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析环境管理与政府行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加强政府的环境管理职能已日益成为各国政府有效地处理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我国政府也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关系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本文在此将就政府管理环境的必要性、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及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试论清代以来的矿业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环境保护曾在清代矿政论争中被提及。风水论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清初矿业的破坏性开采。清中叶以后,开禁矿业成为趋势,环保观念被官方拒绝,给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待至清末,西方矿业法中环保条款被移植到立法中来,但未及实施。而民国的矿业立法几乎对环保只字不提。由于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当代中国的环保理念在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的推动下逐步转变。环保立法逐步加强,矿业环保也渐有成效。文章主要对清代以来矿业与环保政策的史料进行了梳理,通过对清以来矿政演变的研究,以期对当代的矿业立法解决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难题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彭学农 《晋阳学刊》2006,1(4):69-72
以新制度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把生态问题简单地归结为产权问题,现代哲学则试图通过批判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崇拜来塑造人与环境的新型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把生态问题与现实的人的生存方式辩证地历史地结合起来,为当代世界性的生态运动指明了方向,为批判和扬弃经济自由主义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大经济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制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是追求GNP 的增长, 在这种狭隘的经济观以及与之相应的经济体制支配下, 经济增长中的负面效应被放大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体现的是一种大经济观: 在环境—资源、经济—社会的巨大关联网络中, 具体把握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制衡。实现人的资源观、经济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铸, 创新合理的经济体制与经济机制, 建构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首先要解决人与社会的矛盾, 否则人与自然的矛盾就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遭到1974-1975、1979-1982两次经济危机和石油危机的打击之后,从70年代初经济增长速度就开始下降,但东亚地区的多数国家仍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东亚地区各地尽管各自的社会制度不同,人口、文化素质、经济规模、资源、历史人文等状况各异,但东亚各国的经济发展仍引起世界极大的震惊,东亚地区经济已成为与北美、欧洲并列的三大经济圈之一.东亚地区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尽管有许多足可彪炳当代和激励后来的原因,但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吸纳了世…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不仅要协调好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且要协调好环境保护这一系统工程自身内部的各种关系,以达到环境保护的最优效益。加强对区域环境的协调保护对于搞好整个环境保护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探讨。区域环境的协调保护,是指在环境保护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保护某一区域的环境,而且注意保护与特定区域环境相邻的、在结构上与其系统联系的环境。如对某一区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可能导致水土流失,造成相关区域内的水灾、旱灾或其…  相似文献   

7.
宣兆凯 《学术论坛》2007,30(12):1-5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的环境政策与法规应建立在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即正确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基础之上.我国环境政策与法规已走过了近30年的路程,毋庸置疑,它们在环境保护,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来.经济目的性、分割性、应急型是当前环境政策和法规制订与执行中存在的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目标,环境政策与法规就应将生态系统平衡、协调的环境道德价值观作为思想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切实贯彻预防优先、生态补偿、生态责任的环境道德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8.
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条基本线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7年,这一问题主要是以讨论历史规律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形式展开。改革开放前期,学界一方面沿着以往的思路集中探讨了人的活动在历史规律面前有何作为的问题,另一方面则逐渐将论争的主题转向人的历史活动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关系上来,强调人的活动构成历史规律,而不是先行的历史规律制约人的活动。21世纪以来,学界进一步将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为以“历史”,即人的活动,为解释原则的唯物主义,并深入阐释了《资本论》以人的活动为实质内容所建构的“历史的内涵逻辑”,最终实现了从“规律制约活动”到“活动构成规律”的实质性变革。回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变革,就会发现,随着我国当代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势头令人鼓舞,日益显示出应有的主体性和原创性。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执法的经济与体制障碍及对策探析朱德明环境执法: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的最薄弱环节“立法是依据,执法是关键,监督是保证”是我国法制建设的经验总结。正由于这三个子系统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才推进我国环境法制的协调发展和最佳运转。基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相当...  相似文献   

10.
环境公益纠纷已逐渐成为社会化问题,公众要求建立环境公益诉讼的呼声也日益强烈。鉴于我国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对环境公益诉讼尚无明确的定位,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按照初始模式、过渡模式和目标模式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设想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环境保护市场化中的产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实质是通过市场使外部性内在化。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征税或被贴来矫正经济当事人的私人成本;二是总量控制,拍卖资源的空间使用权;三是产权界定,解决大家的事没人管的问题。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关键是产权,产权明晰和市场交易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从而可以解决因公共地的悲剧带来的环境污染;并有利于经济主体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是环境保护市场化有效运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自从1998年以来频频出现的各种灾害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工作,把环境保护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环境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管理的体系,加强城市、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改善.本文主要阐述了现有环保政策的局限,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的经验,以及我国政府应当采取的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环境保护及其机制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存在着土壤污染、流水流失、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全民整体性环境保护意识不高;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不合理等。在目前有了一定的有利条件和基本思路的前提下,构建农村环境保护体系及创新其运作机制已成为解决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特色的“持续发展”战略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战略80年代以来,人们对当代人类生态环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主张在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环境资源需求的前提下,寻求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道路,这就是现代人类进步持续发展的道路。联合国确认了“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要求世界各国采取措施实行“持续发展”的战略,以便使未来世界经济得以在持续的基础上发展。现在,“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主导潮流。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不仅尚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国内生态环境恶  相似文献   

15.
当代实践方式的变革引发哲学思维的辗转,经济问题亦变为哲学对象。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其蕴含深刻的生产思维变革,亦已成为研究当代中国人历史思维、哲学思维变换的重要线索。一个经济学概念已成为一个历史哲学范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大逻辑和微观错综结构出发,深刻把握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的矛盾运动,在问切经济的同时,也悉显哲学新思维。逻辑批判思维、非线性思维、发生学思维、主客交互思维、高阶共赢思维和大数据中介思维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哲学思维的新开篇或新洞彻。  相似文献   

16.
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环境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使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渴求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这种急迫不亚于对改革的期盼。正是基于这种紧迫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实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一味保护而没有发展,保护最终将无从着力;脱离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则是"竭泽而渔",一味发展而没有保护,发展最终将无从立足。而通过改革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积极应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联系起来,是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发展的。本期组织的由郭国庆等学者撰写的文章正是围绕着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解放的实质是人的解放。不同的历史时代社会发展的内容和人类解放的追求也有所区别。当今时代,人的解放追求呈现出明显的经济特征。经济上的发达与落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人与社会解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上由匮乏走向发达,由贫穷走向富  相似文献   

18.
有学者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环境问题已经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尤其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发生,使人们对环境质量的渴求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这种急迫不亚于对改革的期盼。正是基于这种紧迫性,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事实上,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一味保护而没有发展,保护最终将无从着力;脱离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则是"竭泽而渔",一味发展而没有保护,发展最终将无从立足。而通过改革现存的部分环境制度,积极应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新常态,并将环境保护与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行为联系起来,是可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共生发展的。本期组织的由郭国庆等学者撰写的文章正是围绕着上述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的。  相似文献   

19.
雅尔塔体制是当代世界史发展、演变的总框架,因而是当代世界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透彻阐释雅尔塔体制及其相关问题,是教好学好当代世界史的关键。本文拟结合当代社界文教学过程中的疑难,回答几个基本问题:一、关于雅尔塔体制的概念和内容虽然交界有人怀疑战后是否真有一个雅尔塔体制,但多数人对雅尔节体制的存在持肯定态度。并风雅尔塔体制作为研究当代世界史物基石、框架和出发点。他们认为,战时和战后,美苏围绕战后和平与世界总秩序问题,通过以雅尔塔体制为核心的一系列国际会议,达成的一系列谅解、协定、宣言、;公报及其它相关…  相似文献   

20.
试论环境经济理论的崛起和应用袁素兴(河南省新乡市社科联)环境经济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定义,前者涉及国民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问题,包括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和加强环境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以及研究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为环境经济管理提供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