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书法是一种线条艺术.书法线条质感包括线条形态的丰富性、线条的力感、线条的节奏感等内容.培养良好的对于书法线条质感的敏感,我们将更好地领略书法那独特的美.  相似文献   

2.
书法线条属性是本质和非本质属性的统一。我在《书法线条的质感、力感、立体感》、《书法线条的刚性、柔性、生命感、节奏感》中,对其非本质属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本文则侧重对其本质属性——动性和抽象性加以讨论。为什么说动性和抽象性是线条的本质属性呢?因为有了运动才能产生生命和节奏韵律,有了运动才能产生“势能”,有了势能才有力感、质感、立体感和刚性、柔性的产生。但是线条所有非本质属性的存在,都是人感受中的意象存在,因而它们又都是模糊的抽象存在。  相似文献   

3.
任何物质都有许多属性,属性愈多,其内涵愈丰富。书法线条是物质的存在,它之所以富有神奇的表现力,乃是因为线条具有极为复杂的属性。所谓属性,是指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特征,它体现为对象的具体内容,包括状态、动作、关系(规律)等。属性有本质和非本质区别。本质属性决定事物的内在性质和矛盾,是事物特性和特征比较深刻、比较稳定的方面;非本质属性则表现为被直接感知的事物外部形态,它只是本质的某个侧面的表现,故是片面的、表面的、局部的、多变的、易逝的。但是非本质属性较丰富、生动,本质属性都要通过丰富生动的非本质属性表现出来。因此,非本质属性又都从某一特  相似文献   

4.
去年秋季,我校加入了“生命化教育”课题实验,我很有幸地成为学校课题工作的负责人具体负责课题组工作。一个新事物出现并被接纳认可,总需要经历一段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同样,生命化教育刚进入我  相似文献   

5.
书法线条的非本质属性甚是丰富。我在《书法线条的质感、力感、立体感——论书法线条的属性》一文(载《淮北煤师院学报》1993年第1期)中,已对线条的质感、力感、立体感作了初步分析。本文将对线条的刚性、柔性、生命惑和节奏感加以讨论。刚性和柔性在书法线条非本质属性中,刚性和柔性是两种重要属性。因其有刚柔之分,才造成了书法风格表现上或“壮美”或“优美”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对书法艺术本体缺乏认识,是当代书法迷惘、伪书法乃至非书法现象产生的原因.文章指出,书法不能只简单地界定为“线条和空间”的艺术,而过分强调情感表现、创新与个性,同样也是对书法认识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7.
王焕然 《南都学坛》2003,23(5):56-60
汉赋常常虚构人物,假设问对,并在此背景下虚构情节,亦多言及鬼神怪异,从而使其具有了小说意味。俗赋一体,有一定情节,通俗浅显,幽默风趣,小说意味甚浓。汉赋小说意味的成因主要是汉代儒学的神学化、方术的流行及赋家对小说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同源同生,线条是它们共同的内涵依托,笔墨是它们共同的艺术语言,它们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历史中得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书法“笔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笔力”是客观存在,有什么样的墨象就有什么样的笔力;墨象的表现则离不开用笔的方法与技巧;而“笔力”的表现除了有赖于卢、画用笔之外,还表现在结体方面。  相似文献   

10.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又名宏景,丹阳秣陵(今南京)人。他出生于南朝士族世家。远祖陶谦为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显赫于东汉末年。其祖、父皆有书名。《华阳隐居录》称其祖父陶隆善写行书,其父陶贞宝因袭祖艺,善藁隶书,书体以羊欣、萧思话为法。当时的士族家庭对其子弟都十分重视书法、宗教、医学、琴  相似文献   

11.
书法不是图画,不可能用具体形象来表现生命力,只能通过抽象的文字符号使之成为象征人格的生命,从而使接受者打破心理上静止的平衡状态,在信息流中涌起情感浪花,获得生命活力的美感。而要唤起生命活力,必须在文字符号的基础上,注入书家主体的生命意识,使字“变调”转换为有个性的情感符号,成为审美信息。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2月15-17日,由张文质老师主持的生命化教育课题研讨活动在厦门同安第一实验小学召开。来自全省各地的200多名教师一起倾听了9位生命化课题实验教师开的9节观摩课后,都不约而同地发出"真实、自然的课堂教学"的感叹。的确,与其它研讨活动相比,本次观摩活动有三个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3.
汉字的特点奠定了书法美感的艺术基础,汉字的表意性质造就了书法的形象美,汉字的形体构造生成了书法的均衡美与变化美,汉字的文化蕴涵产生了书法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内容和形式的论述为理论基础,以文艺为具体研究对象,论述了形式内在意味由事物的生命形态到材料的物态天趣的一定体现,到合乎一定的规律与规则的审美意味的升华三个层次的内涵及其联系。  相似文献   

15.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形象,作为一个"文明人"多余人",相对于"自然人"不多余人",具有人生价值取向的相对性与道德的模糊性的特征.由于揭示了现代人类生存的一个悖论既要努力摆脱虚无的处境,又无法找到明确的生活意义的尴尬,这一人物形象具备了鲜明的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法是动感的造型艺术。线条的敛与放 ,是书法的观念元和技法元。线条敛放既要“以字为本”,又要兼顾视觉平衡。线条空间定位的不变定律是主次分明。线条组合布局的永恒法则是知白守黑。线条连断转换的基本要求是协调贯势。理性地把握“左放右敛”结字规律是横写式书法作品得以贯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绘画中,人像表达的外在形式有二:具象传达或抽象表达。一个具象形式表现的人像可能包含抽象的观念,而抽象传达的外在形式可能是具象的人。当代绘画语境下,人像创作是现代造型艺术的表现途径之一,人像作为当代绘画作品中的表现对象,它承载了现代的艺术概念和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形态。当代语境下人像作品在观念上日趋概念化和抽象化,在创作形式上更加多样化,人像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具象形式,而是附带当代绘画抽象概念的载体。作为现代绘画题材之一,人像为我们从一个不同的角度阐明了当今艺术和艺术思潮,展现出时代观念和特别的绘画形式意味。  相似文献   

18.
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美学思想.邓以蛰对书法意境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就"意境"的构成而言,邓以蛰认为有"形"、"意"两个基本因素;其次,结合书法意境的基本构成,邓以蛰就书法意境美的生成问题,紧紧抓住书法形象抽象性的特点进行了深刻、系统的阐发.邓以蛰的书法美学思想及其史论结合的研究方式,是中国美学史乃至学术史上宝贵的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艺术的空间性,进而探讨魏晋书法的空间美,即魏晋书法在内容上表现写意的人,人的心灵空间和对历史与宇宙的观照;在形式上表现书法的空灵和哲理。  相似文献   

20.
书法是一种黑白艺术,其空间布白与点画结构等着墨处的安排同等重要。书法欣赏从布白入眼,是一种更高级的审美方式。书法布白要正确处理黑与白、实与虚、动与静、局部与整体以及点线、块面的墨色变化、布白空间的分割对比等诸多因素。黑白艺术具有和谐、空灵、时间和空间、节奏和旋律等多种审美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