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质(the Thing)”是齐泽克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本文从三方面对其内涵进行梳理和阐释。首先,原质与对象a不同:原质是那个不可言说的内核,它是永远逃避符号化的本体;而本体论意义上的对象a则是对原质这个本体存在的理论追问。其次,原质与物自体不同:原质与主体的欲望直接相关,原质构成了欲望的对象-原因,而物自体是先验的、外在于人的,对主体来说,物自体是一种完全不可知的、异质性的存在;再次,原质/对象a不仅是欲望产生的原因,还是欲望的对象。总之,原质是符号秩序核心中那些不能被符号化,不能融入符号秩序的陌生的创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有关意识形态的幻象理论是齐泽克视野中非常复杂的核心理论。本文通过分析幻象在欲望图中的位置和对幻象公式的阐释,说明了幻象是对Che vuoi?的回答及幻象的结构是被阉割的主体(subject)对对象a的欲望;并且从幻象支撑现实、幻象结构欲望、幻象遮蔽不一致性等三个方面挖掘了幻象的三层含义,说明了齐泽克幻象的运行机制;阐述了他以幻象理论为核心的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莫雷 《晋阳学刊》2009,(1):68-70
阿尔都塞和齐泽克的意识形态理论都借鉴了拉康的思想,所以他们的思想存在着共同之处。区别在于阿尔都塞主要运用了拉康早期的镜像阶段的思想,齐泽克则主要运用了拉康晚期关于真实界的思想,由此出发,齐泽克认为阿尔都塞的质询理论并不彻底,他进一步发展了意识形态幻象理论。但是两者存在的问题也是共同的,一旦把意识形态的概念过度膨胀化,那么这个词也就失去了相应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赵伟  刘世衡 《北方论丛》2014,(4):124-129
意识形态幻象理论是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中最核心、最具独创性的内容,它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运作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这要归因于其思想土壤:拉康的欲望幻象理论。可以说,整个意识形态幻象理论都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对拉康欲望幻象理论的重释,是后者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创造性布展和开拓。因此,我们对齐泽克意识形态幻象理论的研究必须深入到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层面,要以阐释学的视角重新厘定二者的关系。唯其如此,才能准确把握该理论的实质与精髓,才能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阿尔都塞与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尔都塞在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的过程中,提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概念,进而探究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齐泽克借鉴拉康的“镜像”理论,探讨了意识形态的想象功能,揭示了“意识形态幻象”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关系,对阿尔都塞的理论作了必要的修正和补充。阿尔都塞与齐泽克在意识形态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动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新研究路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5-10
我很清楚面具是假的,但我仍然要戴着面具前行,而且总能找到戴着它的理由。对齐泽克来说,自为的意识形态就是不再以传统意识形态的作用方式来发挥作用的那种意识形态形式,它可以弥散在各种客观机制如经济机制和法律机制中来发挥作用。齐泽克的这种犬儒主义意识形态观的确突破了仅从"知"的层面来解读意识形态的思路,深入社会现实本身或者说人们的行为层面,挖掘意识形态的深层内涵。但其解读逻辑的最大问题是:用幻象的社会有效性取代了对它的历史过程性的研究,而恰恰就是在这种历史过程性中,幻象的社会有效性会不断地被解构和消解。  相似文献   

7.
周扬文艺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扬是我国现代以及当代一位具有特殊重要性的文艺理论家。周扬文艺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曾经被看作是他的整个文艺理论体系的核心。因此 ,为了认识他的文艺理论体系的特点 ,必须研究他的现实主义主张的特点。周扬的现实主义主张按其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周扬虽然 30年代就向中国介绍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口号 ,但正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体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特点 ,使得他的现实主义主张具备了自己的特点。建国以后 ,周扬致力于按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出种种解释和“规定” ,从而在文艺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上 ,进一步确定了他的现实主义主张的特点。第二阶段 ,1 958年周扬对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口号的阐释 ,跟当时要在中国建设共产主义文化的认识是相联系的。它导致了现实主义的严重削弱 ,而“现实主义深化”的提出 ,正是对它的反拨。周扬的现实主义主张跟胡风、冯雪峰的现实主义主张的歧异 ,乃是对文艺与政治关系认识的歧异的一个集中的表现。第三阶段是进入新时期之后 ,周扬经过对 1 7年的反思 ,在现实主义问题上认识有所变化。他强调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认为这在文艺的各种外部关系中是基本的、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齐泽克认为意识形态是构建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从现实、幻象和无意识这三个核心概念分析齐泽克意识形态概念的特定内涵,从中可知意识形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虚假意识",而是一种社会存在。齐泽克给予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存在的关系以新的理解,但也把意识形态的作用无限夸大了。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9.
莫雷 《理论界》2008,(3):99-100
齐泽克试图通过结合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提出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齐泽克通过分析商品拜物教,揭示出意识形态的不完整性,征兆就是颠覆意识形态普遍性的崩溃点。他不同意把意识形态看作虚假意识的看法,他认为意识形态是构建社会现实的无意识的幻象。意识形态的幻觉不是定位于"知",而是定位于"行",信仰和服从支撑着意识形态幻象。  相似文献   

10.
11.
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理论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必然有其独特的学术品格,即"自性".但是来自社会价值观念与文学活动现象两个方面的"召唤"使得文学理论在"价值中立"与"价值介入"之间徘徊不定.本文即通过剖析这两种"召唤"所形成的紧张关系来探讨文学理论的"自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何群 《社会科学》2003,(4):125-128
为推进多元对话时代中国文艺学的创新发展,并对钱中文文艺理论进行深入研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理论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文学院与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和山东师范大  相似文献   

13.
“理论之后”的中国文艺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尽管所谓后理论时代只是一种随意发挥,但确实应该正视理论之后中国文艺理论何为的问题。与其要么继续大理论的自我陶醉、要么盲信所谓后理论时代而丧失理论自信,不如扎实建构虽不起眼但务实的小理论。文艺理论本身来自文艺阅读,一些强有力的文艺理论反思,往往来自文艺作品本身;但另一方面,文艺作品本身固然可以内含文艺理论反思,但要真正弄明文艺的作用及其奥秘,还需延伸到关于文艺的普遍问题的专门的理性思考即文艺理论上去。当前文艺理论应同时突出研究普遍性问题和文艺理论的自我反思,实施解构与建构并举策略,并从传承中国民族文艺理论传统角度把文艺视为感兴修辞行为。理论之后的文艺理论应该不再是理论家的孤芳自赏或读者实际生活中的自我博学炫耀,而是国民的兴辞化臻美心灵的自觉养成。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实现同我国先进文艺实践结合的具体化.这种具体化既包括观念方面的成分,又包括形式方面的成分.在今天,我们努力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就应"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既不能变成教条地用马克思主义去"化"中国的文艺理论,也不能变成用所谓中国文艺理论去"化马克思主义",更不能变成中国文艺理论的"去马克思主义化".可以这样表述,通常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或者"在中国具体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化、时代化、民族化与创新化.  相似文献   

15.
冯雪峰文艺理论的背景和内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冯雪峰文艺理论的背景 :上一世纪 30到 4 0年代 ,中国现代革命文艺思潮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生了深刻变化。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标志着革命文艺思潮从知识分子的思潮变为政治家的思潮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变成了一种建设政治性文艺的理论。但鲁迅文艺思想继续产生影响 ,表现着它特有的生命力。革命文学内部因此发生了一场持久的论战。下篇论述冯雪峰文艺理论的内在矛盾 :作为中国现代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 ,冯雪峰的理论深刻地、独特地反映着这场论战。它强调文学的意识形态性质 ,并因此认为文学应该把生活政治化 ,即在实际上主张一种政治化的现实主义 ,政治化的文学 ;但又认为在实践的政治面前 ,现实主义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品格 ,文学应该有自己独立的品格。正是这构成了它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世界上任何一个成熟的民族和国家,对于外来的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总是通过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按照民族的需要和民族的方式,结合民族的具体情况和文化传统来吸收,使之民族化或本土化.在当代中国,谈论文艺民族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多和最早的是毛泽东.毛泽东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的三点看法,也完全适用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内的中国文化之发展,必须面对我们的时代和世界,适应时代和世界的需要.因此,时代性和世界性应该是中国化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艺理论研究在认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三个层面上面临着媒介转向,文艺理论研究与媒介研究存在可通约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在媒介化转向后的文艺理论重点研究范畴应关注主体及媒介渠道和内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形式美学之可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历来有从形式的角度阐发艺术规律的传统。早在古希腊罗马,艺术就被看作一种“技艺”,当时的许多美学和诗学著作,大多就是从形式、修辞或技巧等方面来谈论艺术的。这一传统从中世纪之后似乎发生了变……  相似文献   

19.
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童庆炳 《学术研究》2000,4(1):105-112
新时期开始之际,文学理论的泛政治化泛哲学化是当时最为严重的问题,文学理论需要摆脱政治的附庸。“审美反映”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收获之一,它不仅仅是对“政治工具”论的“冲击”,而是有建立理论基础价值的理论建树。作为较早提出这一理论的学者,本文作者较完整地阐述了“审美意识形态”论作为文艺学的第一原理的理论基础和原理的构成。  相似文献   

20.
论当下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方法论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不断涌现出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潮的影响,作为"文艺学"和"美学"这些特定理论学科的研究者逐渐陷入一种空前的"困境"之中.如对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理解的模糊,文学理论自身对新出现的文学体裁、文学现象解释能力的弱化,文学理论研究遭到了以"文化研究"为代表的新的研究范式的冲击与挑战等.理论"标新"意识的盛行、文本"解构"情绪的张扬以及主体"超我"关怀的下降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文学理论自身的"困境".因此,在当下形势中重构文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便成为必然之举.只有在坚持"综合创新"的辩证原则下,探讨文学理论自身的转型问题,通过理论研究者与大众接受群体的双边努力,才有可能使文学理论走出"困境",走向科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