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参与是公共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广泛的公民参与是构建我国行政管理体系的政治基础,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公共决策参与有着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由于传统文化、公众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由此而来的诸多困境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氛围;强化电子政府的作用,公开政府信息;完善相关制度,拓宽公众参与决策的渠道,提高公众行政决策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迈进现代文明社会的阶梯,是实现主权在民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基础,是造就人民公仆的重要机制.构建政治参与机制,亟待解决4个问题提高公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提高政治参与质量的组织保障;确保公民拥有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选择权、批评权、监督权,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核心内容;以公民权利为本位重构法律制度,是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质量的法律保障;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功能,是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质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浅析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管理涉及社会中每个人的利益,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必然趋势。当下,在实现理性化、公平化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障碍,如经济、科技不发达,公众素质不高,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官本位意识的存在和制度性供给不足等。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制度建设的步伐,积极培育非政府公共组织,才能实现有效公众参与,使社会管理走向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常楷 《学术界》2007,(5):286-291
随着西方欧美国家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福利制度的全面落实,公众闲暇时间不断地增多,通过对西方欧美国家公众在闲暇时间从事政治参与的状况的考察,发现闲暇时间公众政治参与已经是这些福利国家的普遍的现象.闲暇是公众积极政治参与的必要条件和参与议题的方向,公众政治参与是闲暇的公共价值实践,是一种高质量、高水平的生活,政治参与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闲暇.初步探讨了闲暇与公众政治参与的关系,尝试着为普遍创建有闲的创新型社会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借鉴视角.  相似文献   

5.
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投资项目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推进公共投资项目决策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必须加强和完善我国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机制.文章通过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的一般理论分析,对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的进行了辩证思考;分析了我国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的特点及主要存在问题;提出加强我国公共投资项目决策公众参与的对策建议,以希对理论界和实务界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机制的完善离不开公民的政策参与。公民的政策参与.有利于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实现和扩大公共政策体系合法性基础;有利于促进公众监督及保证政策的公共价值。我国的公共政策制定机制存在以下困境:主体性困境、渠道性困境、信息性困境、组织性困境。对此,应提高公民自身的参与意识与能力;畅通及完善参与渠道;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迥异于西方国家的两面性特征,即一方面为广大网民提供了自由言说的平台,通过公共舆论监督政府等公共权力机关的运作;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为网络暴力等侵权行为及不实或过激言论的滋长提供了温床和土壤。以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为参照,我们可以勘定造成中国网络公共领域之两面性的根源:它的积极向面源于公众、高效沟通媒介与公共舆论的基本形成;而消极向面则源于理性反思、深度交流和批判性建言的相对缺乏。要处理好这种两面性,建构国家、社会和个人间良性互动的网络公共领域,应做到:进一步完善作为网络公共领域培育基础的经济政治生态环境;切实加强政府对公共舆论的引导和管理;不断提高公众素质,树立积极理性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建立健全政府和网民的长效沟通机制,彰显网络公共领域批判功能的建设性维度。  相似文献   

8.
低碳发展公众参与是践行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引导公众参与低碳发展可实行五大战略:1.利益激励战略:用补贴、税收等经济手段,激发公众自觉自愿参与低碳发展的积极性,调动市场力量,鼓励低碳生活;2.文化引导战略:通过媒体宣传、舆论引导、科普教育、专业培训、公益活动、榜样示范等多种途径,引导公众树立低碳意识,培育低碳文化;3.立法保障战略:以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明确公众参与低碳发展的权利、范围、形式和程序等;4.政治参与战略:在低碳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引入政治参与,从参与内容、参与主体、参与渠道和参与保障等方面入手,完善决策机制;5.社会协同战略:重视NGO作用,加大对NGO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提倡社会监督,发挥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环境公共事件频发。这一方面反映了普通公众对环境权益的关注和参与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公众在参与环境公共决策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和不足。对我国2005—2013年代表性环境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政治观念、制度供给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通过自我修正的方式化解公众参与困境。为避免付出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成本,重塑政治合法性,应从治理理念出发,以公共利益为基石,构建多元协同的治理结构,拓展制度化的参与渠道,培育组织化的参与表达机制,从而使环境决策更具有利益包容性、透明性和可问责性。  相似文献   

10.
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人民有权使政府以及他们的代表们同意接受公众的意志和意见.为了在社会成员不能普遍参与的条件下仍能实现较为普遍的政治参与,现代社会往往采用代议制.但是,体现代议制基础的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充分和有效地代表社会成员的现实诉求.作为汇聚人民声音的公共舆论,在政治过程中日益成为一支积极影响政治系统的力量.同样,现代社会奉行以规则行事的方式,使公共行政资源和行政官员的精力过多地消耗在维持公共行政的程序化、格式化等形式方面,而缺乏对社会成员诉求灵敏的和多样化的回应.只有公共舆论,才能在双重意义上既保证行政官僚对社会成员的有效回应,又保证行政官僚对规则的遵守.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90-194
作为重要的社会治理主体,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推动公民社会有序政治参与、改善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具有建设性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育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但在社会转型的新旧体制转换中,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原有体制的影响、新运行机制的缺失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已陷入体制性困境。培育和强化公众的公民参与意识,清晰认识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机制,提升社会组织的自主运作能力;取消社会组织的非竞争原则和跨地区限制原则,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创建社会组织孵化机制,构建培育扶持政策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法制体系,创新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机制,将是提升社会组织治理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强化了民众参与公共领域的意愿,推动社会参与平等化、信息渠道多元化、动员手段社会化、舆论监督网格化,为我国社会治理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一个有待开拓与完善的路径。但同时也对传统社会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体系亟待构建。凭借新媒体自身在工具意义、社会关系层面上的特征与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治理趋势的多重契合,对治理主体框架、受众框架、媒体框架以及线上线下的多元协同框架等宏观治理体系的子系统进行准确定位和动态完善,真正使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实践。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选择契合社会治理本质回归的动员话语,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与公众的能动力量,是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科学创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适度的政治参与对于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尤为重要。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关系网络等形式存在的社会资本能够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社会规范秩序以及公众参与网络,这就要求我们重视社会资本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培育社会资本,加强政府与公众的信任与合作;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培育公民政治参与的载体——第三部门,从而形成政治参与中的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颇受社会关注,并成为政治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公众参与地方立法会对民主建设、政府决策、公民意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不可盲目乐观。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存在缺陷,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程度不足,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不高,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成效也不明显。因此,构建完整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法律规则,完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健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焉耆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两大难题:投入不足与机制不顺;一对矛盾:“自上而下”的文化供给与“自下而上”的需求表达;双重障碍:文化人才匮乏与农牧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欠缺.健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保障文化惠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及需求表达机制,提升文化惠民工程实效;创新文化人才管理机制,不断提升“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6.
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专家参与增强了官员决策的责任心,促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当前专家参与呈现出"边缘化"、"空洞化"、"符号化"态势,导致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专家参与失灵.应加强专家参与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确保专家参与过程的充分公开透明,规范专家咨询论证程序,强化专家参与的角色和地位,构建政府、专家与公众三者良性互动的机制来完善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专家参与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7.
徐婷  王健 《理论界》2009,(6):37-39
公共领域作为一个介于私人领域与国家之间的公共交往场所,为公众自由发表言论、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一个民主化的平台.有效发挥公共领域的民主政治功能,关键是要抛弃自我中心的意识哲学范式,重新建立交往理性.19世纪以来,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模式已经逐渐瓦解,而20世纪后期出现的网络空间构成了一个全新的公共领域,是公共领域的又一次转型.在网络公共领域中构建主体性,使网络交往行为更加合理化,是现代社会值得人们关注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汉口中山公园的辟设,是市民生活与政府意志双重需要的结果.政府利用公园命名、空间部署、园内建筑、集会活动对民众进行政治控制和生活宣教;苦力、小贩、园商、青年男女、平民大众以公园作为参与社会生活与展示自我的舞台;部队、学校、教会组织等社会团体争相利用公园资源开展活动,使公园体现出充分的公共性.公园促使民众暴露在陌生公众面前,获得生活与感知的公共性;引起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培养市民公共责任感.公园的辟设也呼唤市民公德心与公众认同的养成.惟其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共同努力,才能使公共空间与市民社会生活变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政治参与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参与模式,把政治参与的主体局限在充满傲慢与偏执的当代人,政治参与的价值在于维护政治统治,政治参与这一活动也只是发生在公共领域的遵循既定规则的工具性政治实践.接踵而来的生态危机和代际矛盾宣告了这种参与模式的致命缺陷.生态文明的构建要求政治参与模式的转变:政治参与的主体应包含对自然和未来人的利益的肯定;政治参与的价值是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政治参与遍及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和自在世界;政治参与是依据一定规则而有效运转的政治系统的规则.  相似文献   

20.
由于社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形成城市化的格局.人需要交流与沟通,这就是公共空间形成的基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必然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传统的城市格局将受到冲击.围绕公共空间历史成因的探讨,回顾公共艺术发展的文化脉络,透析公共艺术与公众、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的关系,已经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