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和学术研究是在20世纪中国的大动荡、大蜕变、大转折的时代环境中创立的,期间自然带着焦灼与浮躁,也伴随着昂扬和奋进,最终以充满希望的神情走进了21世纪。它经过几代研究者的筚路蓝缕,开拓创新,如今已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实现了初步的成熟,具备了一定的学术品格。然而,和其他学术门类相比,尤其是和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文史研究相比,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则显得十分单薄、年轻和幼稚。从时间上说, 相似文献
2.
按照逐渐为国内学界认可的观点,现代文学不仅包含从“五四”文学革命以后的三十年,还应该包容新中国成立直至今天的文学,这就给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拓展了相当广的空间。步入了新的世纪,如何将已经扩大了时空界域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继续深入与发展下去,这是值得研究者们深思的。我考虑应该注重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新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仍然必须努力回到历史原点,进一步弄清历史史实、梳理历史的发展脉络,在力求重现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嬗变、对于文学运动、文学论争、文学思潮、文学创作等,须作出客观公允实事求是的评价。长期以来,我们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中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低迷和边缘化趋势的日益明显 ,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经济的市场化变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学术界普遍认为 ,制度缺陷及其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是中国资本市场边缘化的根源所在。总结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资本市场制度缺陷的研究 ,对于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古典文学文献学分支学科之一的辑佚 ,就是将佚书保存在现有书籍中的文字资料搜集、整理、考订、编辑成册以恢复佚书全貌或部分面貌的工作。辑佚学则是研究辑佚活动基本规律 ,总结辑佚整体活动过程、原则、方法及相关问题的一门学科。现代文学虽然从发生距今不足百年 ,但由于现代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混乱、战争频繁 ,相当一部分作家的作品已经“亡佚”了。但这种“亡佚”并非真的丢失 ,而是指这些作品未收入作家的别集或总集之中。将现代作家已经散佚的作品 ,通过各种渠道挖掘、考证、编辑出来 ,以完整和丰富作家别集和总集的工作 ,就是现代文学的辑佚。本文将以古典文学辑佚的方法和规律为参照 ,梳理现代文学辑佚的发展脉络 ,归纳现代文学辑佚的特点及成果类型 ,并对其文献价值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5.
民主政治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新世纪以来,我国学者运用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理论范式,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思想、政治体制、党内民主、基层民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专题研究的深入细化,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多元化、本土化研究方法的创新,成为将来研究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近年以来,国内国外,研究这门学科的人多起来了,引起各方面的关心和注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现在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意见: 第一,现代文学史问题。去年十二月,英文版《中国文学》介绍了我主编的那部中国现代文学史,说是作家面扩大了,谈了胡适、周作人、徐志摩等人,我接到海外许多人来信,大都表示赞成,觉得这样很好,应该多介绍一些作家。六十年代初编这部书的时候,我们写了二百八十个左右作家,大学教师认为太多,不好教,后来扩大到五百个 相似文献
7.
2003年8月12日至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等单位联合发起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学创新专家学术座谈会”于北方名城哈尔滨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知名专家学者有许志英教授(南京大学)、朱德发教授(山东师范大学)、范培松教授(苏州大学)、王保生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范智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座谈会由王保生研究员主持,在反思、总结、创新的总主题下,专家们就如何摆脱现代文学研究的困境,发掘新的学术增长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由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 ,于 2 0 0 1年 7月10日至 14日在南京召开 ,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中国台湾、香港和大陆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专家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与会代表们围绕“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这一总议题 ,分别就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范畴、内涵与形成 ,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诸多分支等论题 ,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建设意义的探讨。中国现代文学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它是否已形成自身的传统 ?这是与会学者首先关注的问题。朱寿桐 (南京大学 )在题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传统》的开篇发言… 相似文献
9.
<正> 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和山东省郭沫若学会于1989年10月下旬在烟台共同召开年会。来自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专家近百人参加了会议。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对于民族化的理解。有人认为,民族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泛指对于原来并非为这一民族所独具、却又为这一民族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外在文化的转化、吸收和创造,从而使外在文化转化为民族的内在文化。民族化具有两大基本特征,其一是转化吸收特征。它指两种文化交汇时某一文化对另一文化的吸收与转化,此又可称为外补性特征;其二,它又具有创造性特征,这是指该民族对于文化的创造和发扬,可简称为内造性特征。这两大特征决定了民族化的过程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语言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学者运用西方语言理论和话语理论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时,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现代知识者对"文学汉语"的想像与实践.本文从文学史的脉络中确立了运用西方语言理论来阐释现代文学中文学汉语的可能性,但是任何某种西方的语言理论都无法支撑对文学汉语的现代发展的解读.最后,对文学汉语的实践和想像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描述框架.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国文学家从直接的生存感受与迫切的精神需要出发,对形而上的人类本质问题、人类存在的终极问题,以及人性的渊源等领域进行了深层探究与持久询问,从而形成了现代中国文学的一种重要的精神传统.他们主要对"人"的本质问题与"人"的超越性精神追求问题进行了集中思考,提出了现代中国独特的人学命题,这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思想".他们原创性的思想成果具有深广的现实思想意义,成为民族精神发展中的重要积累,对民族精神的成长以及民族精神境界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是决定文学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因素。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之所以愈见萎靡,主要原因即在于内在精神之下滑。文学精神,主要指作品中的文化精神,具体包括国家时代精神、全球时代精神与人类精神三个方面。探寻相关精神内涵,提升相关精神品位,是中国当代文学能够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文论由于偏离民族文化的源流,在欧美文学理论的强力挤压下近乎"失语".本文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探讨新世纪中国文学与文论的发展策略和前景展望,即立足民族传统文化基石,批判性借鉴外国文学理论,兼顾全球化语境文化氛围,以民族性、原创性和现代性原则、以宽容的文化心态和普世性价值观重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体系,重塑民族文学新形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绘新世纪文学的图景,针对当代文学一"胀"一"缩"的现状,分析传统文学法则在遭遇不同亚文化群体"规则壁垒"时的处境,指出由此导致的经由媒体过滤后的公众"当代文学想象"对当代文学的低估与伤害,以及这种格局造成的当代文学困境。本文也针对这种困境提出了可能的因应之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世纪的交汇点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新成果 ,分析了世纪之交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势及必须注意的若干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规范学术方向、整合研究力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思想层面上说 ,现代汉语是具有现代思想的语言体系。现代汉语在现代白话和现代思想两大原则上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原则并确立了其基本类型。现代汉语是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的深层基础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可以从现代汉语的角度得到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华人移民文学的发展变化既与母国环境的变化有关,亦与其在移居国的生活变动有关。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之初移居国外的一代华人移民度过了移居生活的艰难适应期,开始从"局内人"的角度对移居国的文化做深度的考察。相应地,移民文学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质。以"灵性文学"为代表的华人移民文学通过基督教文化路径丰富了当代汉语文学的表现空间,是新世纪移民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撰随着文学史观的变化而变化,循环论、进化论、唯物论、实证主义等都曾经影响过文学史的写作。文学场维度的确立以及文学史写作的开放性将使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出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2 0世纪的建安文学研究可大略划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 ,多偏重于整体把握 ;建国后至 70年代末 ,研究的基本框架得到了确立 ;新时期以来 ,则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很大的拓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