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研究中,曾涉及到中国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何时开始的问题——实质上即是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原始积累的关系问题。最近,在中国资本原始积累问题的讨论中,意见之所以分歧,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对资本主义萌芽与资本原始积累的关系,持有不同的见解而产生的。一种意见认为: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是和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一同开始的。这在关梦觉和陈乃圣两先生的文章中有系统的论述。关梦觉先生在其  相似文献   

2.
李贽是在我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败、资本主义因素刚刚萌芽的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思想家。他高举反道学的大旗,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敢于对传统的儒学思想和封建礼教进行猛烈的抨击。他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争取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先驱者,是勇于开启一代新思想和新文风的杰出代表。他虽然不是美学家,但是在他的文学理论中有不少观点和学说具  相似文献   

3.
李贽(1527——1602),号卓吾,回族,福建泉州人。他原姓林,由于其家族受到封建统治者的迫害而改姓李,原名载贽,后因犯明隆庆皇帝朱载垕的讳,又去掉“载”字,改名为李贽。 李贽所生活的明代晚期是一个封建社会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农民起义和新兴市民斗争的影响、推动下,他继承和发扬了先秦以来的法家的教育思想,无论在教育部门任职的二十多年还是及后从事讲学著述的二十多年,都不  相似文献   

4.
当历史发展到16世纪时,中国封建社会已趋衰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萌芽。与此相应,在意识形态领域也蓬勃滋生出与封建正统思想相左的“异己”力量。李贽对传统义利观,重本抑末和节俭为主论等经济思想的否定,对私有制和工商业的辩护,以及富国强兵的主张,正是代表了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而兴起的市民阶层的利益和呼声。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分期及特征的研究,十分重要.因为这一研究,对于全面了解我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规律性,对于近世以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迟滞原因和影响的探讨,对于在中外历史对比研究中认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是作者根据过去史学界,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成果和个人的初步探讨,试就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历史的分期和特征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明代,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明代的商业,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商业,是向前发展的商业。同时,商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那么,明代商业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作用究竟如何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作者简介] 李贽(公元1527—1602年),字卓吾,又字宏甫,泉州府晋江(今福建晋江县)人,是明代后期杰出的尊法反儒的进步思想家。李贽活动的年代,正当明末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资本主义初步萌芽时期。政治上宦官擅权,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此起彼伏。思想上孔学妖雾弥漫,反动统治者以程、朱理学做为挽救危局的精神支柱。李贽对这黑暗现实处处表示极大的愤懑,特别对儒家理学深恶痛绝。他把当时腐朽的统治者和当权的理学家作为自己的主要敌人,怒斥他们是一些“口谈道德”的猪狗,专门欺压人民的两面派、伪君子。李贽晚年隐居在湖北麻城龙湖芝佛  相似文献   

8.
李贽(公元1527——1602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高举尊法反儒旗帜的进步思想家。他以“头可断”“身不可辱”的大无畏精神,同官僚大地主阶级尊孔反法思潮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他提倡社会变革,赞扬法家思想,怒斥孔孟之道。在文学领域中,他更是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否定千古相传的儒家的文学主张,对儒家复古主义的逆流予以迎头痛击,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增添了光辉的篇章。李贽所处的明朝末年,正是我国封建社会趋于没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期。当时,  相似文献   

9.
李贽(1527—1602)是我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反映了明末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市民阶层的要求。其思想深受王阳明的影响,王阳明的心学,“良知”人人皆有,“满街人都是圣人”等思想在李贽的思想中均有反映。他还继承并发扬了泰州学派关于“道”的思想。泰州学派来源于“农工商贾”,活动于“佣夫厮养”之间,认为“百姓日用即是道”,“平日率性所行,纯任自然”便是道。他抨击宋明理学是“假道学”,道学先生是“口谈道德  相似文献   

10.
一16世纪,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时,由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社会各种矛盾交互上升,新和旧的冲突不断激化。特别是由于启蒙运动思潮的兴起,重新确认人的价值观,从而否定过去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封建传统观念,要求个性解放,精神自由。袁宏道就是在这样特定历史条件下,接受李贽的“异端”学说,而形成自己思想体系和审美观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产生在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论述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问题时,就很有必要回顾一下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所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状况。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大约产生于十六世纪中叶,即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大约经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中国史学中的一个问题:资本主义的“萌芽”问题,或者从广义上来讲,中国历史中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问题。对于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动力,以及了解近两百年来中国和西方的相互影响,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同时,这一问题还因为它具有普遍的理论含义而显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阻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从十五、六世纪以后,在一些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这种情况有出可查,也是人们所公认的。然而当时已经出现的极微弱的资本主义萌芽,由于后来受到明朝政府的摧残和清初社会经济破坏的影响,却一度趋于萎缩,到十八世纪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才又向前发展。但是尽管如此,直至鸦片战争前夕,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仍未迅速发展起来,远未达到手工工场阶段,距大机器工业时期更有遥远的路程。而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西欧各国的工场手工业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基本完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如此缓慢,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本文拟就此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分期的问题,已经展开讨论,对于封建社会开始的年代,还没有获得一致的意见。有人主张中国封建社会自西周开始,亦有人主张自魏晋开始。不过在明后期,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也就是已经出现了瓦解封建社会的敌对体,以目前史学界已经出版的书籍和已经发表的论文来看,几乎是一致承认的。我个人认为研究中国社会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问题,固然应当研究在它出现时的社合背景和历史条件,但也应当进一步追求在它未发生以前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年春,我在《历史研究》第二期发表拙作《关于中国农业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一文。基本论点是:根据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的全面考察,确认农业中没有资本主义萌芽,即使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时代,虽然手工业中开始有资本主义萌芽了,但农业中也还是没有达到有资本主义萌芽的程度。就在那篇拙文准备发表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目前很多同志都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一致认为要等到问题的解决,必须经过长期深入的钻研.本文系就目前所见到的一些资料,对十六世纪以及十七世纪初期在中国是否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存在,它的发展程度怎样,作一个不全面的估计,问题只限于社会经济方面,意见是很不成熟的,提出来供同志们讨论,并希予指导.  相似文献   

17.
<正> 明末至有清一代,两三个世纪中,中国社会经济曾出现一些初级形态的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但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也一直未出现过可与欧洲相比的启蒙运动。不过,具有某些启蒙主义因素的思想家是有的,如李贽、黄宗羲、王夫之等即是;具有启蒙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也是有的,那就是《红楼梦》。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国家。比欧洲早约三个多世纪,宋代就已有其雏形。至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得到进一步发展。但是,它没有象英国那样,资本主义萌芽后,即迅速成长起来,而是步履艰难,始终没有扎稳脚跟,没有确立起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当然,其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乡族势力对经济的影响对此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而言是一种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在前者否定后者的经济运动中,最早产生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经济关系的污泥垢尘,“没有达到象工厂所固有的那样完备和纯粹”。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它具有导向新的生产方式的生命力。在清前期,云南矿业空前发展起来,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在空前发展的矿业中产生和发展,它对于导向近代矿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明代中后期经济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正如学术界不少同志所指出的,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品货币经济日益活跃,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日益松弛,在江南等个别地区已经出现了微弱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其社会代表市民阶层也已形成。对此,学术界已经从经济史的角度进行过许多探讨和论证。然而,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在当时的经济思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