了汉字革命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操作性三大问题,还从民族语言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层面驳斥了汉字革命会扑灭中国文化的论调.第三,出于进化史观、功利主义、理想主义等内在动因,对于人类普遍语言这一语言哲学重要问题,钱玄同最终选择世界语作为其语言哲学的乌托邦理想.质言之,钱玄同五四时期的语言哲学是一种以进化论为主导,以激进主义、功利主义、科学主义、世界主义等因素错综杂糅在一起的语言哲学.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作为汉字文化圈的母体文化,在历史上给了韩国语和日语以深刻的影响,三者在语言的运用上呈现出某些相同的文化印记.但又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各自的特色.汉字具备可读性、可识性、可习性、可衍性,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韩国语不能废除汉字,汉字是东方文化的共同财富,应共同继承与发扬.日本是最早引进汉字的东方国家,近代以来大量引进西方外来语,但应学会取舍,规范自己的民族语言.  相似文献   

20.
汉字阐释的学术研究成果是汉字文化普及的基础.汉字阐释是对已识字的形音义、构形理据、历史演变、字际关系、文化内涵等不同层次的全面描写和解释.《说文解字》是汉字阐释的开山之作,直到清末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占据汉字研究的主流地位.随着现代学术范式的确立与古文字学等相关学科的兴起,汉字阐释却逐渐远离学术研究,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汉字阐释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从材料出发的学术研究与从观念出发的思想表达两种阐释方法的纠缠,直到今天也没.有建立起可操作的研究方法与表达范式.梳理"也"及其所构成的"(畋)""地"等字的阐释学术史,解释许慎文字学低级错误背后的深层文化背景,有助于确定现有材料下"也"字阐释的路径与可能的深度.汉字文字学的阐释与文化学的阐释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不同层次的深入探讨.汉字阐释的基本原则是:从材料出发甄别字料,全面占有、充分理解、准确应用材料;从文字记录的语言事实出发,背离文字记录语言事实的阐释与文字学无关;坚守历史性原则,在客观描写基础上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