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马克思提出的希腊艺术之有“永久的魅力”问题,学界有两种代表性看法,一种看法是希腊艺术之有“永久的魅力”在于它真实再现了当时的时代面貌,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在于它充分完满地再现了“人类的生命本体内容”。本文认为两种看法各有缺陷,并提出一种新的理解,即马克思关于希腊艺术的永久魅力是就人的本质的一般精神意义上而言的,它是对前人尤其是席勒的观点的批判继承,有着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内在基础,甚至带有向未来共产主义展望的历史意味。  相似文献   

2.
过去,一般论者都认为朱光潜的前期文艺观①是“超现实”、“超功利”的,认为他一向“鼓吹艺术对现实与功利绝对超然”,“竭力否定艺术与现实、艺术与政治的联系。强调文艺“超现实”、“超功利”的一面,在朱光潜的前期文艺功利观中确实存在,这在当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产生过非常消极的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3.
治墨学者多知欒調甫先生是現代“墨师”之一。欒先生对墨子的研究多創見,我写“墨家形式邏輯”一書时,曾受到他的启发,可是欒先生的著作,我只讀到他编的“墨辯討論”,頗以为憾。最近人民出版社重印欒著“墨子研究論文集”,亟买一讀,觉得这集子虽系三十年前的旧作,然对有志于整理和发揚祖国  相似文献   

4.
<正> 对王守仁哲学的评价至今争讼不已。贬之者认为,它“把主观唯心主义发展到唯我论”,“他的‘理论’具有健全常识的人是难于接受的”。褒之者认为,它“从唯我论走上了泛神论”,“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用人文主义反对僧侣主义的斗争创设了理论前提”。“高扬了主体性原则”,“蕴含了当代哲学主题”。这些论点是可以商榷的。1 王守仁哲学方法论“主一”,“一”,是“完完全全”的、无限的本原,是“与物无对”(《传习录》下)的、绝对的本体。“多”,是派生物、现象、功能、部分、特殊性。一派生多的过程,是“一分为二”(《传习录》中)和“理一分殊”“一  相似文献   

5.
分清是非,坚持原則,实事求是評价文艺作品,对任何一个文艺評論者来說,都是极为重要的。这是因为,一篇文艺評論文章,不但使作家本人直接受到影响,連广大讀者也会受到影响。好的作品,由于評論者的推荐,广大讀者会在爭先閱讀中受益;有害的作品,經过評論者指出,讀者也可以事先防止,免受毒害。所以,文艺評論者的工作既要对作家負責,又要对广大讀者負責;既要鼓励作家肯定成績,精益求精,又要帮助作家认識自己作品的缺点和錯誤,好好改正。可惜,有些同志所持的态度并不是这样。他們对于不好的作品,也是尽量美化,大吹大棒,这种态度,不能认为是严肃的。  相似文献   

6.
“样板戏”与法国“新古典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多年来,理论界和批评界一直对“样板戏”问题保持着沉默。然而在理论界和批评界之外,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所谓“样板戏”,无非是江青一伙搞的“阴谋文艺”,因而它也将随着“四人帮”的垮台而永远退出艺术舞台;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无论江青一伙从主观上如何利用“样板戏”,作为中国古典戏曲的改造与革新,“样板戏”本身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因而它还会焕发其旧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学乃至整个艺术的创作方法问题,现在,有种说法颇有影响:“社会主义文学就其实质而育,已经不再是以一种创作方法为标志的文学体系了,而是以多样的创作方法统一于现实主义精神的崭新体系”。我们认为,这个论断的前半部分讲得有道理,社会主义艺术(包括文学)已经不再是以一种创作方法为标志的艺术体系了。但是,我们又认为,这个论断的后半部分欠妥当。不能以“现实主义精神”这个概念来对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进行总体意义上的把握”,也不能认为社会主义艺术就是一个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标志的体系。我们的理由是:社  相似文献   

8.
谈文風     
一个学有專長的人寫学術文章,总希望更多的讀者能够看得懂,至少是在一定的讀者層中引起兴趣,了解自己的論点,并且有所收益。絕不会有这样的作者,一开始寫文章,就下决心讓讀者看不下去。从“百家爭鳴”的方針提出后,独立思考和自由討論的新風气逐漸地樹立起來,学術界的确比以前活躍得多了。这种可喜的現象,值得我們鼓掌欢迎。但是,还有許多学術論文是不能令人滿意的。除开内容以外,在文章的寫法上,一般的犯兩个毛病:一是冗長,一是枯燥無味。因此,讀者只有兩种选擇:不是干脆不看,就是硬着头皮看下去。干脆不看,当然是对作者最大的諷刺;硬着头皮看下去,也就說明  相似文献   

9.
《文史哲》1962年第6期上《讀齐民要术札记》一文,对《齐民要术》中若干字作了精湛的解释,是无可置疑的。其中有二处似乎还可以商榷,現在写出来向任先生和讀者們請教。一、关于“勃”。勃有二义:一是粉末,一是泡沫。前一义就是卷9《餅法》篇的“勿著勃”、“簸去勃”等,均指粉末;至于《煑(米冥)》篇的“勃”字,则指后一义,字亦写作“浡”、“渤”、“餑”。馬融《广成頌》:“黄尘勃滃,闇若雾昏。”还是指尘末,但已經用含有水气的雾来形容。《汉書·揚雄传》的“不嶕嶢则  相似文献   

10.
我国艺术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颇为引人注目的新理论,即“意象艺术”论。认为中国传统美术是“意象艺术”,其思维方式为“意象思维”,其造型原则是“意象造型”,中国来的美术也是“意象艺术”。本文认为:任何有价值的艺术形象的创造,都不是对客观对象原封不动的、机械的、纯客观的再现和模仿,而是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反映和实际的加工、改造及创造。在这种艺术反映、创造的过程中,审美意象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美术可以采用“意象造型”原则,但不能说“意象造型”就是表达中国人物画乃至整个中国美术特征的概念,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及在艺术形象物化过程中存在着极为丰富的因素,在这许多因素中,意象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本文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在艺术创造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小小说谈片     
小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近年来,越来越在文坛上崭露头角,显示出它不可忽略的艺术魅力。小小说的称谓很多,如“一分钟小说”、“一袋烟小说”、“微型小说”、“迷你小说”、“超短篇小说”等等。小小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评论家众说纷纭。美国著名评论家、微型小说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认为小小说有三个要素:一是构思新颖奇特;二是情节相对完整;三是结尾出人意料。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认为微型小说是“对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某个瞬间、某个侧面的忽然抓住。”  相似文献   

12.
林希逸的《庄子口义》是第一部借评点之法研究《庄子》散文的著作,成就较高,影响很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林氏从字法、笔势、文法、起结、承转等文章学的角度对庄文特征进行了评析,认为《庄子》具有“奇特”的艺术魅力,“鼓舞变化”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艺术观察是艺术家对生活真实的把握的第一手段.过去我们对艺术观察的探讨,一般都只停留在单向的思维和静态的分析上,因此就难于看出艺术观察内部的一种具有普遍联系的复杂综合,进而把它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设想改变一下对艺术观察的分析的思路,即把艺术观察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考察系统内部的各种联系以及构成整体的结构和层次.经过考察,我认为艺术观察的系统性表现在:(一)艺术家主体接受被观察对象(即客体)提供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是艺术观察的固有本质,即自然质;(二)艺术家主体向对象客体投射自身的情感、愿望、理想乃至气质,这是艺术观察的  相似文献   

14.
讀了高亨先生对“詩經”中“陈风”“月出”篇的新解和他的几篇答辯文章以后,觉得还不无值得商榷之处,现在就把我的一些看法写出来,是否有当,尚望高先生和讀者們不吝賜教。高先生在为答辯王迺揚先生的批評而写给“文史哲”编委会的信中說:“我理解此詩的主要根据是此詩第二章說:‘佼人(忄刘)兮’。旧說‘(忄刘)好貌’。而陆德明“經典釋文”載詩經的古本(忄刘)作刘。”他认为“詩經的古本(忄刘)作刘”,于是便从“尔稚”、“尚書、“詩經”、“逸周書”等古籍中找出了“刘、杀也”的古訓,并又根据第三章的“燎”的本义是焚燒,从而便認为第一章的“僚”乃“繚”的借字,于是便構成了“  相似文献   

15.
李达同志所編“历史唯物主义講座”第三章是“批判资产阶級的社会学”。这一章作者尚未定稿。現經征求作者同意,我們在这里先发表第四章,尔后再登载第三章。特此敬告讀者。  相似文献   

16.
今年,我室的科研任务十分繁重,有的課題六月底就要求完成,时间短,难度高,但是任务必須完成。在这种形势和任务的面前,科技人員的思想面貌究竟怎么样呢?有些同志有“一讀”“二等”“三模仿”的思想:“讀”,就是要在资料讀全了再走出办公室;“等”,就是等最新的設备来了再动手干;“模仿”,就是資料  相似文献   

17.
艺术无规律     
本文认为:“艺术规律”是人们长期习惯使用的一个模糊概念。规律这一哲学概念用于艺术本身是一个错误的结合,是人类的一个失误。因为无人能对“艺术规律是什么?”作出明确而合理的解答。由于艺术是主观化的客观,是特殊形态的人为,艺术是可以超必然的自由王国,是自由的象征,艺术创造是个体活动,标新立异是艺术的生命激素,因此艺术无规律,艺术创作也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8.
党晴梵先生著“先秦思想史論略”(下簡称“論略”)是1959年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在“导言”中表明欢迎讀者的批評,所以我們提出一些讀后的意見,用資商榷。以古文字的考証方法代替历史唯物主义党先生是古文字学家,在“論略”全書里,用古文字的考証方法来解释事物、制度和哲学名詞的地方,真是触目皆是。我們認为,如果过分运用古文字的考証方法来分析思想史的  相似文献   

19.
潁上县半农半讀的新庙农业中学,是新庙人民公社集体举办的“学习在校,劳动在队;食宿在家”的走讀形式的初級农业中学。这所学校經历了由走讀到集中(学生学习、劳动和食宿全部集中在校),再由集中到走讀这样一段曲折道路。中間曾一度停办。复校后改为走讀,现在才固定下来。这种走讀形式,公社社員、特別是貧下中农社員  相似文献   

20.
卢静 《青海社会科学》2006,(5):96-98,142
《考工记》是古代关于百工技艺的文献,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然而,对这方面尤其是对建筑美学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对《考工记》进行研究,认为它体现了“正”美和“奇”美的辩证统一,并以“执正以驭奇”的审美终效,获得巨大的艺术魅力。它所奠定的重要美学法则,对我国建筑的设计与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