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问题.当前文化全球化存在着由一国或几国推行的全球化文化与多国平等商量而确定的全球化文化之双重逻辑,并且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前者成为现实文化全球化过程的强音.全球化文化既不应是单一的也不应是异质的,而是一体中的多样化或多样中的一体化.要建立自由平等的全球化文化,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改变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秩序.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视界中的自由与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思想文化发展脉络中,自由与平等历来被人们所关注。近代西方思想家认为,人们只要得到自由,就获得了同样平等的权利。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无疑是重视自由的,但在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上,他们完全不同于一切旧自由平等观论者,认为自由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自由,如果没有物质条件的平等,自由权利就是一纸空文。同时,他们也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虽然消灭了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但也并不是“自由”、“平等”的天然王国。  相似文献   

3.
西方经济自由主义推崇自由的实质在于主张对自由进行平等分配,但是其将自由与平等割裂,认为存在独立于平等的经济自由权利,甚至可以为了自由牺牲平等,造成了二者的虚假对立。德沃金反对将自由与平等视为相互独立的传统观念,认为应该区分禀赋与志向,真正的平等要求在禀赋方面做到平等,同时尊重人们的志向,即“钝于禀赋、敏于志向”。经济自由主义只要求平等的自由,而任由禀赋影响人们的命运,这种“敏于禀赋”的主张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自由的意义在于使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政府有义务平等关切每人是否过上美好生活;平等不能靠机械平分财富来实现,必须赋予人们充分的经济自由才能实现资源平等。可见,自由与平等并不冲突,自由是平等的本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而不是某种特定状态 ,尽管实现自身增殖的冲动和欲望曾使资本主义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启动力量和操纵者 ,但这并非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前景是资本主义全球化 ,恰恰相反 ,经过主权国家的求同存异、相互竞争、平等互动的过渡阶段 ,国家和市场最终将被劳动者的自由联合体所代替  相似文献   

5.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既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关注的核心问题,更是马克思建构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理论的主要向度。马克思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内含三重意蕴:其一,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具有社会历史性,这与人类社会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性"阶段、"物的依赖性"阶段以及"个人全面发展"阶段相一致。其二,实质自由的获得以实质平等的实现为条件。所谓实质自由,指的是自主活动,即自由自觉的劳动;所谓实质平等,指的是经济平等,即人们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其三,实质自由与实质平等的统一以生产力的大力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为基础。这对我国新时代处理自由与平等的关系,进而推动美好生活的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实现两性基本权利平等是男女平等的核心内容,权利平等还可以引出两性之间机会平等.男女平等理论需要自由对平等作出必要的制约和限制,在强调权利平等的同时,也必须关注女性自由的实现.男女平等实质上是平等与差异统一之上的性别公正,它一方面肯定在同一性基础上的权利平等,同时另一方面也考虑到差异性上的分配结果的平等,以结果平等为目标来保障妇女权利,其关键就在于弥补妇女因其不利地位而失去的平等,使妇女得到与男人平等的发展机会.性别公正是在保障两性基本权利的平等上的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自由与平等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占美柏 《江汉论坛》2004,3(2):123-126
迄今为止的宪法变迁和经济全球化进程是相契合的。第一轮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近代宪法的产生,第二轮经济全球化促成了近代宪法向现代宪法的转型,第三轮经济全球化促成了现代宪法向当代宪法的拓展。在这一过程中,基于不断流变的历史与现实情境,宪法在价值指向上由坚持个人自由向强调社会平等、制度民主发展,在职能定位上由政治统治、社会控制向社会协调延伸,在职能模式上由防御型、整合型向回应型推进。  相似文献   

8.
宪政关注自由,民主倾向平等.问题在于:内蕴不同价值取向的宪政与民主是否割裂了自由与平等之间的价值关联?从两者发源的理念分析,古代自然法与契约论传统确立了对自由与平等价值的超验信奉;从两者经典作家的文本分析,洛克与卢梭都不否认自由与平等价值的内在统一;从两者政治实践的层面分析,雅典的民主实践与英国<大宪章>的历史演进都勘验了自由与平等价值的内在关联.人们之所以将宪政与民主所蕴含的自由与平等价值予以对立,根源在于自由或平等"一元论式"价值观的作祟.  相似文献   

9.
一在人类价值领域中,从来就是一个“悖论”成堆的地方。作为商品经济社会一种片面的、理想化的反映,人权在根本理论上存在着一系列“悖论”,其中包括: 1.“平等悖论”,即平等原则时时处处总要面对着非平等和不平等的现实。甚至平等本身便导向非平等和不平等。恩格斯称之为“平等仅仅存在于同不平等的对立中”。这就是说,在人类社会中,任何现实均是平等与不平等的对立统一。2.“自由悖论”,即任何现实的自由总伴随或导向它的对立面——非自由和不自由。既然商品经济本身不仅仅具有自由平等性质,而且具有自由平等的对立面的性质,它是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现时代的一种普世性经济体制。它是人类历史上世代追求自由与平等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形式的结晶。这种经济形式使过去时代的形式上的自由平等变成了实质性的自由平等,而其内在固有的制度正义原则和交往行为正义原则更是对自由与平等价值的彰显。  相似文献   

11.
契约本性是自由的,平等是契约自由的前提和必然要求。中国古代契约充斥着大量反映契约自由和平等的套语,这些语汇与当时的刑事、民事法律术语及政治语汇的精神一致。古代中国存在着权力、身份所不能决定的东西,这就是契约的自由与平等。古代中国政治、社会与家族内部等级上的差异,并未消灭经济生活中契约的自由与平等。缘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家庭伦理生活与经济生活不同,古代的中国也是一个契约社会,契约本身也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契约本性是自由的,平等是契约自由的前提和必然要求。中国古代契约充斥着大量反映契约自由和平等的套语,这些语汇与当时的刑事、民事法律术语及政治语汇的精神一致。古代中国存在着权力、身份所不能决定的东西,这就是契约的自由与平等。古代中国政治、社会与家族内部等级上的差异,并未消灭经济生活中契约的自由与平等。缘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家庭伦理生活与经济生活不同,古代的中国也是一个契约社会,契约本身也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在《正义论》第二编中,以平等的自由为切入点,考察正义原则所产生的义务和责任。他首先用正义原则四个阶段的序列来阐明平等的自由是否可能以及如何可能,然后阐释了两个正义原则必须同时运用,才能确保对自由与良心的平等自由实现。同时,他强调,相对于平等而言,自由更具有优先性。在此,罗尔斯对正义原则的运用,就体现为在自由得以保障条件下的实现平等的一种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4.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现代性论题,这一论题在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下获得了真正的理论意义。孟德斯鸠在对不同政体类型的比较中确认了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差异。根据自由较之平等更具“现代意义”,他提出了自由高于平等这一基本的政治价值论主张。为了保护自由,他设定了制约权力的规则。从孟德斯鸠到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沿着一条从追求民主政治到寻求社会主义的轨迹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马克思的人性尊严理论,对全面理解、丰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有一定意义。马克思认为,人性在本质上是自由自觉的、和谐的、道德的,是社会关系的最高价值尺度。人性尊严以一切人的经济、社会地位的平等为基础,以人类自由自觉尊严本性的回归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容。当然,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还必须辩证看待人性尊严的私人特性和寻求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结果平等与机会平等的均衡配置,实现个人自由与类的整合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近代法中,契约作为媒介交易的工具曾经一度承载并彰显着民事主体对自由、平等的价值诉求,自由和平等也由此成为近代契约的精神内涵。但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契约平等的形式结构开始走向失衡,契约也逐渐偏离自由、平等的精神内涵,并异化成为强势主体对弱势主体进行强制与歧视的工具。于是,为了寻求对异化契约的矫正和复归契约的自由、平等精神,实质正义成为现代契约法和契约制度的价值诉求,由此开启了对异化契约的矫正与回归之路,并实现了契约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有机衔接。  相似文献   

17.
法国大革命打破了启蒙思想家关于各种政治理念和谐并存的神话,在现实层面暴露出民主(平等)对于自由的压制而产生的多数暴政。托克维尔在对美国的民主实践的考察和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中,重新阐释了民主制度下的平等与自由两种理念,提出要在自由中享有平等,在平等中自由地生活,从而解决了这两种政治理念的冲突问题,最终形成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哲学理路。  相似文献   

18.
法国大革命打破了启蒙思想家关于各种政治理念和谐并存的神话,在现实层面暴露出民主(平等)对于自由的压制而产生的多数暴政.托克维尔在对美国民主实践的考察和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中,重新阐释了民主制度下的平等与自由两种理念,提出要"在自由中享有平等,在平等中自由地生活",从而解决了这两种政治理念的冲突问题,最终形成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哲学理路.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诚信与契约社会的内涵和特征,并从市场主体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改革社会政治构架并建构体现平等、自由、民主精神的公民社会、改革观念文化结构并建构诚信与契约精神的社会供给机制、人的交往关系的发展、人的能力和自由个性的发展等方面系统论述了构建诚信与契约社会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同时探讨了我国当前如何构建诚信与契约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普世价值是新全球化时代体现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具有普遍有效性的精神意义共在,它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虚假意识形态有着本质区别。其内涵主要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最低限度的全球伦理共识,环保、和平、发展价值,正确理解的人道、自由、平等、民主价值,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终极价值关怀。全球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真正实现普世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普世价值的实现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