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三 《东西南北》2013,(19):32-34
像建公园一样建卖场,像卖珠宝那样来卖家具。 如果按照现在的观点来看,车建新没有工作经验、没有资金实力,可能就打打杂役,没啥“太大出息”。然而车建新却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企业家”等称号,获选2010年度十大华人经济领袖,并入闱了2013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车建新说他的人生理想有三个,“第一个,要做一名学者,所以努力读书,到现在已读了2000多本;第二个,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绅士,所以提倡理性竞争,呼吁和同行合作;第三个。要把红星美凯龙打造成世界500强。”  相似文献   

2.
对于清初进步思想家颜元,当时和后代人都曾有过很高的评价。比如,他的大弟子 李  曾说:“先生(颜元)之力行。为今世第一人;倡而明圣学,则秦后第一人。”(《习斋年谱》)他的另一个弟子王源曾称赞他“说尽后儒之弊”,“开二千年不能开之口,下二千年不能下之笔。”(《颜氏学记。卷八)近代的梁启超更称赞他对旧的学术派别“一切摧陷廓清之”,“其见识之高,胆量之大,从古及今未有其比。”(《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这些评语有的虽不免稍有夸张,但却反映了颜元在当时中国思想界独树一帜的特点和那种勇于批判的精神。颜元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很…  相似文献   

3.
方圆 《东西南北》2010,(4):26-26
视剧中的和坤是清朝第一大贪官,贪腐、受贿、勒索百官。但如果你就此认为和坤的钱财都是不义之财,便大错特错了。殊不知,贪官和坤还是清朝有名的大商人,对,就是商鞅变法以来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商人。和坤不仅做了最让人瞧不起的商人,还大张旗鼓,用现在的话说叫涉足各行业。  相似文献   

4.
《半岛新生活》2004,(10):52
人生快事,“吃“之大也。纵观一生中所吃过的八方美味,最该吃的、最难忘的、吃过还想再吃的,当数河豚。  相似文献   

5.
乾隆帝三个铜钱难农民一年,清朝乾隆皇帝微服出游江南,途中遇见一农家正在办喜事,顿生嬉戏之念,便叫侍从送去三个铜钱和一上联:“三个铜钱贺喜,嫌少勿收,收则爱财”,心想,那农民必定左右为难,看他如何是好。谁知那农家有一小孩,聪明过人,不仅干脆收下三个铜钱,且  相似文献   

6.
叶克飞 《东西南北》2014,(15):71-73
禁毁书籍与奴化教育始终并行,最终使得清朝成为中国古代史上对传统风骨和人性摧残最烈的一个朝代。 雍正六年(1728年),护军参领郎坤向皇上递了一份奏折,结果倒了大霉,遭遇“革职,枷三个月,鞭一百发落”的严厉处置。他犯了什么大错?奏折中有句话“明如诸葛亮,尚误用马谡”,坏就坏在这:“援引小说陈凑”。  相似文献   

7.
几何学方法是斯宾诺莎的哲学方法;这一方法不是其哲学可有可无的外在形式,而是与他的哲学主题血肉相连的,即它要解决的是“人生的圆满境界”——人的自由境界问题。斯宾诺莎哲学化的几何方法有自己的重要特征;从这一方法出发他演绎出了一系列哲学上的重要结论,使其哲学在本体论上走向更彻底的唯物主义。但这一方法并没有解决他想解决的哲学问题,特别是当他运用这一方法研究人时,便陷入了机械论。斯宾诺莎哲学化的几何方法在思维方式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醒世恒言》中有一则《薛录事鱼服证仙》的故事,很能发人深省。说是一个身为县堂三衙的薛录事,因生大病高烧不退,便在昏昏沉沉中化作一条金色鲤鱼在东潭遨游,当其感到饥饿时,恰有他治下的渔夫摇着渔船而来,鱼钩上挂着香喷喷的诱饵,便想去吃。但转念一想:“我明明知他饵上有个钩子,若是吞下这饵,可不被钓了去?”但终于忍不过饥饿的折磨,于是又想:“我是个人身,好不多重,这些钓钩怎么便钓得我起?”既生此念,便产生了令其后悔不迭的悲哀结局。冯梦龙在这一则怪异的故事中饱含着许多人生哲理,足以为训。训之一:欲望是人皆有…  相似文献   

9.
《东西南北》2014,(14):71-71
迪拜豪车多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最近豪车多到随手乱扔,也只有这个世界头号土豪之地才有。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迪拜街头停着大量落满黄土的豪车、无人认领,一些车主还"贴心"地把车钥匙留下。看着法拉利、保时捷等豪车停在路边,网友们大呼暴殄天物。本着环保节约的良好意愿,众多网友表示想组团去迪拜捡车。  相似文献   

10.
创一流业绩的人刘相穗1939年5月生.1982年从外单位转人省民政厅工作,1992年就任被称为“清水衙门”的新成立的基层政权建设处处长,时年53岁。对于这个年龄,不少同志都会有一种即将船靠码头车到站的失落情绪。但是,刘相穗并没有这样想,而是以他惯有的那种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推进全省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工作中。他常说:不干则已,干就要干好。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是一项工作量大,而难度比工作量更大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参加一些会议时发现,时下不管开什么会,总有一部分人心不在焉。有的人任凭会议发言人讲得口干舌燥,声嘶力竭,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似听似睡的闭目养神状态,直到会议结束才擦擦朦松的眼睛打着哈欠离开。有的人开会时则翻开特意携带的街头小报,津津有味地阅览各类社会花边新闻,会议台上讲些什么对他显得不重要。有的人则不停地用手机接打电话,繁忙地处理各种“公务”与“私务”。笔者在参加某次会议时,便见邻座的一位先生一上午便接打了十多次的电话,把开会当作了手  相似文献   

12.
一朝显达,便想方设法荫及子孙,希其世代富贵,然而,爵禄不是都可以代代相传的,俗语有云“富不过三代”。何也?但凡贪官,为了捞钱,啥犯法事都敢干,啥恶都敢作。这些人由于权高势大,或有强大后台,虽然树敌很多,但敌对者却撼不动他这棵大树,因此未“现世报”。但他已为后代种下祸根,当他翘了辫子之  相似文献   

13.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鲧之死因在于治水无功已成定论,笔者却不敢苟同,深感有必要透过传说的迷雾,探求鲸之死因真相.以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 一、“治水无功”质疑 关于鲧“治水无功”说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其载,尧时用鲧治水,“九载,绩用弗成。”他书多承袭此说。《史记·夏本纪》载说:“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 鲧子羽山以死。”由此人们便认定鲧之死因在于治水的失败。笔者认为,此说颇有值得怀疑之处。 第一,鲧深谙水性,有治…  相似文献   

14.
一、人生科学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探讨人生,这是个千古常新的永恒课题.自人类产生之时代起,就有了人生问题.千百年来,古今中外的圣贤先哲、政要显贵、平民百姓、无不在各自的人生际遇中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探索着实现美好人生的途径和手段,发出过难以计数的关于人生、命运等问题的感叹和呐喊,撰写或提出过各种各样的关于人生的著作和学说.古今中外好多学科的著作是可以统计的,我看唯独关于人生方面的著作,其时间之久远,数量之浩大,程度之深刻,人数之众多,恐怕是难以统计的.科学和学科的产生,是某一领域的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规律被人们认识、反映和系统化的结果.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人类对其自身的生存、发展等问题的探讨和认识越来越深刻和系统,于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便出现了研究和解决人的不同领域,人的活动不同领域问题的有关学科,如哲学、政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人类  相似文献   

15.
张得鑫 《东西南北》2014,(23):52-54
“我愿为赢而死,我希望你们也是如此!”说这话的奥利弗·桑威尔和他的两个兄弟是德国大名鼎鼎的“山寨之王”,从创业之始便充满争议。他们创办的互联网创业孵化器火箭网所孵化出的70多家公司,大多是美国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山寨版。而其最擅长的,就是把这些山寨版做大后卖回给美国原创者或其他人,快速套现离场。  相似文献   

16.
谈辛弃疾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为国本”、“惠养元元”的仁政想思 辛弃疾十分重视民众,这构成了他的历史观的根本特点。他在到建康的第三年(时年二十六岁)写的《美芹十论·观衅》中说: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于民心,民心叛服之由实基于喜怒。……饱而偷,暖而 适,遽使之饥寒则怨;仰而事,俯而育,遽使之捐弃则痛;冤而求伸,愤而求泄, 至于无所控告则怒;怨深痛巨而怒盈,服则合,叛则离。秦汉之际,离合之变,于 此可观矣。……在同书《审势》中,他又以金国叛乱迭起为例,强调“盖国之亡,未有如民怨、嫡庶不定之酷”。二十八年之后,他上疏《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又重申了…  相似文献   

17.
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塑造得最成功的正面形象。作者吴敬梓先集中用四回(31——34回)写他,然后又在36、37、38、41、44、46回中不断出现,在全书中是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研究杜少卿这个形象对于理解《儒林外史》的思想意义、作者的世界观以及讽刺文学中如何塑造正面人物都至关重要。吴敬梓在正面描写杜少卿的言行前,先通过人物评论,给读者一个提示。在杜少卿正式登场前,作者先后通过杜慎卿与韦四太爷来介绍杜少卿,杜慎卿对鲍廷玺说杜少卿是个“呆子”,“不上一万银子家私,自己就像十几万的,纹银九七,他都认不得,又最好做大老官。听见人向他说些苦,他就大捧出来给人家用。”“我这兄弟有个毛病,但凡说是见过他家老太爷的,就是一条狗也是敬重的。”“他又有个毛病,不喜欢人在他跟前说人做官,说人有钱”。慎卿与少卿为同族兄弟,因此慎卿对其  相似文献   

18.
高广灵 《东西南北》2013,(20):42-43
坤黄是一名泰国华侨司机。“坤”在泰语中系“先生”之意,“坤黄”即为“黄先生”。坤黄个头不高,细瘦的身材,60许年纪,为人十分热情。其父辈随爷爷从潮州来曼谷,迄今几代人已在泰国生活了逾百年。他本人生在泰国,却讲一口虽不十分标准但还算不错的中文普通话,而讲起潮州话来,那是绝对流利。旅泰华人中,潮州人很多,遍及泰南泰北,且成立了旅泰同乡会。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中国人若要在泰国闯天下,泰文或许可以不学,但潮州话却不能不讲。  相似文献   

19.
逸君 《社会》1993,(Z1)
婚礼,人生一场隆重和热闹的生命之礼。在台湾,每年约有15万对新人结婚,30万个家庭要操办喜事。随着工商业社会的演进,传统繁杂的结婚礼俗,渐渐被现代人遗忘,代之而起的,是市场经济波澜壮阔下所推动的“结婚潮”。现在台湾人结婚的花样之多,花费之大,令人眼花缭乱。每年的农历年前,是台湾人结婚的高潮,而俗称“鬼月”的农历七月,则被认为是“不宜嫁娶”的淡季。俗话说,“讨个老婆好过年”,于是,新婚纷纷挤在年底佳期。在这结婚热季里,台北市几处热门婚宴场合,往往早被预订一空。贺客在同一天连赶几场喜酒,以至分身乏术的窘况,也是许多人曾有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王守仁(1472—1528)的心学体系以“致良知”为核心。他认为,“良知”是“造化的精灵”,创造了一切。将这唯我主义的世界观应用到人类社会,便构成了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一) 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王守仁有一个基本的看法。他说: 唐、虞以上之治,后世不可复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后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惟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论三代者,不明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