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饺子事件     
我以前是个不尊敬人的孩子,可是一次饺子事件让我学会了尊敬他人。那天,中午放学回家,我问爷爷做什么饭,爷爷说:“包饺子。”我一听就急了,说:“怎么又是包饺子,天天吃饺子,我都吃腻了。”爷爷瞪了瞪我,自言自语地说:“这孩子,我小时候……”“好了,好了,又要讲你小时候!”我白  相似文献   

2.
2010年10月,居住在浙江省开化县乡下的许先生在县城一小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2010年11月办完相关手续后,先后开门进入3次,门锁都正常。今年2月15日,许先生第4次开门时,  相似文献   

3.
于海琴 《社区》2010,(3):33-33
许多家庭主妇把食物买回家后,为了避免腐坏变质,就会一股脑将它们扔进冰箱。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打开冰箱,里面总是乱糟糟的。你知道吗?冰箱内的食物码放大有学问,如果位置不对,温度就不对,食物的品质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教子之道     
写《我儿子一家》时,孩子刚5岁。从那时到现在,随着孩子的成长,我陆续写了不少与他有关的文字。有时孩子跟我开玩笑:妈妈,我是你的摇钱树。儿子生长在鼓浪屿,高中以后才到厦门去,那不过是比鼓浪屿稍大一点儿的岛屿罢了。学校不设寄宿,每天吃了早餐赶乘5分钟渡轮转公车去上学,中午吃快餐,饿狼一样扑回家吃晚饭。  相似文献   

5.
幽默与漫画     
《可乐》2007,(7)
治疗心脏病大夫对一名前来就诊的老太太说:“您的心脏功能有点弱,以后回家就别爬楼梯了。”一个月后,老太太来复诊。大夫听了半天后说:“心脏功能明显增强,您以后回家可以爬楼梯了。”“谢谢你孩子,”老太太感激地说,“最近一个月每次回家都得爬水管,再从窗户钻进房间,可把我累坏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拖家带口的家庭妇女,我找工作的要求是“挣多少过得去就行,关键要离家近、下班准点”。 扒拉了几天报纸广告和中缝后,我发现自家小区附近有家投资公司特别适合自己,人家在两块豆腐乳那么大的招聘广告里还特意用黑体字注明:3点半准时下班。这个点下班正好能赶上接孩子放学和回家做饭,实在没法儿再合适了。  相似文献   

7.
潘吟 《社区》2013,(31):30-30
当晨起不想做早餐时,当中午下班回家来不及做饭时,当下午孩子放学觉得肚子饿时,小区周边的流动摊点自然成了居民们的首选,可摊点的卫生安全问题又时不时地困扰着人们。而经营流动摊点的商户也时常被城管、工商等部门的管制及恶劣天气等环境所困扰。  相似文献   

8.
母亲     
王露 《社区》2003,(20):36-36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带着孩子去新华书店买书。买完之后,就骑车回家,当骑到建南小区时,我的自行车坏了。车的前轮老是转不动,下来看,又看不出毛病。正在着急之时,在旁边空地上踢球休息的小伙子看到我尴尬的样子,飘来一句:“是不是前叉子断了?”我再次认  相似文献   

9.
吃过晚饭,我经常在小区散步。时间长了就发现,小区的广场上很少有男士们的身影,刚开始我认为是男人不爱散步,直到有一天,陪我散步的老公说:你看,你多幸福,我每天陪着你;看那些女人,大多是老公长年不在家,她们又要忙生意,哪有人陪她们散步。我才明白为什么在小区没有见过那些女人的丈夫,而女人们成了我们小区的“主要内容”。小区8号楼一层是车库,但没有人停车,车库变成了门面房──两家小诊所、一家小卖部、外加两家棋牌室的领地。第一家棋牌室的老板是个近40岁的女人,当初她先是用这房子开了一家水果店,我每天都要在她那里买些水果回家。我…  相似文献   

10.
王淼 《社区》2011,(24):52-53
小可在小区是个臭名远扬的孩子,14岁就成了小摸小摸、打架泡妞的老手。拘留所拘留他的同时,学校也将他开除了’小可后来索性流窜在外再不回家。一年前,小可的亲生母亲就被他给活活气死。小可的父亲在菜市场卖肉,文化不多,对儿子是从最初的“欣赏”到打骂再到无奈,最后逢人便说:“这个不肖子,我真拿他—点办法都没有!”  相似文献   

11.
国庆那天中午,儿女们因忙于工作都顾不上回家吃饭,临近中午时分,老伴说孩子们都不回来吃饭了,咱们也不用在厨房忙乎了,今天过节,咱们也出去潇洒一顿算了。那天,我们俩到了宿舍附近新开的一家“民间食府”。一进门,热情的服务小姐就把我们老两口安排到了一张小桌上,先给我们倒上茶,随后又拿来菜单让我们选菜。我大体溜了一遍,觉得所有的饭菜都很贵。就将较便宜的菜肴选了几样。此时老伴一再说:“咱们俩出来吃饭的机会不多,今天又是过节,你就不要考虑花多少钱了,想吃啥就点啥。”老伴的几句话好像一股暖流流淌遍我的全身。在等待的过程中,我将…  相似文献   

12.
测出的嫌疑人是好人堆里的那一种
  还真让丁同春给说中了,这个杨树明就是属于划入好人堆里的那一种。过去的14年里,办案人员在摸排中多次接触、调查过这个杨树明。按照邻居的说法,杨树明“成天笑眯眯的,孝敬父母,对妻子、孩子特别好”,“一家三口说说笑笑很和睦,没见什么异常”。郭某遇害案发生后,只是因为杨树明的家就位于郭某失踪的那一地段,是郭某日常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杨家住两间平房,他本人是个体电焊工,在院子里盖了一间小屋作为操作间,家中有冰箱--部分符合警方对此案排出的嫌疑人必备条件(不是独居,但有冰箱),因此将他列为嫌疑人。他唯一的不良记录是年轻时曾因“涉嫌侵害妇女”被派出所传唤。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08,(18):1-1
人着急的时候往往“有病乱投医”。 儿童节刚过,编辑部就收到了一份关于小孩上学问题的邮件。来信的是一位孩子的母亲,她居住在北京东四环南部的一处新小区,今年她的孩子已经到了入学年龄,而小区附近的小学校,竟然没有一处收这个小区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浔阳区人民路街道湖滨社区,在九江市也算是一个很不小的地区,有上万口人,社区党支部书记冯九云的心里时刻记挂着他们,谁家有困难她心里一清二楚。 有一家住户,夫妻俩在几十里以外的地方上班,中午孩子的吃饭就成了问题。冯九云知道后多次上门调查询问,发现社区里这样的情况还很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她的倡导下,社区里办起了两家“小太阳餐桌”,从而解决了这类家庭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5.
戒了理想     
吴长海 《社区》2010,(14):50-50
“别跟我谈理想,我戒了。”看到小军的QQ签名时。我不禁哑然失笑。我问:好久不见,最近过得好吗?他竹筒倒豆子般滔滔不绝:没什么好不好,娶了老婆,有了女儿,守着小镇,一日三餐,柴米油盐……还没问他为什么“戒了理想”,他就抱歉地留言:孩子学琴快结束了,要去琴行接孩子,还要去菜场买菜。  相似文献   

16.
刘锴 《社区》2011,(6):32-32
春节时,8岁的女儿玲玲从爷爷、奶奶、姥姥等亲人手中,得到了4000多元的压岁钱。面对这笔“巨资”,女儿有些不知所措。看到小区内别的孩子大把大把地胡乱花钱,她也想“阔绰”、“潇洒”一把,提出要上街花460元钱买辆高级玩具车。看着女儿“暴富”后的亢奋,我和老公感到事态严重一这并不是简单的几个钱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孩子的理财教育问题。我们合计后,决定就“如何用好压岁钱”这一中心议题,给女儿上一堂理财课。  相似文献   

17.
许多家庭主妇把食物买回家后,为了避免腐坏变质,就会一股脑将它们扔进冰箱。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打开冰箱,里面总是乱糟糟的。你知道吗?冰箱内的食物码放大有学问,如果位置不对,温度就不对,食物的品质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冰箱门处温度最高,靠近后壁处温度最低;冰箱上层较暖,下层较冷;保鲜抽屉很少被翻动,又靠近下层,因此那里温度最低。依照温度顺序,冰箱冷藏室可分为6个区域:  相似文献   

18.
黄健 《社区》2006,(13)
中午下班回家,热得满头大汗,桌上正好有一瓶饮料,我拿起来就喝。7岁的女儿见状,一把夺过我手中的饮料,气哼哼地说:“谁让你喝了,这是我的饮料。”然后不依不饶地哭着让我赔,任我怎么劝都劝不住。我的心像被针尖猛地刺了一下,生疼生疼的。这孩子怎么会变得如此自私呢?冷静下来仔  相似文献   

19.
轻松一刻     
《社区》2023,(16):64-64
再吵一架:周末,大李和妻子吵架了,到了中午看到妻子还没有做饭的意思,大李一赌气就对正在写作业的女儿说:“闺女,走,今天爸爸带你去外面吃大餐。”女儿闻言,很开心地随着大李出了门。大李请女儿吃了一顿豪华大餐,回家的路上女儿说:“爸爸,我想求你件事。”大李问:“什么事?”只听女儿支支吾吾地说:“要不下周末你再和我妈妈吵一架吧,我刚才看到另一家餐厅很不错,想下周去尝尝。”  相似文献   

20.
何兴明  谢青 《社区》2009,(7):33-33
“我的孩子爱顶嘴,怎么办?”“孩子学习习惯不好,能谈谈你是怎么做的吗?”“我们平时很忙,都是爷爷奶奶带孩子,要注意什么?”……30多位闻讯赶来的居民挤在小区活动室内,围着几位教子有方的家长,针对自己孩子存在的各种问题,问这问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