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闺情散曲有一个最突出的带本质性的特点是“以情为主”、“肆意畅情”。正是由于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闺情散曲选择了迥异于闺情雅词的率直的艺术表现方法,来抒发民间“愚夫愚妇”的至真之情,从而表现出“自然真率”的审美特征。这也正是元散曲的基本美学特征。它的形成,与元代的世运民俗有关,也与文学本身的继承有关。本文将在与闺情雅词的比较中讨论这些问题,以期有助于我们对词曲同体异质的美学风貌作进一步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对“情欲”的淡化和虚化是唐宋闺情词走向雅化的一个突出特点 ,写闺情而淡化风月 ,把“情”升华到哲理的高度 ,是闺情雅词的又一显著的审美特征 ,抒情女主人公由市井歌妓向贵族妇女的转变也促使了闺情词的渐趋雅化 ,写闺情而寄寓身世之慨 ,寄托对社会政治的感慨是闺情雅词的极至发展  相似文献   

3.
明代学者杨慎 ,在众多著作 ,特别是《升庵诗话》中有大量的诗歌理论。就诗歌本质论而言 ,杨慎强调诗歌“主情” ,并在诗歌的学习上兼取众善、融于一冶 ;在诗歌审美论上 ,提倡含蓄蕴藉 ,天然清新 ,同时在创作中主张多读书和用语必有出处。  相似文献   

4.
刘冠丽 《天府新论》2004,3(Z2):253-254
明代学者杨慎,在众多著作,特别是《升庵诗话》中有大量的诗歌理论.就诗歌本质论而言,杨慎强调诗歌"主情",并在诗歌的学习上兼取众善、融于一冶;在诗歌审美论上,提倡含蓄蕴藉,天然清新,同时在创作中主张多读书和用语必有出处.  相似文献   

5.
诗话一说,始于北宋。欧阳修晚年所作《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著作。自《六一诗话》出,诗话作者蜂起云集,诗话竞成为宋元以来我国古代诗歌批评的主要样式。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诗歌创作的繁荣,刺激了对于诗歌理论的研究。在唐诗极盛以后,一种随笔性的、漫谈性的,诗歌批评的体裁——诗话,便在宋初产生了。这种诗歌批评的样式,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作者不摆理论家的架式,不板教师爷的面孔,而是语气轻松,态度亲切,词语平易,随便说开。其文字短小而饶有情趣,论  相似文献   

6.
李孝弟 《齐鲁学刊》2012,(4):136-142
诗话是中国传统诗歌理论的重要存在形态,以往的诗话研究,更注重与诗歌创作、鉴赏、形态等密切相关的"诗言志"、"诗缘情"理论,而忽视了与叙事相关的论述。在中国诗论中,存在着一条关于诗歌叙事的论述线索,且在相关的诗话理论中,对诗歌之"叙"事"有比较丰富的论述。梳理研究有关的论述,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诗论的整体面貌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红丽 《兰州学刊》2007,(6):145-147
文章首先对陈辅其人及其诗论著作《陈辅之诗话》的相关问题进行考证.然后,从其文本出发,考察陈辅的诗学观念:诗歌的本质是"体物赋情";诗歌应当具有"意深远而味悠长"意境;构思应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诗歌语言应当有创新;诗歌应当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幽闺记》的评点者为凌初《幽闺记》批语中录有沈氏论评十条 ,皆以“词隐生曰”注明 ,但其他批语的作者为谁 ,在批语及凌延喜跋中均未提及。《王立承题记》曰 :“是书虽延喜所编刻 ,然评语实多出于初成之手。原跋谓家仲父得之词隐生抄本 ,而末折尾曲‘中郎兔颖端溪砚 ,阙处完成断处连 ,从此人家尽可搬’。《琵琶记·凡例》谓非君美之旧。此本虽未删削 ,但仍存初成语于其上 ,是其证也。”按 :“郎”字当为“山”之误。查凌初《琵琶记·凡例》 ,有如下之言 :“今世所行古曲 ,皆受改窜之冤。观《拜月亭》末折云 :‘中山兔颖端溪砚 ,断处完…  相似文献   

9.
于清惠 《船山学刊》2011,(1):148-150
本文试图从诗话角度,以《石林诗话》为例,浅析宋诗时柳宗元诗歌的接受的表现。柳宗元诗歌对宋诗有影响,而作为宋代诗话中叶梦得的《石林诗话》又是对宋诗研究的重要著作,《石林诗话》中对宋诗人的评价,符合柳宗元诗歌的一些特点,体现出柳诗对宋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别材、别趣”说的开创性在众多的宋人诗话中,严羽的《沧浪诗话》(以下简称《诗话》不失为一部有特色的著作,具有开创性。它的开创性表现在要探讨诗与文“别”的内容。“别”指的就是诗歌的特性。《诗话》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别材”之“材”是什么?《诗话》没有正面解释,但可以从它所反对的诗风来作推论。《诗话》说:  相似文献   

11.
黄遵宪在晚清诗坛由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得益于报刊诗话的推崇.梁启超在《新民丛报》的诗话栏目中,高度评价黄遵宪的域外诗和感事诗,视其为“诗界革命”的最高代表.狄葆贤、潘飞声与陈衍也在报刊诗话中推崇黄遵宪“每饭不忘君国”的感事诗,视其为诗学传统的传承人.黄遵宪诗作独特的新旧两重性,使其同时获得新旧两派诗评家的认可.黄遵宪作为晚清爱国诗人、民族诗人,其诗歌在民国以后走向经典化.  相似文献   

12.
论宋代诗话汇编的三种编排体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当前  曹旭 《江淮论坛》2009,(5):179-185
《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是宋代诗话史上先后出现的三大诗话汇编,三者运用了各具特色的编排体例,代表了宋代诗话汇编三种体例类型。《诗话总龟》因诗存事,以事为纲,分门增广;《苕溪渔隐丛话》以时为序,因人系论,触类引伸;《诗人玉屑》格法类分,人物品藻,史评结合。后出汇编在编排体例上继承创新,更趋完善。正是有了颇具匠心的编排体例,三大诗话汇编能够历久不衰,在中国诗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从崔颢、李白的诗谈起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流传遐迩,历久不衰。据说李白登黄鹤楼打算题诗,也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①此后,李白过金陵,登凤凰台,仿崔诗章法与意境,题《登金陵凤凰台》诗,意欲一较高低。对这两首诗,后人众说纷纭,似乎难定甲乙。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但也有人认为,李诗结句以浮云蔽日喻奸臣蒙主,表达作者思君念国的忧世之情,而崔诗给句写思乡离愁,似无更深内涵,故李诗给句差胜。明代王世懋独具只眼,他说:“崔郎中作黄鹤楼诗,青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学遗产,特别是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诗歌盛开着灿烂的艺术之花。从《诗经》开始,优秀的诗歌创作层出不穷。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代的文人们便对诗歌这一形式进行了艺术的理论性研究,“诗话”这种我国古代诗歌理论的特有形式产生了。虽然具备“诗话”性质的论诗著作和言论很早就出现,但作为一种特有形式,是在北宋中期创立的。宋代的“诗话”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中国诗歌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林林总总、美不胜收的诗话,使人目不暇接。为了全面地反映和充分汇聚这些丰硕成果,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宋诗话全编》,它…  相似文献   

15.
近代江西诗歌的巡礼─—《近代江西诗话》读后方木近代地域性的诗歌研究领域涉足者不多。彭泽汪辟疆教授在中央大学时,作《近代诗派与地域》一文,可谓发韧之作。今日又有年轻学者、诗人胡迎建所暑《近代江西诗话》问世,匹武前贤,发扬光大。展读一过,大开眼界,综述其...  相似文献   

16.
以郑珍为代表的沙滩文化闻名遐迩,但沙滩文化中女性的文学创作却少有人关注.郑珍之女郑淑昭嫁与郑珍弟子赵廷璜,赵家特殊的文化氛围孕育了以郑淑昭为首的闺媛诗.婆媳两代的诗歌创作均有诗集流播,并以她们独特的诗歌成就在晚清贵州文化史上造就了一个奇迹,因而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与严羽的《沧浪诗话》都是批判宋诗、标举唐诗的力作。但细绎两部诗话,它们批判宋诗的立场却截然有别。张戒衡诗以道,批判宋诗乃是基于儒家"诗言志"的传统,其终极目的是为了捍卫诗歌的风雅之道。严羽论宋诗则以识为主,以盛唐为法,批判宋诗是站在维护诗歌审美特性的纯艺术立场上。  相似文献   

18.
杜贵晨 《学术研究》2012,(6):145-149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虽经郭沫若质疑,但至今被奉为经典,一直是中学语文课本必选篇目。其实此诗"安得广厦"云云诚"措大想头",不足为贵;怒对"群童",事乖情违,格近鄙陋;又以意为诗,镵刻成僻,偏离了"感物吟志"的现实主义传统,遂开宋人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的先河。所以历代颇有訾议,诗话中少有推重,金圣叹《杜诗解》、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也不选它。此诗无论在思想内涵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是一篇有严重瑕疵的作品,既不足为杜诗最高成就的代表,也不足称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之作,应该从中学语文课本中撤下来。  相似文献   

19.
梅尧臣在我国诗史上的地位一直是肯定的。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及南宋的陆游、文天祥,都对他推崇备至;直到今天,人们也肯定他在宋代诗歌革新运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看来似无异论,但一经深入研究,便会发现人们对他的看法有不少分歧。如欧阳修曾说过:“圣俞(尧臣字)平生所自负者皆某所不好;圣俞所卑下者皆某所称赏。”(《中山诗话》)可见对他诗歌中的精华所在,欧阳修就有不同的看法。他的诗歌风格,一般说为“平淡”,但这不能所括他诗的特色。他的“力矫‘昆体’”,虽为世所公认,但曾有人将其说成“‘庸体’之杰出者” (方回语),更有人竟将其  相似文献   

20.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人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和诗歌批评著作。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诗评》评南朝宋谢灵运的文字有六条,加上《诗辨》、《诗体》各一条,整部《沧浪诗话》论及大谢的文字多达八条,在全书论及到的诗人中是比较多的。《诗评》云:“谢灵运之诗,无一篇不佳。”郭绍虞先生《沧浪诗话校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