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船风说书"是日本江户时代以中日贸易为背景形成的一种口述史料,自其被江户幕府儒官林恕、林凤冈父子汇编为《华夷变态》以来,就被日本学者应用于清初中国史、唐船贸易史及日本对清关系史的研究中.国内学界因语言和文本解读的困难,至今未能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份珍贵史料."风说书"作为江户幕府海外情报搜集制度和清日贸易的产物,其史料价值是多方面的.除其本身所具有的文献学价值之外,不独对清初中日关系史、中日贸易史、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数据,对清初政治史以及中国沿海地域社会经济史、航海史研究,甚至日本对外关系史研究来说,也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史料来源.  相似文献   

2.
围绕清代后期中日关系的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研究并不充分,如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期间中日两国交涉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3.
作品简介: 该著作是袁成亮教授潜心研究抗战前十年中日关系史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五章,详细阐述了自日本和平分离满蒙失败到挑起全面侵华战争这一时期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4.
乾隆末的中安宗藩关系屡经波折,频受考验,至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更跌人深渊,见诸兵戎,中安宗藩关系中断近两年之久,成为清代中安关系史上的一件憾事.但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双方友好交往的愿望是真诚的、强烈的.因此中安宗藩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于乾隆五十五年解冻回春,全面修复.但中安宗藩关系的修复非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时任两广总督的福康安力肩重任,秉乾隆之命,实心办事,确立务实的安南问题处理方针,与阮惠进行外交斡旋,打破僵局,在保存清朝颜面的前提下赢得了和解,并促成阮惠进京展觐祝厘,且一路陪同,辛苦万端,在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将中安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最初是西方人针对东西方贸易路线提出的术语,不能无节制地套用于世界其他区域间的文化交流.若从东方人的立场对古代东亚(尤其是中日)文化交流史进行考察,可以发现,东亚文化交流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在意义、影响等方面,均有别于"丝绸之路",故应倡导"书籍之路"的概念.如果说丝绸是中华物质文明的象征,那么,书籍则是中华精神文明的结晶;一般而言,物质文明缺乏自我再生能力,而精神文明则可影响人们的心灵,并超越时空,惠及后代.日本的遣隋唐使均以购求书籍为重任,这便是中日两国虽然人员往来极少,但日本继承中国文化甚多之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隋朝是中日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两国建立了对等的外交关系;日本政府多次派遣使团访问中国,隋朝政府亦向日本政府派出历史上第一个正式访问使团;隋炀帝杨广和日本的圣德太子为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隋朝期间中日两国交往的繁荣,为唐代中日交往高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近代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十分重视,但对近代中国的平等条约却缺乏研究.1871年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是由中日双方自愿商定,权利与义务对等,明确规定互不侵犯领土,互不干涉内政的平等条约.<中日修好条规>不仅是中日关系史上的第一个条约,而且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的建交条约.<中日修好条规>的签订及其命运昭示后人:对外平等交往是历史的必然和发展的前提;强权和武力解决不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问题;强大的国力及和平诚信的理念比条约的平等性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以康熙朝为代表的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是研究清代宗藩体制变革的重要对象,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特点在于:它在继承中国封建王朝传统宗藩体制的基础上对内藩政策实行着"中国化"的变革,实行着封建王朝"天下观"下的"中国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清代中前期通过强化清中央政权对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统一"而非"一统",加强了蒙古各部同清中央政权统治下各民族的融合.清代中前期蒙古政策的历史贡献在于:它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基本上完成了对内藩的"统一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将清朝"天下观"下的内藩、属国作了很好的"内、外"之厘定,为实行"中国"由传统儒家意识下的"天下"向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之转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完成了对蒙古等边陲区域的统一工作.  相似文献   

9.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当代享有盛誉的著名回族学者、历史学家。在他近70年的学术生涯中,在多学科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卓越见解。白先生有关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精辟论断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1)应当把民族关系史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2)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3)要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民族史结合起来。白先生在中国民族关系史方面的成就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三个方面集中阐述了著名历史学家、回族学者白寿彝先生有关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的精辟论断:(1)应当把民族关系史置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2)既要反对大汉族主义,又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3)要把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民族史结合起来。从而对白先生在中国民族关系史方面的成就做出了客观的评述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周恩来的信念、思想、性格、人格等,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每一个方面都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有着多重的关连.作为总理的周恩来有着极强的原则性,而作为个人的周恩来又充满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中日关系史中的周恩来是个人与总理的"混合体".这种"混合体"的形象,才是深刻在日本许许多多友好人士心中的周恩来.同时,也正是这样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周恩来,使得日本的各个阶层的众多人士,为了中日关系的改善同中国政府一起构筑了一道别无他例的中日之间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2.
日本学者冈本隆司的《属国与自主之间》,从东亚史及全球史的宏大视角来深入考察近代中朝关系,显然有助于扩大近代中朝关系史的研究视野.著者在广泛了解先行研究成果并搜集丰富的多国多语言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细密的分析与探讨,努力阐发新见,不失为日本学界有关近代中朝关系史研究的一个最新代表作.然而,该书未能从文本及历史语境的角度来明确区分“属国”与“属邦”的区别,有关李鸿章、马建忠等的研究结论也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3.
李兆忠 《社区》2008,(11):43-43
作为中日现代关系史上的顶尖级人物,郭沫若在日本生活了整整20年,然而日本文化并没有在他身上留下显著的痕迹。可以辅证这一点的是,在郭沫若的著作中,找不到几篇论述日本文化的文章,比起在其他领域里的巨大成就,他对日本的研究不能不显得薄弱。这确实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中日经贸合作在各自对外经贸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友好、互利、共赢的中日关系。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中日经贸关系,一是要为双边贸易和投资稳定增长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二是要立足于长远发展,联合研究双边经贸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三是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如加强两国节能环保等合作,培育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处理涉及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一直备受政府及学者的关注。除全国性民族关系的论著外,中国区域性民族关系史的研究也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成为中国民族关系史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就大的地区而言,西北、西南、中南、云南、广东等主要的少数民族分布区都已出现区域性民族关系史论著。如在现有的关于大片区民族关系史的论著中有杨建新、马曼丽的《西北民族关系史》,王文光等的《中国西南民族关系史》,吴永章的《中南民族关系史》,中国北方民族关系编写组的《中国北方民族关系史》,方衍的《黑龙江古代民族关系史》,刘锡淦的《古代西域民族关系与政策研究》,练铭志等的《广东民族关系史》,伍新福等的《湖南民族关系史》,杨德华的《云南民族关系简史》等等,唯独没有东北的民族关系史的论著出现。东北地区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悠久,有关东北历史一直被学者所关注,出版了不少有关东北史的著作。如金毓黻的《东北通史》,傅斯年等人的《东北史纲》,佟冬、赵鸣歧主编的《中国东北史》,张博泉的《东北地方史稿》,董万伦的《东北史纲要》,宁梦辰的《东北地方史》,程妮娜主编的《东北史》...  相似文献   

16.
正郑毅,1962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教授,博士,北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北华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省重点学科历史学学科带头人。吉林省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历史学科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吉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中国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吉林省教育厅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吉林省社科院客座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7.
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重要的政治家、改革家和外交家。他所推行的远东外交政策对晚清以来的中俄关系史、东北边疆史、乃至于东北亚国际关系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日双边贸易规模稳步增长,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上升,同时日本对华投资规模庞大,双边投资往来持续向好.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重要参与方,中国和日本通过RCEP的签订第一次建立起自贸关系,这为中日经贸关系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模拟分析发现RCEP能够对中日双边贸易产生显著促进作用,也有助于改善双方社会福利,强化优势产业竞争力.中国应借RCEP落地的契机,加快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程,适时启动中日投资协定升级谈判,加深中日双边政治互信和技术合作,实现中日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9.
陈景彦在《东北亚论坛》2005年第3期中撰文指出,20世纪的中、日、俄(苏)三国关系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思考。回顾与反思这一时段的三国关系史,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经验教训:第一,两强凌一弱雄辩地证明了“落后挨打”的必然。第二,处强邻之间只有自立自强才是惟一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通航一览》修撰于19世纪50年代,是德川幕府官修的、带有史料集性质的日本对外关系史文献。该文献中,有关中国浙江对日交流的记述有4卷,涉及了“浙江的地理重要性”“浙江地方官员的对日交涉”“在日本传道授业的浙江人”“海上救助”等多个领域,所涉史事多集中于17、18世纪。该文献既述史事,也辑录史料,对于了解、认识明末至清中期浙江与日本交流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