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西经济比较落后,大批农村劳动力滞留农村,形成显性或半隐性失业。江西要“在中部崛起”,必须实现“发展经济,充分就业”的目标。城市化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江西的城市化进程不佳。在今后的推行大力发展城市化、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战略中,江西应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避免追求“眼球”效应。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烟台市从1978年至2001年的城市化进程和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利用相关分析论述了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城市化进程对粮食用地和菜地影响最大,即城市化进程对粮食用地负相关最密切,而与菜地正相关最密切。此结果反映出城市化进程中烟台市土地利用的特点和趋势,并可据此诊断土地利用合理与否。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加入WTO对城市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化战略已上升到中央政府决策的核心层次,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归根结蒂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问题还有待解决。文章分析了中国加入WTO后对城市化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认为我国国际化城市的发展有着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浅析中国城市化制度的变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城市化制度的变迁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变迁模式:自上而下的强制型变迁和自下而上的诱致型变迁,前者使中国城市化进程严重滞后,后者使中国城市化走上了快速发晨的轨道,但仍未改变城市化进程滞后的局面,因此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加快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城市化进程必然会对我国城乡社会秩序产生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平常心对待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冲突与秩序问题.将社会冲突纳入法律框架,理性地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问题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推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其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本文通过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比较 ,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并探讨了治理城市化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如何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加速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各级政府所关注的问题。延边研究韩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特点、加快城市化的主要做法及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这对借鉴韩国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构建中心城市、加快农村城镇化、发挥政府作用、营造有利于城市化进程的良好环境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连云港在中国加入WTO影响下城市化机制的转变,对影响连云港未来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作了较为详实的分析.笔者认为:WTO影响下的连云港城市化进程将加速,关键是如何抓住机遇,制定合理的城市化策略,引导连云港城市化进程,并以此带动连云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第一期江西经济研究略论江西主导产业的选择…………………………………………………………………………………黄新建,张斌华(1)在宏观调控中实现江西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彭道宾(4)东部不同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模式及对江西的启示………………………………………………………………郭锦墉(8)从苏南经验看江西城乡统筹发展………………………………………………………………………郑晓燕,谢元态(12)江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与战略研究…………………………………………………………………李…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快重庆城市化进程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分析了加快重庆城市化进程的机遇 ,接着提出了城市化发展的重点和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 ,最后提出了加速重庆城市化的措施。这对加快重庆建设 ,加速重庆城市化进程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区域的"城市性"视角,重新理解城市化的深刻内涵。考察中外城市化的演变史发现,城市化道路有两种类型:一是人口转移型城市化道路,二是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中外城市化的经验教训,如今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应是走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双轨"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质量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见证。从社会、经济和空间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赋值法可以对我国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进行城市化质量综合测度。从总体上看,辽宁省城市化质量高于吉林省和黑龙江两省。社会、经济和空间三类城市化质量在空间上分异比较明显。哈—大城市走廊的沿线城市的城市化质量较高,而外围地域城市的城市化质量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历史透视——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城市化是指近现代之前的城市化现象.相对于现代城市化,中国早期城市化有三个突出特点,即经济活动的非集聚性、社会活动的内聚性和城乡关系的非对称性.在江南地区,早期城市化实际上包括两个既互相联系又彼此独立的发展进程围绕城市展开的一般城市化和围绕市镇展开的农村城市化;在发展形态上,表现为依次演进的三种基本形式汉唐时期的内聚型城市化、宋代的城乡互动型城市化和明清时期的市镇主导型城市化.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早期城市化的独特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甘肃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推进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进程中,应重视省域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区域差异以及城镇化均衡发展,更应关注全省人口城镇化、区域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影响,构建生态城镇化建设与扶贫开发协同发展模式和机制。应坚持全省两大区域和四个分区生态城镇化一体建设,以新型城镇化推动生态城镇化和贫困人口城镇化,通过构建生态城镇化建设综合支撑体系和保护补偿机制,健全全省城镇化建设生态评估体系,重点推进兰白榆生态经济一体化进程,实现人口城镇化、生态城镇化与精准扶贫目标趋同发展效应,最终推进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城市圈为案例区,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等方面定量分析了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人均GDP对农地利用强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进程中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对农地利用强度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减少量对农地利用强度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口城镇化对农地利用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公路密度对农地利用强度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总动力在当前阶段对农地利用强度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化质量的研究日益受到政府和有关学者的重视,但在衡量城市化质量的指标体系上缺乏统一标准。城市化质量的内涵与外延应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工业化的质量,二是人口城市化状况,三是市场化的实现程度,四是社会化发展状况,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此为基础,可以构建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学界对城市化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就城市化而言,欧洲率先经历了这一过程,然而,我国学界对这一过程研究并不太多,对城市化的概念,以及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亦无清晰的梳理。因此,结合欧洲城市化的进程,对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当今的城市化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对我国学界的研究有所丰富。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虽然已超过50%,但城镇化的质量并不高。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不协调,土地财政主导下的“造城运动”和二元户籍制度下的“半城镇化”尤其明显。在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城镇化转型期的经验,对城镇化模式进行适时调整和转型。据我国城镇化所处的阶段与特征,结合国内实际,从“服务导向”、“创新导向”、“就业导向”和“环境导向”几个方面提升“城市化质量”,以促进我国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推进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是当前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议题。基于二象对偶论,在完全空间下将城镇化系统设计为以城镇化水平表征的实象和以城镇化效率表征的虚象构成的二象系统。在对城镇化系统的虚实二象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测度了2006-2014年中国各省份城镇化系统的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中国城镇化效率则出现微弱下降。(2)全国范围和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演进大致呈"M形";中部地区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在考察期内变化幅度较小,并且呈微弱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在整个上升趋势中又伴随着"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动态变化过程。(3)不同省份之间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差异显著,并且呈扩大趋势。此外,各省份的城镇化系统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时序特征。  相似文献   

20.
关于农村城镇化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城镇化道路因为资源特点、区位条件和农村工业化基础的差异 ,在农村城镇化的具体实践也表现出鲜明的个性。通过对温州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比较分析 ,指出了农村城镇化模式的不同特点 ,说明了实现农村城镇化的不同途径及其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