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传统物流配送影响的基础上,构建电子商务环境下以“虚拟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外界物流”为核心的物流配送模式,并说明虚拟物流企业配送模式的特点、运作方式和流程。  相似文献   

2.
虚拟产业群的运作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虚拟产业群是一种松散的企业网络组织,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成为虚拟企业构建与运作的基础平台。基于这一出发点,本文通过分析与研究虚拟产业群运作的目标、创建过程、组织结构形式、运作过程主要活动及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虚拟产业群运作管理的基本模式。同时,为充分理解这一模式,文后给出了两个实际案例。最后,总结了虚拟产业群运作对虚拟企业的基础作用与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正> 与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网络营销面对的是internet这样一个虚拟空间。Internet虚拟空间的种种特殊性决定了网络营销必须摆脱传统营销的一些旧模式的束缚,寻求一些新的营销策略。在经营策略、方式、手段上找到突破,建立一套适合internet虚拟空间的运作模式。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必须采取一切手段把顾客吸引过来,建立固定的顾客群。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虚拟经营是当今企业发展形式的潮流趋,中国中小企业实现虚拟经营面临很多困难,除了宏观因素的制约,主要是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企业信用缺失、企业核心能力缺失。中小企业开展虚拟经营,并提高虚拟化运作品质,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培育企业核心能力,建立并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2.选择合适的“虚拟”联盟对象与恰当的虚拟方式。3.提高企业联盟能力。4.创建有效合作的管理基础平台。5.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IT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以网络资源交易为基础的网络虚拟资产市场,依托于互联网,是信息社会的新型市场。目前网络虚拟资产市场正在发育形成当中,其交易对象、参与主体、交易方式、结算方式、细分市场、市场价格都有独特性,既区别于传统商品市场,又区别于电子商务市场。分析网络虚拟资产市场的现状和特征,探索和解决这个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保这个市场的良性运作,是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庞鹏 《经营管理者》2013,(26):151-151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小微企业纷纷采用了虚拟企业的运作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强大有效的工具,它对虚拟企业的组建和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虚拟小微企业只有遵循知识管理对企业的影响因素来建设和管理企业知识联盟,有效地进行资源和知识的共享和交流,才能实现虚拟小微企业的发展成长。  相似文献   

7.
<正> 网络营销面对的是Internet这样一个虚拟市场,因此必须摆脱以往传统现实市场中的若干局限性,在经营策略、方式、手段上有所突破,建立一套适合于网络这种虚拟市场的运作机制,建立自己固定的顾客群。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必须采取一切手段把目标顾客吸引过来,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虚拟运作就是两个以上的独立厂商、顾客、同行业中的互补企业、甚至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 ,为了满足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 ,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 ,相互结成动态联盟 ,对各企业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从而完成单个企业难以完成的开发、生产、销售以及服务等诸多任务。虚拟运作可以利用各个企业的专业化分工 ,缩短新产品的开发过程 ,提高生产能力 ;可以利用地域分布上的优势 ,加强企业的营销能力 ,提高对产品的服务效率。与时下世界各地兴起的兼并高潮所出现的“航空母舰”式大集团、大企业不一样的是 ,虚拟运作中的企业组合 ,如同“联合舰队…  相似文献   

9.
"虚"指虚拟经济,"实"即实体经济. 有专家认为,立国之本始终是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仍然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但是,实体经济在外部经营方式上深受虚拟经济的影响,其完成运作以及发展需要的充足资金,很大程度上依靠虚拟经济提供.  相似文献   

10.
《管理评论》2005,17(2):F002-F002
江泽民同志在卜六大报告中指山:“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也使我们认识到.一个国家如果金融体系不健全以及金融资产运作水平低的话,会使一国数十年的辛苦积累顷刻问化为乌有。在经济全球化和同际金融市场高度集成化的今天.国家财富的积累和增长不仅依赖于其实体经济的运作效率和竞争优势,虚拟经济的运作水平和竞争优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非平稳需求状态下虚拟企业牛鞭效应的存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将牛鞭效应的概念和模型引入虚拟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运用可变系数的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虚拟企业上下游成员企业需求信息进行预测,研究非平稳需求状态下虚拟企业内上下游企业订货水平的差异,证明了虚拟企业运营中牛鞭效应的存在性,最后提出除虚拟企业的敏捷经营、信息共享对牛鞭效应的影响以外,需求的波动也是影响牛鞭效应的重要因素,并讨论了信息完全共享的情况下牛鞭效应存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线上线下互动是随着互联网和虚拟社区发展而出现的新现象,伴随着社区会员的线上线下互动,虚拟社区内部出现了群体分化。以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本文对线上线下互动中会员关系的变化及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相应的假设模型和测量量表,并对线上互动、群体分化等构念进行了解构。以287份有效问卷为基础,对提出的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发现频繁的线上互动会引起社区会员的群体分化,频繁的线下互动会进一步促进社区内部的分化,而群体分化对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群体分化的引入和相关量表的开发,丰富了在线知识管理理论,对虚拟社区的管理及其利用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关系质量视角出发,探索移动虚拟社区治理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机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移动虚拟社区的特点,提出移动虚拟社区治理的内涵和构成要素。构建以成员-平台关系质量和成员-成员关系质量为中介变量的移动虚拟社区治理对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结构方程和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对知识型移动虚拟社区用户的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构建与成员嵌入对成员-平台关系质量与成员-成员关系质量都有显著影响,而社区监管和信息保护却只对成员-成员关系质量有显著影响;成员-平台关系质量与成员-成员关系质量对组织公民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但成员-成员关系质量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更大;移动虚拟社区治理能够通过成员-成员关系质量和部分通过成员-平台关系质量对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研究了公共服务平台下虚拟联盟成员选择和联盟企业间协同生产的联合优化问题。该问题主要涉及到虚拟联盟战略层面和运营层面两个层面,旨在实现虚拟联盟成员选择、订单分配和生产排序等三个阶段的协同优化。在分析单一联盟企业的生产排序最优化性质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涉及到顾客订单分配和联盟成员选择的结构化性质。考虑到联合优化问题的复杂性,引入并拓展了用于求解连续优化问题的树种算法,开发了嵌入二维离散编码策略和离散种子生成规则的离散树种算法,给出了结合前述结构化性质的适应度计算方法,并开展了一系列仿真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相较于离散萤火虫算法和集合蛙跳算法等离散智能优化算法而言,在求解质量和鲁棒性上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提出了横跨战略层面和运营层面的虚拟联盟协同模型,开发了新颖的离散树种算法,能够为虚拟制造联盟的组建和运行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动态联盟盟员的动态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顺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需要,在制造业出现了动态联盟的先进制造模式,从而使得对动态联盟的研究成为当前学术界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在研究动态联盟盟员选择主要集中于组盟时的盟员选择,是一种静态选择,与动态联盟“快捷变化”的特性不符。由于知识的形性、外溢性、无地域性、成员间的合作竞争性等,使得动态联盟不可避免会产生知识资产冲突,从而导致着盟员的动态更迭。为此,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思想,本文设计了一种解决动态联盟中盟员动态选择的算法,该算法很好地解决了动态联盟中盟员如何被动态选择和淘汰的问题,实例也表明该算法是符合实际运做的。当然,本算法也存在着一些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虚拟顾客服务系统排队模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卫斌  苏秦   《管理科学》2001,4(3):52-57
通过对虚拟企业售后服务部门的顾客排队网络的分析 ,确定了一种顾客具有优先权的多级顾客服务排队模型 .以顾客满意度为条件计算出了稳定平衡状态下排队系统的主要指标 ,并从收益、成本和效率等方面建立了排队系统的优化问题 ,从而可得到服务部门最优基准服务能力 .基准服务能力的确定 ,对服务能力的有效安排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长元  杜鹏 《管理学报》2010,7(2):212-217
分析了竞争合作对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企业SECI知识创新过程的影响,并结合知识网络节点演化规律分析了竞争与合作活动共同对成员企业知识创新的作用;从价值网角度探讨了知识创新对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企业合作竞争活动的影响;结合案例研究了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成员企业合作竞争与知识创新相互作用的正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18.
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与消费者品牌转换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证的方法探讨了虚拟社区知识共享与消费者品牌转换意向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共享程度、共享内容与消费者品牌转换之间的关系模型.研究发现:共享程度通过影响消费者的期望、感知产品质量、感知价值和品牌声誉影响到消费者的品牌转换意向;共享内容对消费者的品牌转换意向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Due to their common role as supplier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are especially challenged by today's turbulent business conditions. In order to meet this challenge, short-term WWW-based enterprise cooperations are regarded as an appropriate way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SMEs. Hence, the Institute of Machine Tools and Industrial Management (IWB) operates three so-called competence networks for engineering (www.engineering-net.de), rapid prototyping (www.rp-net.de) and manufacturing (www.produktionsnetz.de) services. For the purpose of an applied research project, more than 80 participating SME supplier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se specialized virtual market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the cooperating SMEs. Additionally, the platform (www.virtueller-markt.de) enables customers to configure their specific supply chains via the above-mentioned competence networks. The presented paper depicts how to establish and operate these competence networks as well as how to configure supply chains via these virtual markets.  相似文献   

20.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are seen as vital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managers in these organizations generally have fewer opportunities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in larger organization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argue the need fo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ased around ‘virtual’ learning and develop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he increasing penetration of broadband technologies offers the opportunity to create learning communities to engage SME managers with peers facing similar challenges. For a meaningful experience to be achieved in a virtual community, the role of the facilitator is established as important; however, an area largely overlooked in prior research into networked learning is that of the role of trust and how facilitators can generate it.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framework for this paper, the authors review prior research into trust, learning, facilitation and virtual learning communities – the main aim be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ose aspects of the facilitator intervention that are most likely to engender trust and participation. Finally, ar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