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审美角度对当代童话创作进行动态考察,认为:注重审美功能与教育功能统一,作者创作心理从成人本位回归到儿童本位,童话性格塑造的审美空间的扩大,在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上力求丰富化、多样化,是当代童话创作的审美趋势。文章还指出了当代童话创作过多的“洋味”和打斗场面以及五花八门的新名词等不足,并呼唤产生更多的有审美品位的童话精品。  相似文献   

2.
略论童话的审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期儿童文学界较为关注的童话审美接受问题作了探索,在肯定"童话的接受对象无疑主要是小读者"的前提下,客观地对童话接受的方方面面复杂的因素进行了多层次的细致剖析,为童话创作的接受预设提供了许多意见。  相似文献   

3.
童话的主要作用是教化儿童这一观念具体影响到童话创作、亲子阅读、幼儿园童话欣赏活动。教化是童话的功能之一,童话本质是审美的,童话的功能都应通过审美来实现。童话教化观念的存在一方面受到儿童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以载道文艺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4.
王尔德童话创作与基督教和《圣经》有着深广渊源,其基督教信仰对其童话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爱与救赎主题的选择、宗教情节及元素的化用以及华美而感伤风格的偏爱等方面;基督教对王尔德童话创作的意义体现在提升审美价值、开拓意义空间以及形成童话和现实结合的创作方式等。  相似文献   

5.
古老的神话传说是早期童话产生的源头和土壤。在世界神话的百花园中,古希腊神话以生动的故事性,深邃的心理意义和卓越的神话想象而别具一格。本文探讨童话与希腊神话的渊源,内容包括希腊神话的童话版故事、“Fairytale”的神话胎记、离开家园的奇境历险、少年英雄轰轰烈烈的非凡业绩、千奇百怪的精灵怪物和怪哉奇哉的变形组合,这些因素具有特殊的童话审美效果,特别契合儿童的心理,具有强烈的趣味性和游戏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奠定了童话的基本审美风格和叙述特点,对于童话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童话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人类心理的沉淀,童话中的女性形象必然反映童话作家们的女性审美价值观念。童话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被改写或重新创作,从女性文学批评的角度分析不同时期的西方童话,可以看出西方童话故事中女性形象变迁的三个阶段:男权主义下的隐忍被动,平权主义下的与男人和平共处的新女性,霸权主义下的有些激进极端的大女子形象。  相似文献   

7.
大众传媒以不可思议的力量构建着当代的审美观念,导致了转型时期审美观念时尚化、审美要求泛化、审美意识世俗化、审美认知图像化,文学审美从传统的纯审美而进入了泛审美的时代。在大众传媒的文化霸权逼迫下,文学从思维方式、创作方式到接受方式都深深地带上了大众传媒的技术特性,作品大量增加审美消费比重,模仿成风,尤其是小说主动"触电",剧本化倾向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8.
儿童观是一切儿童文学的原点,对儿童认知的变化标识出儿童文学的不同面貌。尽管中国儿童文学在诞生伊始就提出了“儿童本位”论,但在实际创作中却一直呈现出“成人本位”的倾向、特征。郑渊洁童话的出现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固有形态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他所创造的皮皮鲁式儿童依靠自我启蒙,切断了传统“听话”模式,在言语和行为上都表现出鲜明的批判精神,演绎出独立理性的智慧儿童形象;在艺术表现层面,郑渊洁童话卓越的想象力和游戏性特色,不仅表现出其童话的审美现代性,更构建了以“想象”和“游戏”为本质的童年观,形成了荒诞幽默的童话书写形态。郑渊洁童话体现了其独有的儿童本位观,其影响力的持久性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它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性和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40年代以延安文艺为代表的解放区文学创作中,知识分子群体的审美趣味因涉嫌小资情调而受到主流政治话语的排斥,无法得到充分的彰显。然而,审美趣味一旦形成就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尽管受到意识形态和作家主体双重的抑制,审美趣味仍在小说创作中留下了可待考察的痕迹。解放区小说中的一些人物形象以及创作主体的创作过程。就隐含了其独特的“审美趣味”。从审美趣味的角度,深入解读其时的小说创作,可以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和作家的创作活动。  相似文献   

10.
鲁迅论审美创造有其特点。一般审美创造理论所关注的,集中在创作主体的创造来源及构想或冲动上,对现实生活因素与审美创造心境生成之间的关系缺乏认识和思考。而鲁迅却能从自己的体验与认识出发,对审美创作主体所面对物质生活条件、时代审美创造潮流及主体已有的审美批评等与审美创造心境生成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与发现。  相似文献   

11.
汉斯·克里斯丁·安徒生是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丹麦童话作家。本文力图另辟蹊径,从安徒生创作中美学思想和人道主义思想及宗教思想的圆融一体的角度,探索安徒生童话散发永恒魅力的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彭懿幻想小说的美学核心,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了彭懿幻想小说的故事结构,形象塑造,得到了彭懿幻想小说的美学核心是强烈的游戏精神,在游戏精神的引领下,小说也显示了与中国传统童话截然不同的美学特征,代表着中国当代幻想小说的一种美学走向。  相似文献   

13.
在王尔德“形式本体”的视野下,探讨其童话中作为形式的悖反现象。本文力图在唯美主义之外,用马丁·路德的思想为其童话中“悖反”形式现象找到新的阐释资源,并尝试在这一新的阐释框架中研究王尔德早期童话中审美形式与道德宗教内容结合的现象,以及悖反现象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美国后现代小说《白雪公主》主要嫁接于经典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其中也穿插了其他经典童话故事的情节。唐纳德·巴塞尔姆运用互文性将文本历史与社会现实相融合所进行的诗学构建,是对文本历史的承续与反叛,体现了后现代主义创作的锐意创新。在互文性的框架下解析《白雪公主》的童话隐喻,旨在阐述文本表面散漫的叙事风格背后隐藏的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5.
李贺诗歌以“奇”、“诡”、“怪”著称,而他诗歌中的童话色彩及其内蕴往往为人忽视。李贺善于把历史典故、传统文化当作心灵化了的素材,从童话艺术思维这一角度加以审视、分解、重组,并适当融入时代生活与时代意识,在传统与童话二者之间巧妙完成了异乎寻常的审美独创。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早期童话集《稻草人》在选材、主题、意境等方面都深受以安徒生与王尔德童话为代表的西方童话的影响,表现出题材单纯、节奏舒缓、抒情性、现实性等与西方童话相似的特点.但是,由于作者身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人生经历、人生信仰与西方作家亦存在明显的不同,所以在接受影响的同时,《稻草人》又明显地表现出与西方童话的差异,体现了作家独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安徒生童话中有很多都是悲剧性,如《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论文通过这些童话体现出的悲剧色彩,来解析这些悲剧童话产生的根源,同时对这些悲剧童话的审美特性进行了观照。  相似文献   

18.
仙境是道教神仙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神仙人物的落脚点,也是道教彼岸世界的物质环境。从方仙道开始,仙境一直是道教建筑其神仙谱系的重点之一,因此道教关于仙境的叙事,不仅成为道教小说的内容,如《十洲记》、《神仙传》,而且波及六朝志怪小说的洞穴描写,进而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丰富了传奇小说的叙事艺术,提高了传奇作家的艺术想象力,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滥觞于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的韩国古代汉文小说,在叙事上虚实结合,既充满传奇性,又富于现实性;在文本上融文、史、经于一炉,既有文学意味,又有史传色彩和宗教寓意。故使其总体上呈现出泛文化和浪漫抒情的美学风格,但古代汉文小说的内在精神和审美特征,在更深的层面上表现了韩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