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到老年,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于是自觉“老”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衰老感”。现代医学越来越认识到,心理老化对衰老的影响比自然老化更大,人的衰老与能力的减退,不少原因在心理方面。老年同志要善于自我调节,以推迟延缓自然衰老的进程。我愿把袁枚《喜老》诗介绍给大家,读读可能有些启发。  相似文献   

2.
柳眉 《金色年华》2010,(1):57-57
我叫柳眉,我的眉毛挺漂亮,可是眉头间有个隐隐约约的“川”字,我男朋友于是叫我“柳川眉”。我妈妈眉头间也有一个,要比我的这个深一点。我知道这个“川”字怎么来的,因为我和我妈都爱皱眉,不自觉地皱眉,日积月累,就在我的眉间留下了这么个记号。  相似文献   

3.
说起来,社会风尚就如同钟摆,常常从一端摆至另一端。曾经有过一段时期,我们的社会是唯道德至上,大众全是“雷锋”的“粉丝”,“为人民服务”是流行语。当然,这一时期人民的幸福指数如何,不提也罢。于是迎来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风尚即刻发生180度大转弯,一夜间大众似乎全成“利益”的“粉丝”,“道德”则犹如昔日明星少人问津,难受追捧。但近20年来我们所遭遇的尴尬却是,随着GDP的一路上扬,道德水准却一路滑坡,腐败、社会不公等现象时有所闻。于是,有学者站出来呼吁,眼下“中国需要道德重建与社会建设运动”(见秋风,《南方周末》2007年2月8日“视点”)。其用心可谓良苦,但这样的道德重建运动是否有着足够的合理依据?我以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住院     
住院洪菁老局长又住院了。小护士发觉来看望他的人比以前少得多,一打听才知道老局长“退下了”。新局长出差归来,到医院看望老局长,小护士就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说了。“有这等事?”新局长似乎不相信,但看到老局长的病房确实空荡荡、冷清清的、也便不说什么了。上...  相似文献   

5.
“傻子”品牌是与著名的商品——“傻子瓜子”联在一起的。作为全国私营企业独创的名牌,“傻子”品牌的成名似乎走的是一条自觉与非自觉、偶然与必然复杂交错的路;自觉的公关与理性的名牌战略,似乎也与“傻子”品牌截然无缘。然而,“傻子瓜子”毕竟已被市场认可为名牌产品,因此,我们对“傻子”成名的历程予以研究、探讨对企业自觉开展公关、实施名牌战略会大有裨益。笔者调  相似文献   

6.
马各 《职业》2009,(6):34-35
这是一个“创”的时代,创业英雄辈出,机会似乎比任何时候更青睐于有创业理想的人。创业,总与许多美好的名词相连,自主、财富、成就、名誉…….在创业的巨大魅力前,职场人是波澜不惊还是跃跃欲试々是望洋兴叹还是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7.
乌金 《金色年华》2007,(8):48-48
3年前,很多本科生因为就业压力选择了考研,但是3牟后,硕士学位到手,不少人发现自己还在原位,于是考博……于是就有了后面的笑谈:女生成了“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的“灭绝师太”,男生则是“一盏孤灯,无心向佛”的“不可不戒”。  相似文献   

8.
“爱情总会变成亲情的,”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婚姻哲学。于是,在亲情这件外衣的掩盖下,我们以越来越多的隐忍和孤僻。透支着爱人给予的信任,把婚姻里的感情孤独视为一种常态。情感保鲜已经成为一种近乎奢侈的东西。奢侈到让很多人悄悄把自己锁在自得其乐的“金钟罩”里——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导刊》2011,(35):15-16
坐落于上海西北端的嘉定镇街道,人与人之间似乎有种“黏性”:聚集在梅园小区。谊邻之家”的“热心肠”们。  相似文献   

10.
衣服的功能     
每逢周日,常有几个朋友来家海阔天空地闲聊.有一天,我脑中突然闪过一个问题,便问道:“人为什么要穿衣服呢?”话音刚落,便遭来了一阵哄笑,我顿时处于傻瓜的地位了。然而我坚持问道:“人为什么穿衣服呢?”“这不是很简单吗?人穿衣是为了保暖御寒嘛。”其中一个以不屑一顾的神气回答说。“但是,在冰天雪地中的动物没有衣服不照样生活得很好吗,再说,人只是到后来才穿衣服的呀!”我的反驳带来了一阵沉默,他们感到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了。于是我进一步说道:“据我的猜测,恐怕不是人类怕冷才穿衣服的,而是穿了衣服后才怕冷的。所以,现代人一定比远古时候的人怕冷.”结论似乎无可反驳。  相似文献   

11.
“你也来了!”走出证券交易所时,刚好遇到叔叔。 有两个月没见面了,六十好几的他红光满面,似乎越活越精神了。也难怪,人家如今可是大户室的“高级”股民了,比咱小散户高出了一个档次。  相似文献   

12.
大凡有关海外留学生生活的报道,似乎都有“报喜不报忧”之嫌,读了《人民日报》海外版上鼓励大家说“心里话”的文章,觉得有必要谈谈留学生活的另一面——让人了解,也与人共鸣,且权当作为以前报道的“补遗”。  相似文献   

13.
在上个世纪乃至本世纪大半段的历史记录中,男人是无可争议的养家人。然而在今天,一项新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英国男人却似乎很愿意“妇唱夫随”,老婆赚钱比自己多完全可以接受,男人甘愿在家中当个“家庭煮夫”。  相似文献   

14.
也许是因为我们把“理解万岁”喊得太多太滥的缘故.“理解”二字反变得不易理解了。这话似乎说得有点儿耸人听闻,其实并不算过分。仔细翻检一下我们的生活,便不难发现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如此之多;如此之深。同事之间、邻里之间、父子母女之间、婆媳之间、甚至夫妻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喊着要多一些理解。“理解”是什么?姑且不谈,先举个例子:教师给学生讲一个公式,他在备课时,首先想的是他教授的对象是不懂这个公式的学生,于是他以学生之心揣摸这个公式,设法把它变得通俗易懂,然后传授。讲授之后便问学生:“你们懂了吗?(换…  相似文献   

15.
当前,“第三者”给社会带来的麻烦尚未消除,再制造出“第四类感情”或“第四者”这种让人莫名其妙的概念,的确让人有点感觉疲劳。当“第三者”打着“保卫爱情”的口号明目张胆地向家庭制度进攻的时候,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针锋相对,保卫家庭。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可是,我们一些从事社会科学的人却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第三者”的辩护人和同盟军,不仅在客观上承认其合情、  相似文献   

16.
美国有一位农夫,其国地里长着许多蒲公英,想方设法怎么也不能把它们除去.于是,就写信向政府农业处请教.过了几天,农夫收到复函:假如用尽了方法还不能把它们除去的话,那么就学会爱护这些行公英吧.许多人以为这是幽默大师的“杰作”,内容除了引人发笑之外,似乎没有什么别的意义.但是,我们如果由物及人,就另有一番感慨了.一个人心中,定然对别人存在着不同的印象,某某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某某出口伤人,尖锐刻薄……然而,人乃万物之灵,即使一个公认为最讨厌、最难相处的人,也有值得向他伸出友谊之手的地方.物以类聚,人以…  相似文献   

17.
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势近来似乎特别暗淡,尤以技校大面积的招生不足为甚,许多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于是上上下下都在找原因,寻出路,说得最多的是要“找市场”,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要充分适应市场规律”等等。当然,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产生了许多行之...  相似文献   

18.
“大隐隐于市”,我总是有些怀疑,且说所谓的“隐”指的是什么?如果说是才智,当其隐去时,跟一个市侩的距离也就远不了多少。“小隐隐于野”,似乎比大隐好,而且按市和野的标准,小隐里也不乏了不起的人物,如严子陵、陶渊明、卢梭、梭罗等。这就好比做高僧可以面壁十年图破壁,要是把他关在牢房里,那么修炼的性质又完全不同了。于是有人说,“美国的工程师领袖”(爱默生语)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有作秀之举,不管怎么说,不能说后人关注到了那件事情,而且为之展开了长篇累牍的讨论,声音一多了就归咎于梭罗。就像岳飞还是不是民族英雄,我想岳将军生前没…  相似文献   

19.
信任是一种消受不起的奢侈品,是一种精神负担,心理负担,情感负担。乍听起来,此话似乎有些“大逆不道”。其实,也并非故弄玄虚,标新立异。朋友阿颖知书达理,摘静矜持,为人诚挚守信,深受人们传赖,人缘极佳。于是,心里装着秘密的人,不论是好事、坏事、喜事、悲事、大事、小事、风流韵事、奇闻丑事、家长里短、流言蜚语……都喜欢告诉她。有一晚,她和我吃夜宵时,终于也向我透露了一个内心的秘密:我的耳朵简直快成垃圾站了,塞满了别人的秘密。为了获得一种轻松随意的心境,我真想把这些“核弹头”似的秘密,向外释放释放,可那样…  相似文献   

20.
人间喜剧     
有个富人去诊所看病,医生对他说:“请您坐在那把椅子上。”富人希望医生待自己比别人敬重些,于是大声说道:“先生,大概你不认识我,我是这个城市里最富有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