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郭茂全 《唐都学刊》2012,28(1):30-34
陈忠实的创作手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是展示其长篇小说《白鹿原》艺术生成过程的重要文本。本创作手记从创作发生、构思与物化等基本阶段出发,不仅揭示了《白鹿原》的创作过程、创作理念以及审美追求,还表现了作家丰富真挚的情感世界,并以其独具的情感内蕴与话语特色成为创作手记中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2.
张美丽 《学术交流》2004,(3):147-149
韦庄是唐末五代一位诗词皆擅的大家,他一生的创作以入蜀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入蜀后主要从事词的创作。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首先它是在唐末五代"词代诗兴"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其次,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即词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创作环境和作家的创作心理、文化心态来说明。  相似文献   

3.
安琦 《学术交流》2012,(9):200-202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其作品《俄狄浦斯王》代表着古希腊悲剧创作的最高水平。索福克勒斯悲剧创作以"伟大人物"作为其悲剧创作的主人公,人物形象鲜明,布局巧妙,结构严整。其悲剧创作主题突出"人"与"命运"抗争,体现赞美生命、昂扬人类意志的精神力量,因此,被称为"命运悲剧"。与索福克勒斯悲剧创作主题相比,现代西方悲剧创作的主题构建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但是,在主题构建、主人公性格塑造、情节展开、气氛渲染等方面继承并发扬了索福克勒斯悲剧的创作主题,传承了人类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精神力量,使悲剧创作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正>金秋十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举办"时代华章——黑龙江美术创作研究院美术作品特展",是创作研究院艺术家们给祖国生日的献礼,也是几年来创作成果集中汇报。黑龙江省美术馆拥有一支艺术门类齐全、创作实力雄厚的艺术家队伍,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专门的美术创作机构。几十年来,它一直是黑龙江省艺术创作的重要力量,艺术  相似文献   

5.
陈会明 《学术交流》2005,(1):142-145
史传孕育了中国古代小说,又阻碍了它的发展。明末清初出现的续书繁盛现象,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从内容到形式对史传传统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由于续书作者既依傍于名著,又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续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由依傍史实创作走向以想像和虚构为特征的现代小说创作、由群体型创作走向作家个体型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白玉 《社科纵横》2003,18(5):52-53
劳伦斯是上世纪英国文坛上著名作家之一。本文从他的创作背景 ,创作倾向入手 ,分析《逾矩的罪人》的创作主题 ,以及其作品与色情文学的区别 ,指出“爱”是他自始至终所追求的目标和创作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朱雯静 《社科纵横》2007,22(1):82-83
本文从生活方式、创作心态、写作内容等方面对唐代诗人孟浩然与宋代词人张先进行了比较,论述了他们二人在创作风格上所共有的平淡特色,及其在创作主体、表现手法、艺术效果、诗词境界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两位生活于不同时代以不同样式创作的文学家,以相类的创作技巧,使各自的作品均达到了“冲淡”的艺术妙境。  相似文献   

8.
秦桂敏 《社科纵横》2009,24(10):110-111
众所周知,作家创作是文学活动的主体。正确认识作家创作不仅为读者创作和文学评论提供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初学写作者提供帮助。笔者以为,作家创作是“意”与“物”的契合,是作家独特的艺术感受与高超的创作技法的结合。没有随意之所之到处漫游的“意”,作家就创作不出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没有比普通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能力,作家创作就缺乏深远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没有作家自己的判断,作家创作就没有自己的特色;作家不保持自己的本色,就形不成自己的风格;作家不能始终独创新意,作家创作就不能吸引读者。  相似文献   

9.
美术创作是中学美术教学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造型能力的综合性培养和演练过程.美术创作活动也是对学生观察、体验和感受生活的习惯性养成教育.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活动和创作体验总结出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0.
张振国 《阅江学刊》2012,4(4):118-121
晚清咸丰年间,江南尤其是江苏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文言小说创作成就总体下降。昆山孙兆溎的《花笺录》、苏州宋芬的《虫鸣漫录》、武进冯晟的《谈屑》、上海黄本铨的《小家语》是现存的四部咸丰间江苏文人创作志怪传奇小说集,代表了这一时期江苏文言小说创作的水平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维追步楚骚的文化背景和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维追步楚骚,是应盛唐时代要求而动的积极走向。王维是在对六朝文学全面清算的文化偏激中走向楚骚的,他在避开初唐非此即彼的激烈论争中找到了诗歌创作的自由。楚骚对王维的深刻影响主要是绮靡精神和幽寂情调。王维熔铸诗、骚,熔铸汉魏古诗和齐梁新体,兼融汉魏清刚和六朝清丽而获得了艺术上的超越,形成了他特有的风华腴丽而清逸空灵的诗风,形成了风骨兴象兼备的盛唐真精神。  相似文献   

12.
路成文 《阅江学刊》2009,(1):138-143
唐宋时期,牡丹玩赏之风日盛,以牡丹及牡丹玩赏活动为题材的诗词作品也大量涌现。唐五代北宋牡丹诗词,以赞美牡丹之美艳、歌咏牡丹玩赏活动之繁盛热闹者居多,只有少数篇章对于牡丹及与之相关的奢侈之风进行了批判。中唐以后,牡丹渐成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牡丹的生命形态与文人士大夫的命运遭际之间存在着某种同构关系,藉歌咏牡丹以抒写人生感慨的作品频频出现。宋室南渡以后,牡丹诗词主题发生了深刻嬗变,家国之恨成为最重要主题,唐宋牡丹诗词因之具有了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古人在评注诗文时,将无明确意义的字词称为“语助”。“语助”入诗作为古典诗歌创作中的常用技巧,至迟在宋代已经被论诗者所关注。“语助”虽无实义,但通过分析具体诗例,可知其在诗歌中能够起到填充音节、延宕节奏、抑扬语气、丰富诗意层次等作用,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古人使用“语助”时还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同类型的“语助”往往被安排在五言诗句中的特定位置,这与五言诗歌的节奏、结构特点密切相关。探讨“诗用语助”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虚实相生”在中国古典诗学中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4.
陈妍 《唐都学刊》2010,26(4):70-72
韩偓这位享有忠臣节士令名的诗人,却偏偏自行结撰了一部令人匪夷所思的《香奁集》。《香奁集》通常被认为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部文人艳情诗集,千载之下,褒贬不一。借鉴文本分析、史料考证法,可以得出如是判断:《香奁集》既有艳夺温李的旖旎诗篇,也有与艳诗毫无关系的寥落意绪,更有介于似艳非艳之间的幽微心曲。  相似文献   

15.
刘宁  肖婷中 《唐都学刊》2012,28(5):22-30,39
《全唐诗》中对渭水有过描述的诗人共90位,而这90位诗人创作了128首"渭水诗"。这些渭水诗大体可划分为借景抒情诗、怀古咏史诗、即事感怀诗、唱和应制诗、送别友人诗、战争苦难诗、挽歌悲泣诗、其他八类。这些"渭水诗"在唐代山水诗发展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达到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顶峰。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同题拟古诗研究范围有两层:一是指以拟某某为题的拟古诗,如傅玄、张载二人的《拟四愁诗》、刘休玄的《拟行行重行行》、陆机的《拟古诗十二首》等;另一是指以拟古、效古、拟古诗为题并未表明所拟对象的诗,如陶渊明的《拟古诗》九首、张华的《拟古诗》、孙岩的《效古诗》等。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对第一类拟某某为题的拟古诗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育红 《唐都学刊》2007,23(3):15-19
以宫词为题的诗是宫词的研究对象,如何对待那些数量可观的无宫词之名、却有宫词之实的诗,关键在于宫词含义的理解。通过梳理历代宫词之渊源流变,考察出宫词是以妃嫔宫女生活为主要描述对象,此为核心含义宫词,其中包括宫中行乐词与宫怨诗二类;又有不涉宫女之事的宫词,即为边缘含义宫词。  相似文献   

18.
孙之梅 《求是学刊》2003,30(4):87-91
明代复古派之所以能够发动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文学复古运动 ,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该派始终坚持文学本体的立场。通过辨诗文之别、诗与非诗之别 ,以及诗歌的时代之别 ,突现了诗歌的本体特征 ;强调诗歌的抒情功能 ,摆脱了议论、铺陈、性理对诗性的裹挟缠绕 ;诗歌六义中特别拈出比、兴二义 ,确立了诗歌的创作原则。辨体、抒情、比兴构成了复古派的文学本体论 ,也是复古派最有价值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杨保健 《唐都学刊》2006,22(3):145-148
中国传统文学主要指从公元前11世纪,即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最早的诗篇出现起,直至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中国古代(含近代)文学。中国传统文学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传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风”、“骚”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传统;二、“诗言志”、“诗缘情”与重表现、重抒情的传统;三、文学形象创造的“形神兼备”传统;四、文学形式的多样性传统;五、文学风格的丰富性传统。认真研究和梳理传统文学的艺术传统,并加以扬弃,无疑有益于当今的文学发展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咸晓婷 《阅江学刊》2012,4(3):103-108
中唐诗人元稹在任浙东观察使期间广辟文士幕僚,结交僧道人物,山水游赏,诗酒文会,堪称一时之盛。元稹浙东幕诗酒文会活动具有两大时代特色,即歌舞佑酒的世俗化特征与浓郁的佛教文化色彩,它既是东晋兰亭宴集传统的延续,也是中晚唐之际时代背景与文人心态的折射,更是东南地域文化精神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