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母亲     
老舍 《社区》2010,(26):19-20
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可是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一岁半,我又把父亲“克”死了。  相似文献   

2.
一向都看不起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不识字,素质就低。我烦母亲高喉咙大嗓门地说话,仿佛在与人吵架。我讨厌母亲生吃黄瓜的样子,把黄瓜只在衣摆上擦擦就吃,还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嫌弃母亲经常把我的剩饭都端起来吃,一边吃一边说:"浪费了可惜。"我最厌恶母亲爱吃大蒜,常常生吃,一嘴大蒜味儿,让我闻到了就想吐。  相似文献   

3.
看人     
一母亲没什么文化,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她总把相亲叫作看人。大学毕业后,母亲对我说:"咱家里穷,谈个门户相对的,最好也是从农村考出来的,免得城里媳妇瞧不起。"但我还是遇到了城里生、城里长的妻  相似文献   

4.
抱抱妈妈     
母亲生我的那天,还去山上砍了柴。挑着一担柴回家时,母亲肚子突然痛了,她放下柴,走到树林里躺下来,20分钟我就生下来了。母亲咬断脐带,抱着我下山了。小时我身子弱,常常生病,母亲隔几天就得抱着我上医院。  相似文献   

5.
王志文 《今日南国》2007,(19):76-76
我已经整整40岁了。很多人关心我的婚事,母亲更是盼着早点抱上孙子。但我至今仍然单身,不是我不想成家,而是太爱母亲.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和我生活的女人肯定要爱我的母亲。因为母亲这辈子吃了太多的苦,我不想让她有一丝一亳的不开心。母亲原是上海宜川电子配件厂的普通工人,生了两个哥哥和我。在我13岁那年,父亲因车祸去世,这对母亲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但为了我们三个孩子,她把一切痛苦埋藏在心里,含辛茹苦地将我们抚养成人。当时,母亲每月工资30多元,一家四口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月领工资后。总是把钱分成几份,把必须交的水电费、应给我们攒下的学费等拿出来放好,剩下可冷的一点钱用来维持一家的日常生活。为了省钱,她学会了理发,我们哥仨的头发都是她理的。童年的记忆里.母亲好多年都没添置一件新衣服,每天从早忙到晚,人显得非常憔悴、苍老。  相似文献   

6.
正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每当忆起母亲的点点滴滴,往事仍历历在目……柴火·炊烟我母亲是童养媳,生了六个孩子,父亲常年在外,全是她一人在家风里来雨里去,把我们拉扯大,一辈子没享到什么福,吃了不少苦。赣中农村有一个靠山很近的地方叫岭口罗村,那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儿长到18岁,后来参军到了部队。无论岁月  相似文献   

7.
吴长海 《社区》2010,(5):10-10
要乔迁新居了,母亲把旧家具、旧衣服等物什卖的卖、送人的送人,处理得差不多了。墙角还有几袋我和弟弟读书时用过的书.母亲不敢擅作主张.说让我回去处理一下。  相似文献   

8.
光阴似箭,母亲离开我们一晃就8年了。然而,母亲慈祥的面容依然那么亲切,音容笑貌也历历在目,使我久久难以忘怀……母亲是一个性格很刚强的人,她19岁嫁给父亲,25岁时父亲为革命牺牲,那时我还不到2岁。面对当时孤儿寡母的家境,母亲独力难支,想带上儿子嫁人,但本家族人不依,说要嫁人可以,得把孩子留下,他是翟家的后代,翟家不能断了香火。我母亲舍不得把我留给本家,怕我受罪,说要遵循  相似文献   

9.
父爱如杉     
《北方人》2006,(7)
夜里,梦见父亲了,他慈祥地对着我笑,饱经风霜的脸上皱纹丛生,让人心痛、怜惜,又温暖无比。眼泪不经意便浸湿了夜色。窗外,那片杉树林在夜风中"沙沙"有声……母亲生我时难产死了,父亲当年只有23岁,还是个毛头小伙子。母亲去世以后,父亲没有再娶.后来我曾问他为什么不给我找个后妈,父亲笑而不语,昏黄的眼睛里温情四溢,我猜想,他在思念母亲。我两三岁的时候很顽皮。父亲要下地干活,于是把我托给左邻右舍赋闲在家的老人们看管。他又不放心,在地里干着干着就跑回来,看看我没事,才又去干活。  相似文献   

10.
高荣 《山西老年》2011,(6):26-26
记忆中母亲总喜欢搬家,从城里搬到乡村,又从乡村搬到了人迹罕至的沙漠边缘。每当我问及母亲,为何这么喜欢搬家时,母亲总是说小孩子别管大人的事。母亲很袒护我,一天三顿都吃小灶,家里舍不得吃的肉、蛋、细粮和好吃的东西都留着给我一个人吃。就这样我还经常挑食,不合口味的饭菜宁可饿着也坚决不吃。父亲经常在吃饭的时候眼巴巴地等着吃我的剩饭。十岁那年,父亲觉得母亲这样把我宠坏了,特地回四川农村老家把姑姑八岁的儿子过继过来当儿子。母亲坚决不答应,怂恿我不要这个弟弟到我家来。父亲为此狠狠地揍了我一顿。  相似文献   

11.
母亲     
我刚生下时,如死了一般,既不会哭也不会动。就在大家准备把我扔了时,是母亲的一句话留住了我。虽然在寒冷的正月把我放在那冰冷的铁盆里洗了个"凉水澡",但这一激,却让我闯过了生命的第一次大难。是母亲使我的生命得以延续,是母亲没有让我与这光明的世界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2.
正胡同里一起长大的孩子都叫发小,我与树根真是系屁帘时一块和泥,一块抓土攘烟长大的。他母亲我叫刘婶,和我母亲一起挑活。树根是刘婶的跟屁虫儿,刘婶不能把他一个人扔家里,正好,我俩有伴儿了。  相似文献   

13.
马微 《山西老年》2011,(10):29-29
从母亲29岁时生下我,我们已经相伴走过了40年的光阴。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我们分分合合。我九岁时,父亲病逝,那以后母亲成了我唯一的依靠;我十五岁,母亲再婚,我想她抛弃我、不再喜欢我了,我的心一片冰冷;二十五岁时,我出嫁,上了迎亲的车,她在车后面失声痛哭,她把她再婚时我流的眼泪还给了我。  相似文献   

14.
正这是一场让人潸然泪下的音乐会: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演出;这是一场爱心涌动的志愿活动……在2018年即将来临之际,第六季志愿者新年钢琴音乐会在南京鼓楼医院新大楼二楼钢琴厅上演。志愿者用琴声和歌声为广大患者送上新年的祝福,同时也再一次掀起了爱心热潮。"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相似文献   

15.
张鹰 《可乐》2011,(6):33-33
生我的人对我很严厉,我从小到大都怕她。只要听到母亲下班的脚步声,我立马噤声敛气,捧起书本,不敢造次。我的要求,都由父亲"上奏"。母亲的批复,也由父亲传达。我觉得母亲真是神了,她总能对我所犯的错误明察秋毫,并毫不宽宥地处罚。我的手心和屁股领略过无数次"皮带肉丝"的味道。当时,  相似文献   

16.
改嫁     
我8岁上没有了父亲,第二年母亲执意要改嫁,她向男方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必须带上我。然而我认为母亲再嫁人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死活不肯跟母亲到继父家中。母亲没有法子,只好含泪把我托付给我的二叔二婶,自己一人到了继父家中。母亲改嫁后,常回来给我送新衣服和好吃的东西,可我不但不穿不吃,而且一见到母亲回来就躲起来不肯见她。二叔二婶家并不富裕,可供我上学读书却不遗余力,我很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大学三年级时,我回家探亲,二叔告诉我:你母亲中风瘫在了床上,你得去看看。二叔往常没少催我去看母亲,总是说她有病,这回没准又是在哄我。我很冷漠…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影响我最深的一个人就是生我养我的亲生母亲。母亲虽然过世22年了,可是她教导我做人的生活哲理,字字句句,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母亲虽然是个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农家妇女,可是她为人处事的道理样样都懂。她常对我说的口头禅有两个:一个是"忍忍忍饶饶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饭量     
《新天地》2007,(11)
我生在农村,从小在母亲身边长大。母亲经常干繁重的农活,还有全部的家务,消耗体力多,所以食量大,吃饭要吃3碗。后来我到外地上大学,就离开了母亲。转眼间大学毕业,就业,结婚,在城里安了家。母亲难得来一回,吃饭时妻子特别买些好菜,烧好端上桌。我和妻子都反复地劝母亲拣可口的  相似文献   

19.
叶春福 《老友》2011,(4):14-14
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有一首由姚筱舟作词、朱践耳谱曲的红歌写得真好:"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曲调激越豪放、优美动听,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动有情,  相似文献   

20.
姚剑 《山西老年》2009,(8):21-21
他出生时,父母亲都已年过三十了。生他时是难产,很艰难才把他生下来,母亲却去了。当他一个月大时,父亲还没有从悲伤中恢复过来。却又发现他眼神呆滞,抱他去医院诊治。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