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庄子创作《齐物论》的追求和《齐物论》本身的内容 ,讨论了三个问题。首先是对篇名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 ,指出庄子的本意是在“齐”各家之“物论”,展现的是道家理论的超越性 ;其次 ,“莫若以明”作为庄子超越各家理论最终的解决办法 ,却属于千古无解悬拟的语言 ,庄子的超越是在肯定各家理论相对价值上的一种超越 ,体现了道家博大的学术胸襟 ;再次 ,广为人知的“庄周梦蝶”的寓言 ,主要是对《齐物论》全文的总结 ,古今注者存在着一定的误解 ,本文作了一些澄清。  相似文献   

2.
全文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笔者从《齐物论》内容出发,联系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解决了对题目含义历来存有歧见的问题;并对全文结构和被认为纠葛不清的内容,进行了清理。在第二部分,笔者从对《齐物论》基本概念的解释入手,上溯老子哲学,联系庄子的其他篇章,对文中的重要概念,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且论证出在观念世界里,没有人类生命价值的绝对真理,得出了与当代存在主义类似的结论。最后,笔者指出了“庄周梦蝶”寓言的蕴涵,认为:前人和时贤的误解,来源于对寓言所起的总结全篇的作用重视不够,也对庄子创作《齐物论》仅仅是属于观念世界里的一种真理追求的努力,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3.
《齐物论》的思想深度不仅体现在文本的内容,同时也体现在篇目本身的命题中。历代学者对篇名解题虽见仁见智,但均未离"齐—物论"之认识方法与"齐物—论"之本然境界两大层次分析。在"物论"中实现"齐"的方法是去"成心",对事物终本认识的阐释是"齐物—论",从"齐—物论"到"齐物—论"完成的是一个完整而深刻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4.
《庄子·齐物论》主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所言《齐物论》是表达大小、是非、生死、贵贱、彼我混同为一没有分别的思想,这个认识是不准确的。《齐物论》实际是说万事万物的是非好坏、美丑善恶是不能判断和确定的,世上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和固定不变的标准,不能用某一个标准去要求和规范万事万物。  相似文献   

5.
文章谈了读庄子《齐物论》的一些疑惑及其解析,例如:如何理解《齐物论》的主旨和重点;如何理解"三籁"、"两行"、"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和"以明";如何理解《逍遥游》中的"小大之辩"和《齐物论》中"万物齐一"观之间的矛盾等。最后,谈了读《庄子》的一点建议:先读寓言,再读"内篇";"内篇"中,最值得将《逍遥游》和《齐物论》比照而读,以培养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了<齐物论>一文的根本线索.第一部分从本体论的角度说明"道"并非理性和逻辑思维所得之比量境界,而是离言现证之大空本体.第二部分从宇宙生成论的角度说明"道"从自身物化出现象界.第三部分从认识论的角度阐明由"成心"产生是非差别的认识.第四部分,从实践论的角度阐明合于大道的途径即破是非、泯差别.本文以佛道两家互参,阐明了道家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齐物论>,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平等,确立了自然的主体地位,强调了万物的统一性,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这些对于我国目前发展过程中所提倡的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答马似丧其耦《释文》:"耦本亦作偶,"《文选.北山移文》,卢湛《赠刘琨诗》注,《一切经音义》二八又八八,《衍义手抄》一五,《御览》七一○,《玉篇》人部,引并作偶.《释文》引司焉曰:"耦,身也,身与神为耦."《疏》曰:"身与神为匹,物与我为耦也,……离形去智,答马堕体,身心俱遣,物我两忘,故若丧其匹耦也".俞樾曰:"'丧其耦'即下文所谓'吾丧我'也,郭注曰'若失其配匹',未合丧我之义.司马云'耦、身也',此说得之,然云'身与神为耦',则非也.耦当读为寓.寓,奇也,神奇于身故谓身为寓."案偶像之偶,本即寓字.《汉书·郊祀志》"木寓龙一驷,木寓车马一驷",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梳理<庄子·齐物论>从"吾丧我"到"物化"的行文结构出发,把握庄子在文中要表达的真意;并进一步总结出此文从"齐是非"到"道通为一"的思辨逻辑,齐物论首先在于"齐是非","齐万物"是"齐是非"的深入,"道通为一"是齐物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梳理《庄子·齐物论》从“吾丧我”到“物化”的行文结构出发 ,把握庄子在文中要表达的真意 ;并进一步总结出此文从“齐是非”到“道通为一”的思辨逻辑 ,齐物论首先在于“齐是非” ,“齐万物”是“齐是非”的深入 ,“道通为一”是齐物论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齐物论》提出了《庄子》全书的理论宗旨,即万物虽然作为个体各有特殊性,但在道的高度上他们没有轻重、先后、优劣之分,并在道中相统一。与"齐物"相反的状态就是"分",在现实中表现为是非之辨与善恶之别。庄子认为"分"是世间一切混乱的根源,因为"分"意味着局限性、确定性,而这种暂时的以不确定的标准确立的分别,是违背最终的道的。这种拒斥"分"的思想在今天看来也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庄子·齐物论》与《盗梦空间》是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文本,相差两千多年,两者之间却具有惊人的互文性。首先,二者都区分了"梦"与"醒"的不同状态,并且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转换,显示出忽略时间、重视空间的倾向;其次,二者都演绎出多层梦境与互入他梦的多层空间,是现代精神分析学说的形象展示;最后,二者都纠结于"梦"与"非梦"这个无法证实的问题,具有浓厚哲学意味。但是,这两个文本最终的主题指向却显示出中西文化的不同旨趣,《盗梦空间》所要突出的恰恰是生活中存在的意义,人生因为意义的存在而变得值得期待,表现出一种现世的、务实的人生态度;而《齐物论》中对梦的叙述最终是指向一种超脱的、出世的人生观,其目的是通过宣扬人生虚无,试图减少现实生活对于人的本性的束缚,使人回复到自然本真的状态,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玄同生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吾丧我”是《齐物论》一篇的题眼,在前人阐释中有着不同的理解。“吾丧我”的要义原指“遗形忘心”的状态,其内涵为“两行”,其方法为“以明”和“物化”,其境界为“无己”。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齐物论》研究,过多地把重点停留在"物论"这个中间层面,而没有下贯、落实到万物的层面,给人感觉庄子最终也不过是一个沉迷于言辩、陷身于吊诡的名辩之徒,或者受《逍遥游》等篇的影响,似乎庄子更强调的是无待于、无累于万物,把万物看做是消极的负面的对象。实际上,关于"物论"的辨析只是前提、过程、媒介,《齐物论》真正的落脚点在于万物,在于回到万物本身,在于实现万物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这一认识只有放在道物关系、心物关系的发展脉络中,置于统一性与差异性关系的框架中才能认识清楚。彭蒙、田骈、慎到、宋钘、尹文、关尹、老聃等道家人物以及惠施、公孙龙等名家人物在上述三种关系的思考上,为庄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齐物论》的完成建立在对于前人齐物思想的继承与批判之上。  相似文献   

16.
《齐物论》篇是反映庄子与名家思想交锋撞击的一篇重要著作。如其中所提出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是理解庄子与公孙龙不同思想理论的重要论述;又如战国时代“正名”思潮盛行的情况下,《齐物论》篇提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也是一个颇有意义的命题;其所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相当深刻地表达了庄子以“道通为一”的平等观念来“齐一万物”的思想。结合庄子思想的学术背景和其文本的语境是解读《庄子》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用直解法分析《庄子》的两个单篇,以求得其正解。文章认为。《逍遥游》以自由交往为中心思想,《齐物论》以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题。这两篇宗旨是追求人际社会之自由与和谐的统一,这是庄子思想的历史意义与本来面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哲学中,概念规范与命题逻辑成为哲学论证的前设,结论和秩序的收束性也是哲学论证的基本要求。当代西方的反形上学突破近代哲学的二元论框架进入话语分析和切身经验,尝试突破秩序严谨且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的建构性。正是在这种独特的对照语境中,《齐物论》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没有概念化的创制与抽象的约化,在概念规范和命题逻辑的限制之外,通过视角的转换与视野的拓展揭示划一秩序和主体智识的有限性,从而保持活跃反思的持续性及对经验的敞开。作为思想方法的《齐物论》从这个意义上可以成为哲学——特别是西方底色的哲学范式——的参照和渊鉴。它揭示了哲学首先是一种反思性的活动,而不仅是对世界的秩序性建构,反思活动的开放性可以让建构性的秩序保持一种自反的态度与有限性的自觉。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的名著《齐物论释》通过以佛解庄阐明了自己的“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即自由,“外王”即平等。所谓自由,是指佛家“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所谓平等,是离言绝虑的,既不可说,也不可知,因而,“不著名相,不生分别”,“任其不齐”,才能达到平等。太炎平等观的提出,其诱因主要是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和西方世界的“物役性”。他的“内圣外王”之道是他救世理想的两个步骤。因而,与作为“隐者”的庄子、作为“适世者”的郭象相比,作为《齐物论释》作者的章太炎,实际是宣传民族、民主和民生主义的彻底革命论者。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逍遥游》《齐物论》及郭象注释,探讨庄子与郭象思想的差别与联系。庄子以"小大之辨"指点人们从浅近的功利追求脱出,而成就"逍遥游"。此为"无我"的"天地境界"。其形上学为借宇宙论开出的"齐物"论与借认知反省建立的齐"物论"。郭象则通过破解"小大之辨"使人们回归每个个人之"自然性分",以"自得之乐"为"逍遥游"。此为"当下个我"的极度彰显。其形上建构为指认个体任何存在方式与变化样式具至当性的"万有独化"论。郭象在思想脉络上仍属庄学的进一步开展,其"有"论与裴頠的"崇有论"在学理与价值取向上有原则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