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大规模远航——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内外都将参与这个纪念活动。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有关部门成立了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组。今年将有几项大型纪念活动分别在北京、江苏、福建和广州举行。一、今年7月份由中宣部和交通部在京联合主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纪念会徽由乘风破浪西行的帆船、浅蓝色弧形水纹海浪与“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字样组成。二、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专题纪念展览。三、在上海举办大型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博览会将由郑和七下西洋史及中国航海史展览会航海展览会、海…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专家:今天,来自世界各国及祖国各地的专家和朋友们云集昆明,隆重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共同研讨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功勋。作为郑和的故乡人,我感到非常激动与高兴,并向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在远洋这一神秘而冒险的领域尚无人问津的15世纪上半叶,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在28年的时间里,七下西洋,到达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掀开了世界远洋历史的序幕,在人类文明史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一页,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郑和首次下西洋60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举办此次郑和…  相似文献   

3.
郑和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历史人物之一,从1405年至1433年的28年时间里,他率领中国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访问了30多个国家,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他的伟大航海壮举,被记入中国和世界航海史册。对他及其航海事业的研究近年来愈来愈热,但是在有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郑和航海600周年之际,许多地方都在以各种形式举办郑和航海600周年的纪念活动。本文从中国穆斯林的角度对郑和及他的航海事业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郑和既是伟大的航海家,也是伟大的外交家。郑和下西洋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壮举,蕴藏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骄傲和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我刊作为本期主题回顾和探讨这一历史壮举,旨在让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人类航海史上的这一探险之旅。进而树立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自强不息、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团结海内外同胞,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相似文献   

5.
宋岘 《回族研究》2005,(3):5-10
15世纪,中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是政府行为,影响广远。郑和与其从官马欢系穆斯林出身,遂使郑和航海得益于穆斯林文化。由于马欢通晓阿拉伯语、波斯语等穆斯林国家的语言,因此,郑和一行同中国南海与印度洋沿岸上的各国穆斯林进行了较为广泛的交流,对明代中国认识了解当地的民族及其迁徙、宗教生活与民俗、物产与经济提供了真实的情况。这对中国与不同文化底蕴的其他国家日后和平交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拟借纪念郑和航海600周年之机,讲一下穆斯林文化与郑和航海的密切关系,兼及郑和航海史料的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6.
2005年是中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宁夏社会科学院将举办“郑和航海600周年与文明对话国际学术会议”。一、会议宗旨:文明对话、学术交流、相互理解、共同发展。二、会议议题:1.郑和下西洋与文明传播;2.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国伊斯兰文明的关系;3.重振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经贸发展。三、会议时间:2005年6月30日报到,7月1—2日会议,7月3日考察。四、会议地点: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香渔王子饭店。五、会议经费:1.海外学者到中国银川往返交通费、住宿费自理,会议提供膳食、市内交通及参观考察费用;2.中方学者…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把邮票称之为国家名片,把本国值得骄傲的古今人物、事物寓于这方寸之间。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于明朝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05-1433年)奉命七次出使西洋。他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七次纵横于太平洋、印度洋上,访问了亚、非两洲的37个国家和56个地区,沟通航海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在我国航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1985年是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为此,我国邮电部于当年7月11日,为纪念航海家郑和发行了由李大玮设计的《郑和下西洋五八O周年(一四O五-一九八五)》纪念邮票一套共4枚。第一枚:伟大航海家郑和。…  相似文献   

8.
在1984年南京召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李士厚先生宣读了《〈郑氏家谱·首序〉及〈赛典赤家谱〉新证》论文,其根据南京《郑氏家谱》、巍山《赛典赤家谱》和玉溪《郑和家谱》及其他相关资料,认定“郑和为咸阳王六世孙无疑。”[1]使人们对长期扑朔迷离的郑和家世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引起了轰动。但到1992年,在昆明召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587周年学术讨论会上,马继祖先生对此发表了不同的意见,他在《关于郑和家世》一文中说“郑和是咸阳王六世孙的问题,还需要仔细研究,似不可轻易肯定。”[2]马先生还对李士厚先生的论点一一…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我们将迎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公元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玛率领由4艘船组成的船队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欢呼着到达南印度的古里。古里人却告诉达·伽玛:“早在90多年前,就有一个强大的远洋船队来过这里,他们每次都有数十艘巨船,装备非常精良。”那便是郑和的船队。自1405年7月11日,郑和率领规模空前的船队七下西洋。这支远洋船队,云帆高张,从中国的海岸向南、向西,一路播撒中国古代的先进文明。明代郑和出使西洋,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这既是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的象征,也是回族精英人物对中华…  相似文献   

10.
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几百年来人们研究郑和伟大的航海事迹,歌颂郑和遍访亚非三十余国所结下的友好关系和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当前,学习郑和开拓进取、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对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历来有种种说法,都属于学术观点之争,见仁见智。然而,把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诬蔑为主要在于“侵略扩张,开疆扩土”,却纯属别有用心的捏造历史,欺骗世人。本文拟从以不容篡改的,让历史作证,让事实来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和丰功伟绩吧!…  相似文献   

11.
1999年,我为创作长篇历史小说《郑和》进行采访的时候,发现一个值得重视和关注的问题,那就是郑和下西洋这样一个在世界航海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长达600年的时间内,竟然受到了历史尘封的遭遇。不要说在国际上郑和的知名度无法同西方世界对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宣传相比,就是在中国真正知道郑和其人其事的也不多。不说别的,就说当前伴随旅游热而出现的挖掘历史名人资源的热潮中,对郑和及其七下西洋的关注,还不如考证杨贵妃在马嵬坡的遇难处和王宝钏的寒窑受人重视,郑和的纪念地根本还谈不上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热点。这种现象,与郑和…  相似文献   

12.
正当迎向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前夕,今年3月,英国皇家海军前潜舰指挥官孟席斯发表惊世新说:“郑和首先环球航行发现新大陆。”孟席斯海军出身,根据多年航海经验,搜集到大批各方证据资料,历时14年研究,提出他惊人的发现,已获全球各方的肯定与支持。本年10月上旬,孟席斯巨著《1421:中国发现世界》正式出版,他明确宣告世人:1421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发现了世界。《南华早报》宣称:“请忘记哥伦布他们,是中国郑和将军完成了世界‘地理大发现’。”孟席斯的大胆假设,大批的证据和留给大家的难题,需要我们小心地一一求证,有计划有组织地逐章逐节…  相似文献   

13.
郑和下西洋59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郑和下西洋首航590周年纪念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9月15—17日在中国南京市江苏饭店隆重举行。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的一面光辉旗帜。南京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高恒 《回族研究》2003,(1):43-44
2005年7月11日,我们将迎来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作为几百年前的一位古人,人们为什么会如此认真热烈地去纪念他呢?特别是人类刚刚踏上新世纪门槛之时,能从郑和的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什么启发呢?在此,我们提出一些看法,以就教于与会的各位学长。一、郑和是人类共同追求社会进步的楷模数百年前,中国明王朝是世界上最繁荣、昌盛的国家。1405年,明成祖作为一位古代战略家,做出了重要的战略决策,他要“锐意通四夷”,拒海禁,行开放,抱负临御之年建树“四海安宁、万邦来朝”的国政。鉴于郑和“自幼有材志”和辅佐朱棣的赫赫功绩,他便成了明成…  相似文献   

15.
郑和精神是郑和舰队在七下西洋的壮举中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精神,本文从 8个方面阐述了郑和精神的内涵,并探讨了郑和精神在当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盖双 《回族研究》2007,(2):141-144
近些年来,郑和研究几成显学。在当前国内外大环境下,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从来没有提升到今天这样的高度。加之适逢纪念郑和出使600周年,相关的论文、专著、译著和普及读物,以前所未有的数量涌现于中国读者面前。然而,如此之多的相关文字中,似乎很少见以专文形式论及阿拉伯古籍对这一人类航海史上重大事件的史料记载。我们知道,古代阿拉伯学者酷爱著书立说,尤喜鸿篇巨制,热衷于将自己目睹耳闻的有意义和有意思之事巨细靡遗地记录下来以传后世,那么他们对郑和船队那样大的场面和那样大的动静有无文字记载呢?他们写了没有,写了什么,写了多少———…  相似文献   

17.
世纪性的呼唤20世纪80年代,在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时,交通部、外交部、文化部、农牧渔业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协、海军司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海员工会、中国航海学会等单位,就联名向国务院和全国人大提出将郑和下西洋的日子--7月11日定为“航海节”的建议,得到国家有关方面的关注。郑和下西洋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壮举,蕴藏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丰富的爱国主义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和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之际,设立“航海节”,并把他作为永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平台,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  相似文献   

18.
郑和家世小考郑勉之家世对一个人物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郑和作为中华民族的精英,出身于回族家庭,这个有别于广大汉族家庭及其世代,对于这位大航海家的成长发生什么样的影响,自然成为学者关注的问题,因此家世也成为郑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98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5...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郑和及其使团的宗教多元和谐理念的形成以及在围绕下西洋的相关宗教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传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揭示了郑和下西洋与其多元和谐宗教文化的关系,探讨了多元宗教和谐文化的传播在下西洋的巨大成功和深远影响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与深层原因,阐发了从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穆斯林在郑和下西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基本的历史事实,把穆斯林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他们在郑和下西洋中的作用。认为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中,穆斯林在决策、指挥船队和记载地理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缔结邦交、进行贸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也离不开所访穆斯林国家和地区人民的通力合作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