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立国,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一,东北和北方是辽国,西北有西夏和六谷,河湟吐蕃等部。其后厮建立青唐政权。今青海省其他地方为互不统属的部落。北宋王朝对青海的治理方略,随着形势的变化,尤其针对厮势力的强弱,真宗、仁宗时期和神宗、哲宗时期前后呈现出不同特点。大致说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结好推恩牵制西夏北来为笼络河湟蕃部,“抚宁部落,务令安集”。政治上,“擢其酋长授以节,策其首领等级命官”①,对蕃部首领各种官职,授以不同爵位,使共击西夏。经济上,“诱之以货物”,“辇金帛以慰其心”,即以经济实力为…  相似文献   

2.
西夏、党项史料正误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文的创造在西夏历史上是一件重要事情。它不仅对西夏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而且与西夏政治的演化也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它反映着西夏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统治者所奉行的政策。然而,在什么时间创造西夏文的问题上,由于史籍记载互有凿枘,致使后人众说纷纭。有的径自误用错误的史料,得出不合历史事实的结论。 关于西夏文创制时间的记载,在元代的著作中分为两种。第一种记为西夏第一代皇帝李  相似文献   

3.
北宋从仁宗后期到神宗即位之初,变法改革是当时士大夫的共同呼声.不少士大夫开始在"三代"理想的号召下,提出了对当时社会文化、政治进行革新的理念,而王安石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其所阐发的变法见解主张,推进了变法的进程.王安石的变法对北宋河湟民族政策的影响是很大的,其本身变法内容中就含有经略河湟、兼制西夏、以攻为守、抚战结合、收复汉唐旧境,以及开拓西北边疆的民族政策的内容.王安石变法对河湟民族政策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军政、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增进了汉蕃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吐蕃西夏历史文化渊源与西夏藏传绘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谢继胜 《西藏研究》2001,1(3):35-48
藏语称西夏为mi yag。这一称呼既指西夏建国以前的党项人 ,也指西夏建国以后的西夏人。① 论及西夏与吐蕃的历史文化联系 ,从 7世纪初党项羌与吐蕃王朝发生联系开始 ,到 1 3世纪初西夏亡国时为止 ,长达 60 0多年 ,其间你来我往 ,水乳交融 ,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少见的现象之一。②唐时 ,吐蕃和党项部落之间的战争使得大批的党项人归属于吐蕃王朝治下 ,两族杂居者为数众多 ;雅隆王朝解体以后 ,东迁河陇、河湟一带的吐蕃人与内徙的党项人部落杂居共处 ;西夏建国以后 ,上述地方有很大一部分吐蕃人成了西夏的“编户齐民”。吐蕃与党项统治者之…  相似文献   

5.
王韶佚文考     
王韶是宋神宗熙宁间经略熙河而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官至枢密副使。本文用正史中的相关史料,结合王韶经略熙河的史实,对从王韶家谱中辑得的王韶五篇佚文进行了考证,以期对研究北宋神宗朝经略熙河的历史,对研究王韶这位北宋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夏历史、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了,已发表、出版了一些论文和专著,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是,引用西夏文原始资料来研究西夏史的人并不多。这是什么原因?一是研究西夏文原始资料的人很少,以前限于条件,译文难免有出入,不敢轻易引用。二是西夏文资料往往零星出现,孤证难立。三是被沙俄大佐柯兹洛夫掘去的大批西夏文资料,至今未能全部公诸于世,致使学术界不能充分使用。为了发挥西夏文原始资料的作用,使它更好地为研究西夏史服务,笔者仅就自己接触到的西夏文资料,择要归纳,重新翻译考订,用以说明西夏文资料对研究西夏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湟区域是宋夏战争中,北宋军事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北宋在对河湟的经略中,重视利用河湟吐蕃及汉传民俗、宗教文化,求得吐蕃民族对汉宋文化的认同,平息和解决民族之间的矛盾,以期最终达到经制西夏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哺厮啰政权是北宋时期以青海东部为中心的一个强有力的藏族政权,在公元11世纪至12世纪初雄踞河湟地区,其首府在青唐,即今青海省西宁市,史称其辖地“占河湟间二千余里”,东至秦州西界,南达今果洛地区,北至祁连山,西据青海湖,大致占有《宋史·地理志》上的鄯、湟、廓、熙、河、洮、岷、迭、宕等州和积石军地,人口约百万。居民有吐蕃、党项、汉、回纥人,以及侨居境内的西域各地商人。其历代首领都接受宋廷的封赐,称臣纳贡,但又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丝绸之路”北道在真宗年间被西夏控制后,众多西域贡使商人苦于西夏的“钞掠”而改走“青唐道”;响厮啰的统治者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经济贸易。各族商人络绎于道,纷沓而至,皆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上,从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到十三世纪二十年代,曾经有一个与两宋、辽、金鼎立存在的一代王朝,它以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下的银川平原为中心,东据黄河(山陕交界)、西至玉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临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控大漠(蒙古瀚海),地跨今陕、甘、宁、青、内蒙古和新疆省区,境土两万余里。这就是以古党项羌族为主体、存在二百年之久的大夏国。因其雄踞祖国西北,故史称西夏。  相似文献   

10.
西夏作为我国历史较为重要的一个朝代,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纵观中国的五千年历史,西夏作为一个有着璀璨文明的朝代一直都是考古学家所研究的对象。本文将深入了解西夏的历史,探究西夏的风土人情,从西夏的制度、官僚主义,以及文化等等方面入手,为西夏时候存在的汉人做一个具体的研究论述。本文将从西夏的建朝初期开始详谈,随着时间线而不断深入,同时对西夏时存在的人类阶级以及人权问题做一个细化的解读,同时根据西夏汉人的生活模式反观到如今的社会中,探究西夏灭亡的具体原因,对西夏汉人的文化、阶级、生存模式等种种具有研究意义的历史做出深刻的解读,希望能为日后西夏汉人的研究乃至整个历史的研究做出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我终于来到了这片神秘,苍凉的土地上。黄土夯筑的西夏王陵呈现在眼前。准确地说,这里是西夏陵区。一座座小小“金字塔”被来自贺兰山口的风亲切地吹拂着。我希望能立刻找到西夏开国皇帝李元吴的陵台,我对这位不太知名的帝王有一种特殊的感觉……公元1038年,李元昊在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即位,国号定为“大夏”,因兴庆府在宋朝疆界以西,故历史上称为“西夏”。它的国民是以古代党项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联合体。西夏王朝当时与两宋、辽金并存。李元昊雄才大略,武艺超群。他一生胸怀大志,理想高远。24岁就领兵出征,攻战回鹘、力取甘州,  相似文献   

12.
西夏自李元昊建官立制之后,各朝都对官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到仁宗仁孝时,西夏官制走向成熟,并且纳入法制轨道.公文机构是西夏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夏统治阶级进行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根据西夏法典<天盛律令>和有关出土文献,对西夏公文机构的设置、职掌,公文官吏的名称、选拔、派遣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为主要依据,从宋夏赋役制度比较入手,试图搞清楚西夏水利役中“计田出丁”等法的实施概况,及其与宋代摊丁入亩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考察表明,西夏此制学自北宋,主要实施于西夏腹心地区(即兴灵平原)的灌溉农业中,从地产推排、人户控制、役夫征调、工料课取到渠头、渠主、渠水巡检等差役的设置及其职责的检查落实,都有明确的规定。这是一个政府主导下的制度移植过程,而非制度的自然演进过程,因而西夏在实行“计田出丁”等法的同时,多种兵役、力役、差役仍然十分沉重,故与宋代摊丁入亩形似而质异,不可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西夏与契丹、吐蕃及蒙古等周边民族的联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西夏在三个不同时期中,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针对周边诸邻的实力强弱,采取了不同的联姻方式。结姻契丹,联辽抗宋,为称帝建国打下了基础;当诸强形成包围之势时,西夏统治者则灵活运用联姻,周旋于诸强之中而图存;当蒙古兵临城下时,则被迫献女臣服蒙古;从而赢得了一线生机。  相似文献   

15.
宋代横山寨是广西三大博易场之一,宋朝连年与金战争,缺少战马,于是通过横山寨从大理购选大批马匹.除马之外,尚有大理的披毡、蛮刀、甲胄、长鸣鸡,以及内地的生盐、布帛、丝绸、药书、瓷器和书籍等等均通过横山寨互市,使横山寨成为远近闻名的马市?这对沟通内地与大理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横山寨的治所,?伯赞,莫乃群等学者都认定治今田东县平马镇(见《中国史纲要》及《广西市县概况》).然而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史料,认为横山寨当是该县平马镇西的祥周乡所在地.  相似文献   

16.
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在我国西北建立的一个地方王朝。党项羌原分布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西羌游牧部落的一支,从唐初开始,党项羌为逃避吐蕃王朝的进逼,在唐朝同意下逐步内迁,最后定居于夏州、银州一带。经过几百年的生息发展,到北宋初年以银、夏(今陕北榆林、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审旗)一带的党项平夏部建立起西夏王朝。和众多的西羌部落一样,党项羌与藏族在血缘、语言、宗教、文化习俗上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西夏的党项羌是西羌部落中在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的过程中未被统一进去的一部分,也是唐宋时期青藏高原的藏族和藏文化发展到最北面的一支。  相似文献   

17.
西夏     
西夏是我国北宋时期以党项族为主体、以现在的宁夏地区为中心建立的一个封建割据地方政权。公元1038年(宋仁宗景佑五年)建国,自号“大夏”、“大白上国”、“白上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市)。传十主:元吴—谅祚—秉常—乾顺—仁孝—纯佑—安全—遵顼—德旺—(日见)。公元1227年(宋理宗宝庆三年)灭亡,历时190年。如果按《宋史·夏国传》所说,从“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所建的夏州政权算起,历时347年(公元881年—1227年)。  相似文献   

18.
北宋西北边防军中的一支劲旅——蕃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中叶以来,西夏的崛起与扩张,河湟吐蕃(口角)厮啰地方政权的通好与反叛,一直是北宋西北国防安危之所系,而宋夏文献所揭示的历史史实,正是宋军中的蕃兵呼啸奔突,跳跃冲杀左右着宋夏和战格局的变化,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宋王朝对西北缘边诸少数民族政策的修订与实施。因此,深入研究蕃兵这一课题也许为我们研究唐宋时期西北民族关系史,拓宽视野,再辟蹊径有所裨益。本文拟就蕃兵的招募与族属;蕃兵的编制、兵种与素质;蕃兵的给养、奖罚与训练;蕃兵在宋国防战略中的地位等问题,作以粗浅的探素,以期这一方面的专家学者予以斧正。  相似文献   

19.
西夏与敦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元十一世纪初,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崛起一个以党项羌人为主体的多民族政权,地跨令甘肃、宁夏两省的大部分,陕西、内蒙、青海三省区的各一部分,版图相当大.存在的时间也很长,仅正式立国就长达190年(1038—1227年).这个政权就是“大夏”王国,俗称西夏.当时,举世闻名的丝路要冲——沙州和瓜州(今敦煌县和安西县)——古敦煌郡,以及莫高窟、榆林窟等)佛教胜地就在西夏的版图之内.那么,西夏是什么时候占领敦煌的?西夏对敦煌的建置、政策是怎样的?经济、文化的建设成就又是如何?……这不仅是研究西夏史的必要课题,也是研究敦煌史的重要课题.但是,对于这些课题,或者众说纷纭;或者尚未很好研究,这主要是材料太少的缘故.最近,借筹办日本邀请的《敦煌·西夏文物展览》的机会,我将手头积累的资料加以比较、研究;也看了一些新材料,有些心得,现提出来,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西夏龙(洛)族试考——兼谈西夏遗民南迁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聂鸿音教授连续发表了两篇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章:《勒尼——一种未知的古代藏缅语》和《藏文史籍中的木雅诸王考》。前者根据研究西夏文献《月月乐诗》的用词对应,提出西夏曾有一种所谓勒尼(lhe dzi)语今尚不为人所知;后者根据藏文史料《系谱表》考证了西夏几代皇帝的藏文称呼,特别是从语文学角度证实西夏末帝李(目见)就是藏文所称托吉(多吉贝)。两文皆言人所未言,读后颇受教益。 在我看来。更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实有助于究明西夏主体民族的成分和族源,并解决西夏史上某些久悬未决的疑难,例如西夏遗民南迁问题等等。本文的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