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尔·曼海姆(1893—1947年)是西方社会学界公认的社会学奠基人之一,他的著作一向被当作经典著作在大专院校社会学系讲授。近年来,西德又发现了他的两篇论文,这是曼海姆在二十年代初期写的,一直由保罗·凯克斯凯梅蒂保存着直到他去世。西德社会学家戴维·凯特勒、沃尔克·迈贾和奈科·斯泰尔将曼海姆的这两篇论文于1980年编辑出版,书名为《思维的结构》。该著作的英译本于1982年问世,是由杰里米·J.夏皮罗和希里·韦 相似文献
2.
R.C.所罗门等编:《理解尼采》,牛津大学出版杜,纽约,1988年,共251页本书收集了对德国哲学家尼采的著作的评论文章,这里特别重视怎样去理解尼采和读懂其著作。虽然,他的著作加在一起就是一部不朽杰作,但没有一个主题能将他的各部著作联系在一起——因为尼采充满了新思想和新风格。这本书围绕尼采各部分著作来组织,每篇评论针对其一部著作。书中首先列出了有价值的参考书,这样就使得读者对该哲学家建立起一种印象。文章的作者有许多是当今美国研究尼采的杰出学者,如:F.伯格曼、A.丹托、B.马格努斯、C.米德尔顿等。书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以前没有发表过的。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学的未来》一书中,博加塔和库克及27位杰出的社会学家集中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研究重大的社会问题时,社会学相对于其它学科是否已丧失了其首要地位?如果是,社会学家们又该怎么办?在回顾社会学与其它社会科学发展的历史的基础上,他们考察了社会学未被开发的领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这些见解将有助于人们探索社会学未来发展方向。他们指出:长期以来,社会学家们疏于应用与评估,是该领域的关键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因此,应用与评估成为社会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J.安萨里:《国际经济组织政治经济学》J.A.Ansari: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Rien-ner.U.S.A.1986.330pp.本书著者认为,战后以来,有关国际经济组织问题的广泛研究,大部分是国际关系史学家、法学家和政治学家的事;而经济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反倒较少。这有碍对国际经济组织工作进行深入评价。本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程序及其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作者力图把各科学家的论点,特别是政治经济学家的论点都结合到本书中来。全书重点在于评价国际经济组织的各种 相似文献
5.
B. 波诺马廖夫:《变化着的世界的共产主义》B. N. Ponomarev: Communism in a Changing World. Sphinx Press, inc. New York, 1983, 266pp. 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科学共产主义学说的发生、发展与现状。第二部分论述二十世纪的新成就,真正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的意义及其经济基础与社会政治基础等。第三部分,当前的共产主义运动,是全书的重点,主要探讨共产主义与知识分子、妇女、青年的关系,以及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共产党与共产党之间的性质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能成为有钱人》23岁创业,32岁成为百万富翁,35岁提前退休,草根出身却终成为法国最著名的理财师之一,这个让法国人深深着迷的法国传奇理财故事,激励着人们通过致富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他在这本风靡20国的畅销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理财之道。无论你的收入有多少,你都可以运用的致富法则。 相似文献
7.
由于海教授主编的《城市社会学文选》(英文版)即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为西方城市理论文选,选自过去 100 年间欧美最重要的城市理论流派和分析范式,共 22 篇。按学科史进程,包括第一个经典的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主要发源于欧洲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兴起于全球化时代的洛杉矶学派等。按研究领域,有城市生活方式、城市规划、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空间设计、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所选文献,既包括城市社会学的奠基之作,如“大都市及精神生活”(西美尔)、“都市生态学”(帕克)、“城市的生长”(伯吉斯)、“都市性是一种生活方式”(沃思);各… 相似文献
8.
本书的作者是匈牙利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第一章论述了当代资产阶级思想的危机意识的两个方面。从一方面讲,这是一种关于西方的思想危机的意识。从另一方面讲,这是研究危机的哲学家的意识。但是就根源和内容而论,二者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从尼采的思想中筛选而来,都表明人们不再相信真理的存在。第二章指出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危机的三个方面:第一,资产阶级哲学不堪一击,瞬刻即逝,第二,资产阶级思想的主要流派已是苟延残喘,第 相似文献
9.
在这两本书中,年轻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着手于对马克思本人的解释。两位作者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和国际辅助文学的努力研究,以便排除纠缠在马克思的历史思想中的朦胧解释。教师还能够在甘地具有学术性的研究中发现作为教科书的作用。肖一开始就指出,他所论述的只是整个马克思历史观的一个部分,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因而一开始他就把他的研究限制在马克思对生产最抽象的分析程度上。发展的生产关系就是历史进程的核心。这些关 相似文献
10.
本书作者Π.A.拉契科夫教授是莫斯科大学人文科学系哲学教研室哲学博士,曾撰写过不少专著.他的《科学学(问题·结构·基本原理)》一书已在我国翻译出版.现在介绍的这本著作是继此书之 相似文献
11.
莫斯科大学哲学博士、教授?.拉契科夫撰写的《社会主义是社会辩证法的一种形式》(莫斯科大学出版社,1985)是历史唯物主义范畴中的一部新著.该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辩证方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辩证法.作者在这本书中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崭新阶段形成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在系统阐述新社会理论时所应持的立场.此外,作者还研究了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辩证法的现实问题,并相应地论及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统一体系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1 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王金林同志撰写的《古代日本》于1986年1月由日本六兴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邪马台国为中心的自旧石器时代至大化改新时期日本历史的力作,全书约三十万字。此书出版后,在日本史学界引起很大反响。在《朝日新闻》刊登的源弘道的《邪马台 相似文献
13.
P.让泰尔等:《中国》La Chine.Pierre Gentelle et collaborateurs.(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Paris 1981. 487P) 法国《第三世界》杂志1981年发表了一期有关中国的专刊,刊名为:《中国》。法国国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P.让泰尔负责这一专刊的主编工作。许多著名法国学者、经济学家、哲学家、教育学专家和人口统计学专家等在该刊上发表了带有评论性的 相似文献
14.
L.罗宾:《亲密的陌生人>Lillian B.Rubin:Intimate strangers—Menand Women Together.Harper and Row,NewYork,1983,215 PP.本书作者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作家和社会学家,现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社会变化研究所副研究员。曾著有《数不清的痛苦:工人阶级家庭的生活》、《某个年龄组的女性:中年寻找自我》等著作。《亲密的陌生人》一书是作者积15年对婚姻与家庭进行研究和多年临床的经验写成的社会心理学著作,它着重回答了困扰与妨碍人际关系的几个问 相似文献
15.
本书作者B.H.尼基福罗夫是历史学博士,在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任一级研究员,潜心研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史达二十余年。这部新著的主旨是:通过对中国革命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孙中山的学说草创阶段和第一批革命组织出现时期的研究,阐明资产阶级思潮和政治组织在中国产生时的特征和细节。书中包括了中国革命风云初起的整个阶段(1894—1900年),但其涉 相似文献
16.
本书肯定马克思主义学说早已成为世界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上的强大力量。作为一种有关多种问题的、不断发展中的理论和实践,不可能没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各种分歧。其中有方法上的,理论上的,或是由于侧重点之不同。而有些又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植根于十九世纪欧洲语言、概念与经验之中的。 相似文献
17.
本书结合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为每月每日选辑四句有关的东方谚语。如关于爱情的,编入春日,关于宗教的,列入岁暮。但也不尽然,如有关如何对待财富与贫困的箴言,著者认为随时都与生活有关,就散见各处。全书共选1,461句(二月闰日 相似文献
18.
杰克·普兰诺教授,罗伯特·里格斯教授和海伦娜·罗宾副教授三人编写的《政治学分析辞典》,是一部分析当代西方政治学术语和概念的工具书,全书收有220个词条。1973年出版后颇受西方学术界的欢迎,此后又在扩充近年来西方政治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982年再版。 相似文献
19.
据本书出版者介绍:《革新的传播》一书在1962年刚一问世,就被公认为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随着著者与F.F.休梅克合写的本书第二版:《改革通讯》(Communication of Innovations)在1972年的发行,本书的声誉更是越来越高。而这次增订的第三版,吸收了大约3,100种同类著作的精华(其中有一半是新近发表的),又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革新传播的理论认识。当前的传播理论已经成为世界规模的研究对象;本书的探讨范围也比前两版大得多。与过去的个人革新有所不同,当前的革新过程大半来自一些组织机构。在传播方式上,作者认为:过去的线性交流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在这个新版本中, 相似文献
20.
人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社会动物,也是一种政治动物,“政治的人”或多或少被“社会的人”所影响,同时,每个人的政治生活又由诸如等级、宗教、收入、社会地位、性等社会因素所构成,此外,家庭大众传播媒介、同阶层群体、政党、利益集团、压力集团、教育等都对个人政治意识的形成起很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政治意识越高,他在政治进程中的作用也就越大,特别是在民主政治中,民主的成功,依靠大众的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