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维持适宜人口容量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可能—满意度方法,选取6对12个指标,构建人口容量测度指标体系,预测湖南省适宜人口规模。以2015年为目标时间,通过对单个指标影响因素的可能-满意度曲线以及多个不同指标并合情景分析,计算不同情景下湖南省所对应的适宜人口规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湖南省适宜人口容量规模不同。受主要资源、环境因素制约,2015年湖南省较为理想的人口容量为5400-6058万,对应的可能-满意度0.8;湖南省人口规模在6553万以内,其可能-满意度在可以接受范围内,对应的可能-满意度在0.6以上。对比各指标因子的可能-满意度曲线,土地资源、能源供给和经济发展在同等情况下,人口承载力最低,成为制约湖南省适宜人口容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生态人口容量研究——以2002年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量,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模型叫做生态足迹模型,这是一种用来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学者纷纷开始将其应用于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而一个区域生态人口容量的确定取决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区域人口对生态资源的需求。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自然资源和人口数量的协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计算了三峡库区2001-2013年的适度人口,结合适度人口评价的3个指标体系,即生态、土地资源、 经济,设计了现状延续导向、 生态环境保护导向、 社会经济发展导向和协调平衡发展导向4种发展情景,通过情景模拟、GIS-ArcMap空间分析等方法,预测了三峡库区2021年的常住人口以及4种情景下的子承载适度人口和综合适度人口,比较预测的适度人口和常住人口,结果表明:未来三峡库区各区县适度人口和常住人口发展并不一致,存在巨大的差距,人口赤字和盈余并存,对待三峡库区的人口问题各地区应该认清自身发展的短板,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测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情景模式下的适度人口测算方法,从用地空间、可供水量、绿地指标、GDP和生态足迹五个方面预测了兰州市中心城区的适度人口与最大人口规模.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和用地空间对兰州中心城区人口客量规模的限制作用较其它因素强烈;中心城区适度人口为217.82万,最大人口规模为393.86万.2005年中心城区现状人口数已接近达到适度人口容量.  相似文献   

5.
人口预测是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陕西省汉中市人口预测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法、灰色模型法及回归分析法,对2015年汉中市总人口进行预测,并针对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预测所得汉中人口规模偏大,其原因在于生态足迹分析的本质——环境容量;灰色模型预测所得结果较为保守,其原因在于原始数据序列经累加生成后发展趋势稳定;回归分析预测结果居于二者之间,其原因在于综合多种不同的回归模型,人口变化发展趋势较为灵活。  相似文献   

6.
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指标,通过估算维持人类的自然资源消费和同化人类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面积即生态足迹的大小,并与给定区域的生态承载力进行生态盈亏平衡分析,来衡量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生态足迹方法从人类需求占用角度为评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提供了较好的测量方法。当一个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生态安全受到胁迫;当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产生生态盈余,此时认为该地区生态系统是安全的,人类的发展处于可持续状态。可见生态盈亏平衡分析可以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7.
多目标决策视角下中国适度人口规模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未来中国适度人口规模的基本判断是关系中国人口政策走向的根本问题,也是近年来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研究采用多目标决策技术中的"可能-满意度"方法(PS法),结合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提取经济、资源环境、人口动态发展及与其他国家人口对比等四方面中的13个指标,首先对单个指标影响因素的可能-满意度曲线进行分析;其次设计由不同的指标并合而成的8种方案,以2050年为目标时间点,计算每种方案所对应的适度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并分析对应的人口政策;最后对影响人口规模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在2050年应当达到的适度目标规模的取值范围为14.8亿至15.4亿之间,此时,可能-满意度大于0.74,人们的生活质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老年系数在0.226~0.236之间。  相似文献   

8.
生态足迹模型回顾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测度和比较人类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与其生态承载力之间差距的测量方法。运用该模型可以定量地评估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与人口数量之间是否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研究定量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生态足迹概念自提出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区域)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等诸多领域。由于生态足迹概念和模型提出与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该模型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模型静态性问题、生产力状况与土地合理利用等。在有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相关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下,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正在不断完善,其应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9.
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体系下,适度的人口规模及合理的人口产业结构将有效促进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本文以辽河源头区为例,采用多目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辽河源头区在四种未来发展方案下的水环境人口承载力,研究人口产业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节水治污政策偏好决策方案是辽河源头区在规划期内的最佳发展方案;该方案下辽河源头区2020年的水环境人口承载力为550.32万人,人口承载指数为0.90,规划目标在水环境承载力范围之内;可承载从业人口规模为302.68万人,人口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44∶19∶37调整到24∶25∶51,现代型人口产业结构将初见端倪是辽河源头区在规划期内人口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青海省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从生活消费入手,采用修正生态足迹模型,评估青海省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结果显示:2010年青海省城乡居民消费足迹小于人均生态承栽力,不存在生态赤字,但土地结构与生态承载力结构不对等.存在结构赤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足迹略高于农村居民,但全省城镇居民足迹总量低于农村居民:城镇不同收入组居民消费环境基尼系数小于收入基尼系数,消费占用生态环境资源相对公平;从消费项看,交通消费基尼系数最大,食品消费基尼系数最小。研究提出培养可持续消费观念,引导绿色、健康和环境友好型的消费模式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马晓钰 《南方人口》2005,20(4):57-63
在既定的生态承载力和既定的生活目标追求下,实际人口数量超过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必定产生一定的人口赤字.在对外界进口依赖不大的情况下,主要靠超额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本存量来承载这些超载的人口,因此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以新疆为例,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分析人类消费的供需矛盾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反映出新疆人口过度,人口赤字逐年上升.人口赤字以及由此带来的过度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剧.滥垦、滥伐、滥牧、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人类经济活动成为近些年来推动新疆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The Assumptions Underlying Eco-Footprinting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n essence, the concept of a person's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simple: it is the area of land needed to support permanently a specified lifestyle. But in practice eco-footprinting is more complex. I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to investigate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that complexity. We avoid discussion of a recent elaboration of eco-footprinting, namely including the sea as a component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the use of equivalence factors. The reason is that we see those changes as being less fundamental, and intend to cover them in a separate paper. The current paper—concentrating on the fundamentals—concludes that eco-footprinting is the best method available for making a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extent to which consumption, by a specified human population, is exceeding biocapacity.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采用相关经济数据.计算了1990-2010年工业化进程中长沙市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人均生态足迹,然后采用STIRPAT扩展模型,应用岭回归方法计量分析了人口、消费、技术及工业化水平对人均生态足迹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长沙市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人均生态足迹由1990年的0.7133hm^2增至2010年的1.3699hm^2。但自2007年以来.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速有所减缓.这与长沙市培养居民生态消费模式密不可分。(2)人口增长、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高导致长沙市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而人均万元GDP生态足迹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导致人均生态足迹的降低。为缓解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长沙应降低人口负荷,大力推行生态消费模式,推进工业化的成效,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通过研究历年人口、耕地、粮食动态变化情况,对定西市未来14年人口规模、粮食产量进行预测,进而分析计算未来当地耕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减轻耕地压力,缓解人地矛盾,保证粮食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Wilderness,a probe into "cultural carrying capacity"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opulation policy for human beings must be governed by a commitment never to transcend the cultural carrying capacity. Determining this capacity is a problem in values. As concerns material goods, the cultural carrying capacity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quality of life demanded. Inherently scarce goods like wilderness, which can be enjoyed by only a few, pose this ethical problem: can we agree on a basis for choosing an elite, or must we, like the French revolutionary Gracchus Babeuf, insist on equal distribution even if the only possible allotment is then zero? If we reject Babeuf we must recognize that the maximum population cannot be the optim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