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城里的孤寡老人病了,按一下“爱心门铃”,医生马上赶到家里;城近郊的农民有个头疼脑热,给附近社区的“爱心联络员”打个电话,很快就有人帮忙联系看病住院。进大医院要花上百元才能治好的感冒,现在只需要二三十元钱就行,还不用挂号、排队……  相似文献   

2.
习惯     
由于电池没电,家里的门铃一直都在“休息”。今天,我买了新电池,装在了门铃上,并告诉了全家人,没想到却发生了这样的事:刚吃完饭,就听见“冬冬冬”的敲门声,我生气地叫道:“不知道按门铃吗?”一开门,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爸爸,门铃已经装上了电池,以后就不要再敲门了。”我对爸爸说。我刚回房间,“嘭嘭嘭”一阵急促(cù)的敲门声传来,我立刻奔向门口,气愤地叫道:“烦不烦,怎么就不知道按门铃呀!”一开门,原来是姐姐,我警告她:“记住,下次按门铃!”我想:这样下去可不行,电池就白装了。于是,我在门口贴上“请按门铃”四个大字,希…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4,(23)
在北京市东直门街道新中西里社区12号楼王新月老两口家中,经常响起“叮咚”的门铃声,每当铃声响起,王老夫妇就会立即打开门,到对门89岁的孤老户方淑文家中看看老人有什么需要。原来,这个门铃不是有人来访而是有人求助,它是居委会专门为了帮助社区孤老户而安装的,他们将门铃直接连线到离孤老户最近的低龄老人家中,在孤老和低龄老人之间搭起了救助的渠道。刚刚安装救助门铃的时候,王新月老两口也有顾虑,担心自己照顾不好方淑文,因为他们自己也已经是近60岁的老人了,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同意了。他们说,只要自己还动得了,就一定会尽力。此后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门铃破案     
“星期日晚上9点你在哪里?”警察问一个嫌疑(xianyi)人。嫌疑人说他在哥哥家。警察说:“可是有人在你哥哥家按了半天的门铃也没人答应。”  相似文献   

5.
李春晓 《老友》2012,(9):31-31
在江西省万安县沙坪镇沙坪村.一提起“赤脚医生”曾昭光,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起他37年来免费为孤寡老人体检的事,更是让每个人竖起大拇指。  相似文献   

6.
可乐餐厅     
老人与小孩一位老人沿街缓慢地散步,突然看见一个小男孩正在一个门口使劲够门铃,但门铃太高,小男孩即使踮着脚,总是差一点点,心地善良的老先生停下来对小男孩说“:我来帮你吧。”于是,他使劲摁响了门铃。里面传来了人声。“现在,我们逃吧,快!”小男孩一溜烟地跑了……最准确的回答两岁的小女孩沙沙学识字。妈妈指着树木的“木”问“:这个字念什么?”沙沙摇摇头。妈妈拿过一个小板凳问:你看这个小板凳是什么做的呀?”沙沙奶声奶气地说“:屁股坐的。”孝顺的女儿一个小女孩第一次在电话里听到她父亲的声音时,便大声哭了起来。她母亲问道“:孩…  相似文献   

7.
春节是普天同庆的节日。但是对于一些无人照料的孤寡老人,春节却成为了难熬的年关。2006年春节在上海市的宝山社区的社区医院,许多因病无法回家、或是疾病缠身的孤寡老人却欢欢喜喜地过上了年——76岁的孤寡老人成荣珍往年最怕过节,因为过去每到过年就孤伶难耐。今年春节,她却开开心心地过上了年:年初一有“女儿”戴莺陪伴,初二又有“大女儿”马溢欣陪着聊天。前日,“小女儿”戴曹洁又来到身边,逗她开心。一个孤寡老人,怎么突然间冒出来这么多亲人?原来,是宝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众多的“聊天护士”、“女儿”们的孝心,让这些孤寡老人找回了家…  相似文献   

8.
京城活雷锋孙茂芳的名片上印着雷锋头像,他总是这样“推销”自己:“我叫孙茂芳,遇到麻烦事儿找我……”本是含饴弄孙之年,不打麻将、不出国度假,他还在照顾孤寡老人、帮扶贫困家庭,他的足迹伴随着“雷锋精神”传遍大半个中国,古稀老首长孙茂芳感动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灵隐街道东山弄社区仁寿山13幢3单元是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新住宅楼。2000年入住之初,来自四面八方的居民素不相识,人们每天开门相见,却不相往来,出入楼道擦肩而过,却不理睬,甚至还出现过一些尴尬之事。有一次,一对年轻夫妇到仁寿山13幢探望父母。这对夫妇从车库进楼门时数错楼层,误按了4楼住户的门铃,4楼住户发现陌生人按门铃后,便很不礼貌地大声埋怨说“:你们怎么搞的,未弄清楚就乱按门铃!”弄得这对小夫妻非常尴尬。这件事正好被住在5楼的周德荣老人撞见,当时,周老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心想,本来邻里居住在一起应该亲如…  相似文献   

10.
生活写真     
最近,我完成了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相信它准能引起轰动。没过几天,有人按我家门铃。我打开门,进来一个五短身材的男人。他上下打量了我一阵,问道:“你是某某大师吗?”“正是在下。”  相似文献   

11.
朱梅琴  王田夫  蒋洪宁 《社区》2011,(36):19-19
“要没有‘爱心门铃’,我恐怕早没命了。”9月29日,家住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清溪社区的王老太出院了。再次“死里逃生”,老人逢人就夸“爱心门铃”真管用。  相似文献   

12.
89岁的“老外交”,结交了5000多位外国朋友 门铃一响,住在西旧帘子胡同里的89岁的单大爷就站起身来,精神抖擞地开始他的外事工作。 1999年下半年,一位美国医生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串问题:“在你的一生中,  相似文献   

13.
余玮 《华人时刊》2007,(11):14-20
叩响国家语委宿舍楼的一户门铃,在家政服务员的引导下,记者只见一位清癯和蔼的老人正从书桌旁的椅子上站起来迎候。他就是记者所要采访的久闻大名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  相似文献   

14.
“啪啪啪……”一大早,邓伯就听到了一阵敲门声。“邓伯,我给您送油来了。”“准是街道上的小李。”邓伯一边想,一边忙着去开门。邓伯说的“小李”是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街街道的社区工作人员,探访独居、孤寡老人这些看似芝麻绿豆大的事情,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5.
凤舞 《百姓生活》2013,(2):42-44
本刊2012年12月号“人间真情”栏目《中国留学生照顾外籍孤寡老人13年》一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故事:14年前,19岁的宋扬留学英国伦敦,和一个叫汉斯的孤寡老人结为忘年之交。求学8年后,宋扬学成回国,当他得知孤苦无依的汉斯独自生活有困难。毅然返回英国将汉斯接到中国赡养。鲜为人知的是,2009年10月,宋扬和一个叫曲丽媛的姑娘结了婚。在两人世界里多了一个“外国公公”,曲丽媛是如何面对的?她的婚姻生活美满幸福吗?  相似文献   

16.
彭清华  尹婷 《老友》2013,(2):25-25
陈述林是社区居委会的常客.但多数时候.他都是帮邻居办事。这位已76岁高龄的退休老党员.是社区“银发互助会”的热心成员.除了经常帮行动不便的邻居跑腿外.他还结对帮扶了两位孤寡老人.平时照料老人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05,(20)
据《南方都市报》9月15日报道:一位孤寡老人死在自己家中(广州蓬莱路颜家巷19号),被发现时已是一堆白骨。邻居们说最后见到这位老人是2003年12月底的事。经法医鉴定,这位老人是自然死亡。孤寡老人在家中去世无人知晓,这位老人并非首例;但其去世后未被发现的时间之久,可能创下此类悲剧“之最”,这是孤寡老人这一城市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缺乏的一个极端案例。尽管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备,老龄人口仍是以家庭照顾为主,但出现如此严重的后果,却是家庭照顾、社区联系与政府救济三者同时缺位所造成的。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谁是傻瓜     
傻瓜发明了智者在一个城市里,住着一个傻瓜,他因为大家都把他看成傻瓜而感到苦恼。有一天,一位专门为人解答人生困境的智者,来到这座城市,傻瓜便跑去向智者求助。“你有什么生命的困境呢?”智者问。  相似文献   

19.
元柏 《山西老年》2012,(1):10-10
为了1500元医疗费,全家人走上街头“裸体求助”,他们的遭遇值得同情。然而,这种牺牲尊严的求助方式不应提倡,更不值得效仿。另一方面,医院已经同意减免治疗费,但“裸体求助”所反映的弱者救助问题依然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闵靖芬 《社区》2012,(18):45-46
3月15日晚8时许,因心力衰竭,孤寡老人张兆荣走完了他84年的生命历程。“我无儿无女,百年归老时请社区帮我做主!”“我没有房产和值钱的家当,尚余积蓄2万多元,请社区帮我捐给特困家庭和残疾人”——这是老人的临终托付和最大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