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现代公民社会的构建问题成为中国学界近二十年来颇为关注的对象。儒家传统伦理思想资源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现代公民社会的构建亦是聚讼纷纭。本文主要基于中国传统“公”、“私”观念发展演变的视角,论析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仁”观念不仅可以有效参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建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弭现代公民社会型塑过程中社会与国家二元对立思维所致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2.
论废名早期小说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废名早期小说的美学特征张可喜废名在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奇才”、“僻才”,现代评论家刘西谓这样评价:“有的是比他通俗的、伟大的、生动的、新颖而且时髦的,然而很少一位像他更是自己的。”①读废名早期小说,觉得其真正的美学价值,在于他的禅道宗教哲学思想与古...  相似文献   

3.
周纪文 《阴山学刊》2003,16(2):5-12
周来祥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提出的“美是和谐”理论在中国美学界独树一帜 ,因而又被称为和谐论美学派。周来祥先生的和谐论美学思想体系包括了方法论和体系论 ,美学和艺术本质论 ,美学和艺术形态论 ,中西方比较美学研究和中、西美学史研究。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研究中 ,周先生始终坚持辩证思维和历史主义观念 ,理性精神贯彻如一。和谐为美是其思想的核心 ,三大美的理论是其精华 ,主潮风格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4.
和谐美学的理论特征———《再论美是和谐》自序周来祥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我在北京参加高校文科教材《美学概论》编写工作时,在对大量感性材料的考察中,升华出“美是和谐”这一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并在《美学问题论稿》、《论美是和谐》等书中作了初步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小说的诗化现象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小说诗化不仅有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 ,而且和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密切相关。本文以诗化小说为例 ,从哲学精神、美学观念两个方面探讨小说的诗化与我国文化艺术传统之间的关系 ,以揭示小说诗化的哲学基础和美学渊源。诗化小说不仅以诗意照亮人生 ,也以诗意的方式观照自然 ,这与中国哲学很大程度上是诗化哲学息息相通 ;在审美特质上 ,诗化小说与我国抒情诗的传统密切相关 ,诗化小说重视物我交融的主观体验 ,追求和谐含蓄的美感体验 ,讲究“言外之意 ,韵外之旨”的语言表达效果 ,切合我国古代诗歌美学的主要精神  相似文献   

6.
李岩 《北方论丛》2015,(4):29-33
在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如何较好地契合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复杂关系。文章从当代理论重构的意识切入,分析“文气论”的现代话语范式,主要涉及“文气论”的哲学根源,指出“文气”之清浊决定了文章的审美价值,物之美恶;在“文气论”中,蕴含着作者与文本、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个人气质与后天学养、内容与形式等诸多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无不彰显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突出特点———浑融性。文章关注从哲学和科学上的气论哲学到文学批评话语上的“文气论”这一生命美学范畴对现代话语范式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比西方传统美学中崇高与美的审美范畴对立,阐释“文气论”的普适性价值及其合理性,使其现代阐释及美学重构成为可能,并为建立跨文化的美学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剑澜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84-203+208
中国现代美学起源于清末民初新旧文化更替之际,以“立人”为主旨。这个“人”不是传统宗法伦理关系中的人,而是现代意义上的个人主体。20世纪初,王国维热衷于德国早期审美论哲学,积极引介康德、席勒、叔本华等人的美学思想,尝试用这些外来思想会通中国传统审美经验,同时结合经验论观念以针砭时弊。王国维在主体论视野中进行的美学探索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真正开端,他构建的审美理想论、艺术本体论和美育论框架对后世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新儒家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审美化的思路也可以追溯到王国维早年著述。百年来中国文艺思想长期陷于自律与他律之争,而关乎人性、人道的美学立场始终存在着。今天,从观念史角度审视中国现代美学问题的缘起及其流变,既是为了正本清源,也是为了重续美学的人文之思。  相似文献   

8.
现代美学的发展离不开试验与实证方法,实践美学也不例外。西方实验美学的三种理论模式与中国古典美学、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观点密切相关并相互对应:心理动力学模式—中国古代的“心动说”—高尔泰的主观论美学;行为主义的S→R模式—中国古代的“物动说”—蔡仪的客观论;完形心理学的“异质同构”模式—中国古代的“心物交融说”—朱光潜的主客观统一论。在此复杂的理论博弈中,实践美学不仅用“实践一元论”解决了哲学美学中长期以来纠缠不清的心物关系问题,而且用历史和逻辑、共时与历时相统一的方法将试验心理学与审美人类学结合起来,从而使自身建立在更加坚实的实证基础上。当前有必要重提实践美学的实证方法,以抵制美学玄学化的倾向,并对种种美学神秘主义观点进行祛魅。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泛神论本质上是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泛神论本质上是美学,其最大特征与魅 力,是其将本体“神”泛化为“自然”与“自我”,用以论说人的本质存在与宇宙存在的同 一性,用以消解个体与整体、有限与无限、存在与本质的对立。与其说它是在讲本体论、认 识论,不如说它是在讲境界论、审美论。它不仅是一种诗性思维方式,而且还涉及到人的诗 意栖居、审美解放等一系列美学课题。  相似文献   

10.
在庄子美学思想中,“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不仅体现出其美学思想不同于现代西方主客二分认识论下美学的涵义,而且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强调“天人合一”、追求“物我两忘”审美境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和”与和谐是中西美学始终关注的问题,它们都是在美学理念的滥觞阶段便被提出来,做为美学起始阶段的主要范畴,虽然它们还没有完全成熟和系统,但它们却决定了中西美学未来的取向。本文选取了中国先秦与古希腊音乐和谐观念这一切入点,试图从和谐入手,探讨中西音乐文化源头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空间转向”对现代学术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和西方都有其理论话语.西方的认识论哲学和现代性进程很大程度上遮蔽了空间本体的话语言说;而中国古典美学是空间性美学,在传统文论、文学、哲学中对“空间”的体察和钟情俯拾皆是.整个古典美学从文艺活动到艺术思维,从诗性话语到思想传统,都体现出浓厚的空间特质,主要表现为“散点流观的审美表征”、“境由心生的主体空间”和“诗性同情的空间思维”.古典空间美学的精神实质和方法论价值在现代美学建构中继续发挥作用,经由“体验”为核心的美学方法论到“同情”的普遍性原则,再以“反思”的形式进行检验,形成了“体验——同情——反思”的方法论模式.而这一方法论有效弥补了现代美学哲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论的弊端与悖论,最终通达美学本体特质的审美至境与古典梦回.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他的美学研究注重人生和启蒙问题 ,在借鉴西方现代哲学美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建了具有现代性意义和本土内涵的中国现代美学。这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 ,王国维强调西方现代哲学是“形上之学” ,提出了“学术独立”和“审美独立”的观点 ,赋予中国美学以现代哲学的思维品格 ;第二 ,王国维把“人生”作为美学研究的出发点 ,提出了审美“无用之用”说 ,创建了具有现代人本主义意义的人生论美学 ;第三 ,王国维以强烈的本土问题意识和开放的学术视野 ,沟通中西、古今之美学思想 ,创立了独特的“阐发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界早已将克罗齐当做无可置疑的表现论代表,而海登·怀特对克罗齐的把握更具启示意义。克罗齐语言学、美学祈向着语言和艺术品生成中的“诗意”而不是呆滞不变的“语法”,是既强调“审美活动是赋予形式而且只是赋予形式”,又立足于言说者、创作者赖以不断创造出新“形式”的生命“实体”的。感性的表现与被表现的虚灵之真际之间的张力的被发现,使克罗齐的表现论语言学、美学露出了一道裂隙。  相似文献   

15.
基于和谐思想的管理美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管理中和谐思想的注入和强化,使和谐成为现代管理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和谐管理引致管理之美的产生和发展,管理美学的建立不仅为各种管理理论之间的整合提供了一个通用的理论接口,使管理理论的整合成为可能,而且将美学思想应用于管理活动,将使组织内外部达到和谐统一,促进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转型的历史语境中,接受美学扬弃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实现从自律论美学传统向交往论美学范式的转换位移,其不仅在艺术传播学层面上超越了传者中心和受众本位的片面主体性,而且在美学向度上跨越精英主义历史传统与平民主义现实精神的二元对立,初步建构了主体间性的审美交往本位观.  相似文献   

17.
评新时期文学理论中的“审美论”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审美论”是众多看待文学性质和价值的观点和方法之一。从历史上看,“审美论”是从外国引入的一个术语,在英语里是aestheticism,国内多译作“唯美主义”。然这种译法容易产生误解,似乎aestheticism是只追求美而不顾其他的“主义”。事实上,“审美论”的基本特点是从审美范畴出发来认识和评价艺术。文学审美论的基本信念是:文学的主要属性是审美性,文学的根本价值是审美价值,具体体现为唤起或提供审美经验。以现代美学为基础的文学审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企业制造的产品应该是美的。美的东西首先表现在感性直观形式上,它具有匀称、悦目、和谐和色彩鲜艳招人喜爱的特点。社会主义企业的全面管理应包括管理美学这个重要组成部分,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产品。现代企业的产品竞争意识不仅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竞争意识,而且还应包括产品的审美竞争意识,即是说,企业的产品不仅应有实用价值,而且应有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充满复杂性的网络社会的崛起,数字化社会的和谐建构便成为一个“合理的命题”。本文在现代社会理论的基点上,将对数字化社会的和谐建构的意义、现象和特征以及途径诸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以此来回应当代社会所面临的、来自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及其技术理性的种种挑战。为了促进数字化社会的和谐发展,不仅需要个体的适应,而且也需要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20.
魏晋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嵇康,不仅在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上颇有建树,而且在音乐上也深有造诣。他的《声无哀乐论》,就是一篇在当时音乐理论领域反对“名教”,阐述自己音乐美学思想的著名论文。南齐王僧虔在《戒子书》中说过:“才性四本、《声无哀乐》,皆言家口实。”(《南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