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华 《四川省情》2006,(9):56-57
引言分别研究基金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基金具有显著的选股能力,则市场应该重点发展股票型基金;如果基金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则应该重点发展平衡性基金(Balanced Mutual Fund)和资产配置型基金(Asset AllocationMutual Fund)。本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实际情况,基于理论研究中常用的两个主要模型H-M(Treynor和Mazay[1966])和T-M(Henriksson和Merton[1981]),提出修正模型,采用系统方程估计方法,实证分析我国基金择时能力。理论修正无论是T-M模型还是H-M模型,他们仅测度被管理组合相对于股票市场的择时能力,这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选股能力与择时能力做以探讨;应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TM-FF3与HM-FF3三因素模型对中国25只开放式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和评估,探讨研究方法和模型的适应性,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开放式基金的日选股能力和择时能力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波动择时能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结合经典的Busse模型,以中信指数为因子确定市场基准组合,构建了与基金投资风格相似的模拟组合并与原有基金的波动择时系数进行对比,建立了我国基金波动择时能力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知,我国基金波动择时能力和基金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大部分基金经理人具有一定的波动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4.
朱杰 《统计与决策》2012,(12):146-149
文章从传统的TM-FF3模型出发,将影响测量基金择时选股能力的偏差分为公共信息和期间交易两类。通过在模型加入两个控制因子,提出修正偏差的条件GII-FF3模型。最后将模型应用到我国基金业绩评估中,发现修正模型具备较好的拟合度,随着对两类偏差的控制,更能够准确的测量出基金的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中国2004年之前成立的52只开放式基金在2004~2007年月度数据,从市场择时、小盘/大盘、价值/成长三种风格层面对基金的风格择时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基金总体上没有显著的小盘/大盘风格择时能力,大部分基金具有一定的价值/成长的风格择时能力,但不显著;大部分基金具有显著的择时能力。  相似文献   

6.
国外有文献证明用条件性方法研究基金的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选择能力更有说服力,而我国一直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本文尝试用多层递阶方法,得到时变的选股能力参数和择时能力参数.并比较了使用周数据和月数据分析基金两种能力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证券投资基金选股和择机能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应用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用于评价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的Treynor-Mazuy模型,对我国22家证券投资基金的选股能力和择机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金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市场择机能力,但却没有对基金的选股能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一、理论回顾 基金业绩评价的目的是衡量基金管理人或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传统的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和詹森指数就是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下,将基金的收益和风险联系起来,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基金业绩的评价指标.基金评价的另一个方面是对获得高于市场平均业绩的主要投资管理方法的评价,即基金的证券选择和市场时机选择能力.证券选择能力是基金管理人识别价格被低估的证券即构造最优证券组合的能力.时机选择能力是基金管理人正确地预测市场行情发展趋势,调节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债券和现金的比重或调节各行业股票的比重,以获得最大收益的能力.詹森1968年提出了詹森模型对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价.其α指标法的模型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9.
作为评价基金市场时机选择能力的Treynor-Mazuy(1966)方法,存在自由度不一致和未标准化的两个缺点.本文提出了计算显著概率p的评价方法,综合考虑了Treynor-Mazuy方法存在的两个缺点,能准确地比较不同基金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对实际基金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更能全面地反映基金经理在"牛市"和"熊市"中的市场时机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我国基金经理人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把握能力进行实证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基金业绩的来源,并结合基金业绩的构成解释了在我国基金证券选择能力和时机把握能力都较差的情况下,基金战胜大盘的悖论。  相似文献   

11.
陈利  王辉 《统计与决策》2007,(1):113-114
金融市场风险是封闭式投资基金面临的最大风险.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简称Va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测量和控制金融风险的量化模型,是一种利用统计思想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的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封闭式基金所存在的风险问题,然后系统的介绍了VaR模型在封闭式基金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以期对我国封闭式基金风险管理工作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H类模型的基金市场波动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近年来,随着基金产品的广泛推出,基金市场迅猛发展,投资基金的市场收益率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本文选取上证基金指数为研究对象,运用ARCH模型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证基金指数收益率表现出非正态性和条件异方差的特征.GARCH(1,1)模型对上证基金指数的波动具有很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金定投是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简称,指在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购买特定的证券或基金的投资方法。基金定投作为一种较新的投资方式,自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以来逐渐被众多投资者认可。基金定投的优势首先,基金定投可以降低择时风险。由于个人投资者具有追涨杀跌的显著特征,决定了大部分人很难通过一次性投资获利。而定投通过不断地分批买入,投资成本从单一的时间点变为了长期的平均成本,降低了基金申购时的择时风险。其次,基金定投可以培养投资者储蓄的习惯。定投通过积少成多可以帮助投资者养成长期、连续、有规律储蓄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为了前瞻性地研究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潜在风险 ,及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建立起可预见的有效调控机制 ,本文在对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基础上 ,建立了基金支付能力预测模型 ,并对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进行了预测分析。一、基金支付能力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因素分解基金支付能力是指期末结余的养老保险基金按目前的养老金支付水平支付尚能支持的时间。支持时间越长 ,则基金支付能力越强 ,支付风险也就越小 ,否则相反。如以月为支持时间单位 ,以年末为计算基础 ,则计算公式为 :年末结…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已有文献构建了30个具有预测能力的基金异象因子,以2005—2021年的普通股票型与偏股混合型基金为样本,分别使用线性多因子模型以及机器学习模型来尝试对基金未来业绩进行预测,并通过分组排序以及Fama-Macbeth回归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模型具备对基金未来业绩进行预测的能力,通过构建投资组合,可以获得20.256%的年化收益率,并且其表现要优于传统的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信用市场条件下合理定价次级债券成为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商业银行信用池(Cfedit-P001) 概念及模型,与传统债券定价理论模型相结合,将债券发行主体的信用状况纳入定价模型中.建立了信用市场条件下次级债券的新定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理论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和说明目前我国次级债券发行市场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战略联盟共享核心能力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剑宏  高阳 《统计与决策》2005,(10):154-155
本文在对联盟共享核心能力的风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并结合企业实例讨论了联盟共享核心能力中的风险评价问题,以期对企业采用战略联盟共享核心能力来实施扩张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娟 《统计与决策》2017,(15):173-177
文章基于有效市场理论(EMH)阐明了测试市场有效性的基本原理和分析过程,根据2011-2014年期间FTSE英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 ITs)价格和总回报指数,重新设定研究变量.假定投资者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属性视为金融资产,而不是持有经营性资产,对现值(Present-value)模型进行重新整合分析,判断REITs市场有效性及分析其市场价值,为投资者提供参考,为REITs在我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一、对投资基金本身的评估分析 1.选择投资基金的定性评估指标投资者面对着市场上的众多投资基金公司,首先应该对基金本身有个评估标准,首先从定性的角度来分析. (1)基金的投资目标和理念.任何一个投资基金都应该有自己投资方面的目标,并且有自己独特的投资理念,这样才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立足.投资者应该搞清其目标,并看看该基金的投资风格是否适合自己. (2)基金的历史和规模.规模大的基金可能有更大的能力分散风险,但是在灵活性方面可能欠缺.  相似文献   

20.
以机器学习为基础设计高效的股票择时策略是量化投资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结合集成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ε-不敏感支持向量回归(SVR)的优势,提出基于EEMD-SVR的指数低频分量预测模型,进而构建基于低频分量趋势预测的沪深300指数择时策略。首先,对沪深300指数进行EEMD分解,剔除高频IMFs后利用低频IMFs和趋势项重构指数低频分量;其次,运用ε-不敏感SVR构建低频分量预测模型;然后,根据低频分量预测结果制定交易信号生成规则,构建沪深300指数择时策略;最后,对构建的策略和MACD等多种择时策略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构建的策略能更高效地把握指数的中长期主要趋势,在收益获取与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表现显著超越了对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