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组织部部长李源潮批示:兰州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实施民情流水线工程很好,畅通民意收集渠道,完善民事办理制度,打造便民利民平台,整合助民惠民资源的经验,可在各城市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以察民情、晓民意、解民忧、聚民心为目的,依托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按照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四道程序,通过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创新服务模式和载体,切实提高街道社区服务效能的流水作业方式,被喻为“民情流水线”工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雨花台区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为主线,不断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并通过大力创新“民情日记簿”、“民情项目部”、“民情发布会”等“惠民”载体,成功构建了一套“民情流水线”工作体系,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该项目荣获2007年度全市组织工作创新创优成果奖。 相似文献
4.
近日,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在全区24个街道、148个社区,逐步形成以社区居民生活区为圆心,以居民步行一刻钟距离为半径的,“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相似文献
5.
6.
多年来,百姓在举凡肉、蛋、奶、菜、禽等几乎一切“入口”的东西上.接连不断地遭受侵害,也许是“心理承受能力”被增强的原因,所以最近再看到如下消息:“地沟油质量极差、极不卫生,一旦食用则会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但目前回到餐桌的地沟油就有300万吨。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人们更多的不是吃惊,而是愤怒。 相似文献
7.
8.
一大清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十团社区党总支书记韩家训就来到刚刚出院的百岁老人黄光坤家,询问老人昨晚睡得怎么样,早饭吃的什么,半晌午时,他又来到社保中心为几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办理居民医疗保险,下午一直在锅炉房检查检修情况,快下班时,他又顺便看看残疾女孩叶琳娜的买卖做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到政府机关、大学等机构的食堂就矮,不仅饭菜品种丰富、物美价廉,而且可以增进不同行业人之间的沟通。日本各所大学都掀起了“扩建和重点装修食堂”的热潮,各大学都推出了自己的招牌美食,以提高人气。笔者所在大学的食堂2012年年初开始扩建和装修,扩建后的食堂又大又宽敞,食物品种也增加了不少,吸引了很多周围的居民和公司白领前来就餐。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南京基层党建创新的脚步不断加快。“民情流水线”模式、区域党建工作“3·3”制模式、“党代表常任制”模式、“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各区县在基层的党建模式建设上不断探索、创新,开启了南京党建的一个全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再加上社会和谐,确实过上了宁静的生活。但也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归结起来有"四怕"一怕办事。现在社会上要办事送礼先行。普通百姓,人脉有限,经济能力有限,办点事颇费周折。 相似文献
13.
从坐等居民上门,到把各类社区服务直接送到居民家中,北京市丰台区角门东里二社区依靠一张小小的“民情图”扭转了社区治安状况,完成了从管理到服务的转身,同时也实现了可防性案件为零的治安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各地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上,类似“GDP翻番”的表述频繁出现,此种现象引起了不少网民关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惠及民生,让百姓的“幸福感”翻番?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双塔街道社区工作者把大房子留给居民活动用,自己在小房中办公,此事在居民中传为佳话。记者在友联第三社区居委会看到,——迈进挂着居委会牌子的大门,迎面便是一个宽敞的排练厅。据社区工作者介绍说,“这是专门供居民早晨跳舞娱乐的活动场所”。排练厅西侧是报告厅、乒乓房和棋室,北边为电子阅览室,书画交流室、陈列 相似文献
17.
“一居一品”是社区服务的高标准,其目的是以不同的服务“风格”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天津市滨海新区古林街道工委、办事处在社区服务中,以你无我有的创新意识,在探寻“一居一品”的发展模式中又前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8.
直面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提交提案、书面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参政议政,是一名优秀政协委员的职责。在湖北省当阳市,社区居民就深为市里有一批专为“百姓小事”提案的政协委员而高兴。 相似文献
19.
杨生照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1-4
王艮出身平民,不是完全的学究型学者,所以他对于儒学的思考也是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入手,提出了他自己的"百姓日用之学",强调圣人之学就是百姓日用之学,人们只需在其日常生活中体贴良知之天理,离却日常生活,无道可明。他的这一思想是儒学平民化的一次尝试,为儒学从少数精英学者之事向天下百姓皆可为之之事的过渡,为儒学在社会生活尤其是普通民众中的实现和普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江宁区秣陵街道家园村.昔日人穷地薄、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后进村,如今已变成了市容整洁、环境优美、群众安居乐业的花园式社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6100元,被评为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江宁区“十佳行政村”。如此巨变,原因何在?家园人回答:这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好的领路人.有一位好支书——赵章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