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书写具有典范意义,这种典范意义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书写什么”和“如何书写”两个问题上表现出来。在“书写什么”方面,冯契的回答是既要书写化为近代传统的哲学“革命”,又要书写化为哲学问题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问题,两者并非彼此对峙,而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书写同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在“如何书写”方面,冯契的回答是采取“同情的了解”书写方式和反思的书写姿态。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近代哲学史的书写比古代哲学史的书写更能体现冯契自己的哲学风格和书写理念。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2002,(4)
华东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 ,创建于 1 951年 1 0月 ,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 ,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 ,在大夏大学的原址上创办的。 1 972年华东师范大学曾与上海师范学院等四所院校合并 ,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 978年 ,各校相继恢复 ,华东师范大学也于 1 980年 7月恢复原校名。学校现有人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外语学院、商学院、法政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 1 3个全日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哲学史与古代哲学史比较,有它自己的特点。对此我们有些不成熟的看法,现在提出来,求教于读者同志。 (一) 中国近代哲学史是围绕什么主线而展开的? 从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近八十年的中国近代史,其思想文化战线的主题是西学和中学、或新学和旧学之  相似文献   

4.
杨国荣,1957年生于上海,浙江诸暨人。1988年获博士学位,1991年由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8~2000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国际儒联理事,美国《比较哲学杂志》(Dao: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编委。1994~1995年、1999~2000年及2002年分别在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从事学术研究。迄今为止,在海内外已出版专著10余种,发表论文100…  相似文献   

5.
1919年,胡适出版了《中国古代哲学史》,开创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纪元”。以后,他又写了《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对中国汉唐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他也化了很大精力,写出了《记李靓的学说》、《王荆公的有为主义》、《戴东原的哲学》、《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颜李学派的程廷祚》、《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等一系列论文,却没有写一部系统的宋元明清时期的“近代哲学史”。如果我们稍加检点胡适“近代哲学”的著作,即可发现一个称奇的事实:他没有写过一篇直接论述宋明理学的文章。他的近代哲学文章的一个共同…  相似文献   

6.
<正> 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史,首先碰到了分期与阶段划分的问题。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索,以供讨论。一、中国近代哲学史的起迄时间现在学术界比较一致地认为,中国近代哲学史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因此,关于分期的上限问题,已不需要讨论。但对于中国近代哲学史的下限问题,有的划到辛亥革命,有的划到五四运动,存在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7.
《老子》一书,言简意赅,魅力无穷。 《老子》一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朽之作。 《老子》之所以堪称不朽,不在于它提供了或能够提供什么万古不变的哲学教条,而在于它首次提出并首次回答了几个意义极其深远的重大哲学问题。 一、略谈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史方法 在50—70年代,我国最流行的哲学史研究方法是“两条路线斗争史”和阶级分析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哲学史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而其弊端亦很严重。80年代以来,范畴史的研究方法突兀而起,涌现了许多以范畴史方法研究哲学史的论著。十余年来,我国学者在哲学史研究领域中运用范畴史方法所取得的进步与丰硕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哲学史研究中的问题史方法也在悄然兴起。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再版了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问题史)》”。1990年,方立天著《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发展史》由中华书局出版。张岱年在为方著写的序言中说:“近二三十年来,通史体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已经出版了十多种。但以问题为纲的哲学史尚属罕见。”应该承认,在颇长一段时间中,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问题史研究方法的“遭遇”是颇为“寂寞”和“冷清”的。 必须肯定,问题史研究方法和范畴史研究方法都是研究哲学史的重要方法,两种方法有着内在的紧密联  相似文献   

8.
1919年,胡适出版了《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从而开创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纪元”.然而,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纲只论及先秦古代哲学(故后改称《中国古代哲学史》).以后,胡适又写了《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对中国汉唐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总结.而对宋明清的“近代哲学”,胡适没能写成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但他化了很大精力,写出了《记李觏的学说》、《王荆公的有为主义》、《戴东原的哲学》、《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颜李学派的程延祚》、《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等一系列力作.然而我们稍加检点胡适“近代哲学”的力作,即可发现一个称奇的事实:胡适没有写下一篇直接论述来明理学这一中国哲学发展的“伟大时期”的重要文章.所有这些力作的一个共同宗旨都是反理学,所有这些力作中的主人公包括李觏、王安石本质上都是反理学的哲学家.由此便决定了胡适那融杂于这些著论中的宋明理学观的基本倾向:反理学.  相似文献   

9.
由四川大学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近代中国城市研究学术讨论会”于去年底在成都召开。来自京、津、沪、汉、渝等市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地方史和城市研究的60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应国家七·五重点课题“近代城市史研究”——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四个课题组部份同志于1988年9月上海座谈会上的建议举行的。会议以近代城市研究为中心议题,就近代城市研究的意义、内容和近代城市化、城市近代化、近代城乡关系、近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及其特点与  相似文献   

10.
《社会科学论坛》2010,(17):F0002-F0002
汪熙,1920年出生,安徽休宁人。1944年考取赴美,1947年在关国长春藤大学、宾夕法尼大学沃顿(Wharton)学院研究院毕业。1948年回国后,长期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关系史和国际关系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上海工商学院名誉院长。  相似文献   

11.
2012年8月24-26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哲史界开拓并推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研究。开展古代人生哲学的研究并非始自今日。本世纪上半叶,已有许多人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并取得可观的成果。《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于1986年和1988年召开“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的价值观问题”和关于“中国哲学史上的人生哲学”这两次夏季学术讨论会,对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开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此为界,把本世纪以来中国人生哲学研究的历史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别概括论述于后。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西方哲学参照系问题的探究,是以辨析和确认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目的为前提的。而中国哲学史的现实存在方式决定了中国哲学史的研究目的根本上既不是道统的传承和道统的现代复活,也不在于建构当代中国哲学,而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谱系的客观理解和如实叙述。在以此为目的的中国哲学史研究中,要对西方哲学实施彻底的现象学“加括号”程序,或者说,完全排除西方哲学的影响,是不可能的和不现实的。但西方哲学的思想、概念和框架也不应该成为我们理解和解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一把“尺子”;不过,把西方哲学作为“镜子”和“窗子”,对于我们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却可能是有益的和富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了一次空前热烈的教育学科教学大纲讨论会。从8月4日开始,到8月14日告一段落,历时近两星期。一共讨论和编写了三门教育学科的教学大纲:教育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和中国近代现代教育史教学大纲。讨论会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采用“四结合”(老年教师、青年教师、学生和实际工作者)和“三结合”(老年教师、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大协作方式按学科分为三组进行的。参加教育学组的有华东师大、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和合肥师范学院教师60人,上海  相似文献   

15.
六月卅日,广东中国哲学史研究会,就中国近代哲学史的分期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会者比较一致地认为,中国近代哲学史是从1840年开始的(上限)。至于到什么时间结束(下限)则看法不一,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中国近代哲学史是从1840年开始的(上限),到1919年结束(下限)。从1919年到现在是现代哲学史。其理由是:断代期限反映历史行程的飞跃,是渐进线中断的标志。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16.
现在大学哲学系讲授《中国哲学史》和科学研究单位对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基本上还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城市研究:一个朝气蓬勃的新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把注意力转向中国城市史,特别是近代城市研究领域。有志于城市史研究的不仅限于青年学者,很多成果卓著的老一辈专家也异口同声地表示:近代城市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五、六年以前,城市史还只是人们在学术会议上呼吁的题目,多数人认为城市史只是地方史的一个分支。随着国家社科“七五”规划把上海、重庆、武汉、天津近代城市研究列入国家重点课题,城市史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每年有成百篇城市史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社联副主席,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孙叔平教授的新著《中国哲学史稿》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的好评。教育部已确定将其列为大学文科教材,并于五月三十日至六月六日在南京就该书举行了一次讨论会。全国各地从事“中国哲学史”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代表及部分报刊、出版社的代表八十余人参加了会议,其中有知名学者、中国哲学史专家任继愈教授、冯契教授、严北溟教授等。在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党委书记章德同志致了词,他说:“《中国哲学史稿》是孙叔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大抵经过三个阶段:开始人们认为中国近代没有象样的哲学家,因此,中国近代没有成体系的哲学,这种意见至今仍有少数人坚持;接着,有人认为中国近代也有哲学,不过其体系是主观唯心主义;一九八○年前后,有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后,不仅指出中国近代有成体系的哲学,而且,认为中国近代哲学主流是进化唯物论。进化唯物论是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这个命题,是一个带有突破性的命题,标志着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新飞跃。但这个问题要成为科学的理论形态,尚须根据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进行具体的、充分的论证。一九八二年六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近代哲学史讨论会用了较多时间讨论这个课题。在讨论中肖万源、曾乐山、杨宪邦等同志,先后论证了进化唯物论。会后,肖万源和曾乐山同志进一步把他们的意见整理成文,今天我们发表在这里。肖万源同志不但根据自然科学和唯物论形态的辩证关系,论证了中国近代哲学的主流是进化唯物论,而且概括了进化唯物论的特点;曾乐山同志既具体论证了进化唯物论,又辩驳了一些流行性的误解。这两篇文章是几年来中国近代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们的发表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必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学术传真     
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三种模式周德丰、陆信礼在 2 0 0 4年 8月 1 0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 ,2 0世纪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大致存在如下三种模式 :一是本土化的研究模式。该模式是 2 0世纪中国哲学史学科最早的研究模式。其显著特点是基本延用传统的治学观念和方法治学 ,其代表人物有陈黼宸、陈汉章、马叙伦和钟泰。二是“西方化”的研究模式。其突出特色是“以西释中”,即参照借鉴西方学者研究哲学的观念和方法 ,运用西方哲学史的框架和模式来整理中国传统哲学的资料 ,其代表人物为胡适。三是“中西结合”的研究模式。其特色是不反对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