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当前普遍的信用缺失背后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中国历史上的大部分时期,经济上是自给自足,政治上集权专制,文化上等级观念浓重,根植于商品经济、以平等为核心的契约文化自然无法形成。解放后,长期的计划经济用命令和计划代替市场契约关系,许多契约原则被行政权力扭曲变形。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后,适应市场经济的契约信用体系远未建立起来,而原先的人伦信用体系已解体,信用体系出现转型真空,就使得信用缺失日益严峻。重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不能仅仅靠道德教化,更需要靠完善制度加以维护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转轨时期银企信用关系的扭曲 ,是银企金融交易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不完全契约、不对称信息和信用的次优博弈等市场缺陷的存在 ,银企金融交易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存在不可避免。目前 ,运用制度创新的手段 ,改善微观经济运行环境 ,加强银企信用的培育是解决银企债务风险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问题的制度经济学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本质上讲是经济主体间信用、契约关系的重建。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契约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等因素,破坏了市场健康运行。为此,在信用、契约关系的重建过程中,应加强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作为科技活动相关主体的职业信用,科技信用对于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完全契约理论看,科技活动中存在信用信息的不对称,这是导致科技信用缺失的客观原因。从不完全契约理论看,科技合同旨在规范科技行为,但也无法完全避免信用缺失。治理科技信用缺失,需采取包括科技合同管理、科技信用教育、社会监督机制等在内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5.
作为科技活动相关主体的职业信用,科技信用对于科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完全契约理论看,科技活动中存在信用信息的不对称,这是导致科技信用缺失的客观原因。从不完全契约理论看,科技合同旨在规范科技行为,但也无法完全避免信用缺失。治理科技信用缺失,需采取包括科技合同管理、科技信用教育、社会监督机制等在内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契约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经济信用问题,认为造成中国经济信用秩序紊乱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经济转轨时期产权不明晰导致的资金借贷契约非市场化,提出改善中国经济信用问题的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培育资金借贷活动的市场主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资金借贷活动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认为解决问题的思路应是建立和规范化运做信用中介机构,完善经济信用法规.  相似文献   

7.
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主体是各式各样的企业,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及中国经济将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高的程度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体系,我国企业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式。建立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显然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同时也是国内企业具备国际竞争力根本保障。就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建立现代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以及对其组织系统和功能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8.
契约内源于人的实践本性,内涵着功利性原则,自由平等、理性以及诚实守诺的精神.契约的精神和原则能有效地化解利益冲突,维持政治、经济秩序,促进人际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选择.要使契约精神由理论走向现实,必须建设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契约文化,使之内化为人民日常交往的价值原则和践行的合理化依据;外化为制度设计的理念,建构以契约为中轴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体现社会契约自由、理性、协商理念的宪政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9.
从人伦信用到契约信用--兼论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信用是一种契约信用.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过程的展开,我国的信用关系正在经历着由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人伦信用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契约信用转变的过程.由此必须以契约为轴心来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关系,才能建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规范化的信用秩序.  相似文献   

10.
行政契约缔结原则,是指导和规范行政契约缔结的原则,它具有解释和补充法定欠缺、弥补行政契约内容不足、平衡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以及控制行政主体在行政契约缔结过程中行政权力行使的多维功能。基于行政契约的行政性与契约性的双重特点,其缔结原则可分为共通性原则与特殊性原则两类,其中,共通性原则主要由公开、公平和诚实信用构成;其特殊性原则主要有平等、竞争和有限契约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11.
信用是保证社会经济交易顺利实现的基础。信用是一种社会资本。信用与契约、法律等共同构建起社会经济顺利运行的保护屏障。目前,我国经济交易中普遍性的信用缺失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梅因的“由身份到契约”运动的过程蕴含了民事主体由不平等到平等的转变,平等民事主体也成为契约自由的必要前提。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仅仅强调“契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时“身份”作为矫正契约自由带来的偏差的重要作用被认同。本文主要通过“由身份到契约”和“由契约到身份”的社会运动过程,论述我国民事主体制度平等价值在这样两个过程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不是不要政府的经济,而是要规范政府的行为,强化政府责任的契约型经济;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的核心,是国家、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支点,是现代信用文明的基石.提高政府信用的等级,关键在于建立契约行政,完善责任政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契约自由作为私法自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在西方早期的经济发展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加之社会问题的突出,到了现代市场经济时期,传统的契约自由思想已经死亡。现代意义上的法治环境中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内涵的契约自由,则以一种理性的态度诞生在私法领域,并展示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公共建设项目舞弊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外部治理机制的缺失、公共契约属性与市场契约冲突、市场契约参与主体的谈判优势与信息优势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与信息不对称是高校公共建设项目舞弊的制度性根源和契约性诱因,强化高校公共建设项目治理是解决建设项目舞弊问题的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16.
从"人伦"到"契约":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分析及法律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信用是建立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是借助于血缘关系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由人伦基础所构成的德性范畴,它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其信用文化,信用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契约关系之上,它强调的是规范和监督,体现了平等自由、等价交换和正当权利的法律原则。当代中国社会相对传统社会而言在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那种借助于血缘和熟人关系而形成的人伦信任心理和权利义务关系,均被由市场经济利益调整所形成的契约关系所取代,由法律调整的现代信用,完成了我国信用文化从"人伦"到"契约"的现代转换,进而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林产品营销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给林产品营销带来了很多风险,诸如:低质量林产品驱逐高质量林产品、林产品市场缩小或使市场不存在,等,制约了营销目标的实现。林产品经营者和政府,必须树立林产品品牌形象,创新林产品企业营销方式,构筑林产品市场营销预警系统与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市场信用机制建设,努力培育林产品企业的商誉,增强政府对林产品市场的服务功能,以防范信息不对称给林产品营销带来的风险,促使林产品营销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在允许需求预测更新且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研究了行业联盟契约优化设计问题。首先,研究了行业联盟集中决策时的最优契约。然后,在不对称条件下,探讨了行业联盟中生产商使用补贴函数时的最优契约及其相关性质。最后,在不对称条件下,给出了行业联盟中生产商采用风险分配比例函数时的最优契约及其相关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允许需求预测更新,存在信息不对称时,行业联盟中生产商可以使用补贴和风险分担的方法使行业联盟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9.
采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主要分析框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对农户如何才能稳定农地流转进行回答。从流转双方的目标函数分析获悉,农地收回成本是决定农户是否流转,以及是否稳定流转的关键因素。但是流转双方在此问题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即流入方信息多而流出方信息少。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农户的逆向选择行为,进而阻碍农户农地流转的稳定以及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目前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破解此困境主要有三种举措,分别是企业与农户签订书面契约、政府担保以及流转与用工捆绑。在对三种主要办法的用途与效果讨论的基础上,提炼出普遍意义上的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建议,分别是加强农户与企业事前沟通、构建农户与企业信任关系和完善相应司法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市场经济信用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是维系和约束经济主体之间特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反映经济主体对未来预期的信任和安全心理,具有资本价值的一种理念和行为准则。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信用制度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构成该制度的正式约束、非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方面。完善信用制度,应从消除信息不对称、健全法律法规、树立信用理念和健全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