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红土地随想     
黄佩华 《中国民族》2008,(12):91-93
中国南方偏西,有一条红水河,与红水河并驾齐驱的另一条河流是右江。相对桀骜不驯的红水河而言,在百色盆地里蜿蜒流淌的右江更像一个腼腆的美少女,温婉柔顺,风情万种。在这两条雄性与阴柔相间的大河两岸,木楼青瓦,稻米飘香,蔗海蕉林,瓜果满枝。这里就是一片被人称为红色土地和革命老区的地方,美丽的广西百色。  相似文献   

2.
红水河文化考察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多学科的综合调查认为,红水河流域在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赋存与生态环境上是 独具特色的地理单元,在文化上也是独具特色的区域,是我国大西南一条重要的民族走廊。从民族学经济 文化类型看,红水河文化是以稻作为主的农耕文化;从民族文化特征看,红水河文化是以壮族文化为主体 的多元文化;从区域文化特征看,红水河流域是云贵高原文化与华南丘陵低地文化的结合部,既有高原文 化特征,又具有华南丘陵低地文化特征。本文还论述了红水河文化的开放性、宽容性、坚韧性和滞后性特 征,并对红水河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壮族“歌圩”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棉飞絮是圩期,柳暗花明任所之,男女行歌同入市,看谁慧舌制新词。这是清代广西龙州文人黄敬椿写的一首“风士诗”,它生动地描述了在繁花似锦的春季,壮族男女青年欢唱聚会的情景。《龙州县志》“风俗”条云:“四月间,乡村男女指地为场,赛歌为戏,名曰“歌圩”。这种“歌圩”习俗,自古以来,在壮族聚居的桂西,特别是左、右江一带和红水河流域普遍盛行,它是壮族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里举行的传统唱歌节  相似文献   

4.
聂震宁小说出色地描绘了桂西北红水河流域人们的生活,从聂震宁小说里所运用的桂西北方言俗语来透视其所展示的红水河文化特色,从语言层面,探讨聂震宁在语言运用上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红水河天生桥水电站,正在黔桂交界的南盘江沿江两岸的六十多平方公里的深山峡谷里进行建设。它将是红水河规划兴建的十个梯级电站的「龙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环境保护在红水河流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重要意义,当前红水河流域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红水河流域是壮族及其先民的主要聚居地 ,也是壮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其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 ,决定了当地居民以稻作农业为主的生业方式和以稻米为主食、以自种自养的动植物为副食的饮食模式。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以及农事的繁忙 ,人们的日常饮食较为简朴 ,只有在传统节日里 ,食品的种类才比较丰富 ,且依季节不同而各具特点。本文通过对红水河流域壮族饮食文化的全面考察与研究 ,揭示其物质性、行为性和观念性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规律 ,对发掘红水河流域民族传统菜肴和风味小吃 ,创立桂菜系列 ,提高民族饮食质量和健康水平 ,促进红水河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水河流域汉族移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 ,自秦汉时期开始有汉族移民进入红水河地区 ,但汉族移民大量进入红水河地区特别是进入红水河腹地是在明清时期。与广西其他地区相比较 ,汉族人口迁入红水河流域的时间较晚 ,规模较小 ,分布也比较散 ,而且很多居住在自然条件较差的崇山峻岭之中 ,多与其他民族杂居。随着汉族移民的迁入 ,在红河水流域的壮族、汉族内部 ,壮汉及其他民族之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分层”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移民法制化:水库移民的必然趋势─—从红水河开发看制定和完善移民法制的重要性俸代瑜红水河是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在其规划1054.4公里的河段上,蕴藏着1200万千瓦的可开发水能资源。早在1981年,国务院就把红水河列为我国优先开发的三大水电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红水河是组成珠江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红水河流域所 发现的6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和48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在珠江流域史前文化乃至中华民族史前文 化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华社会科学基金1993年资助项目(红水河开发与民族问题)是一个典型性的研究课题,课题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实践意义。本研究课题从立项到完成,在主编陆群和及俸代瑜、胡敏等的努力和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已在年初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红水河流域居住着壮、汉、苗、瑶、侗、彝、水、布依、性佬、毛南、回、记佬等1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该地区总人口的80%以上,是大西南的一个重要的民族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流域内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尤以水力和矿产著称。红水河流域是广西水力资源最集中最丰…  相似文献   

12.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源于云南省沾益县的马雄山。从广西和贵州边境南盘江、北盘江汇合处起到广西象州县石龙镇附近同柳江汇合处为止,这一段称为红水河。它象一匹骏马,从云贵高原的乌蒙山脉奔腾而出,汇集南北盘江之水,飞崖越滩,驰骋咆哮于高山峡谷之中。红水河被誉为我国水电资源的富矿,从上游的南盘江到下游的黔江,规划河段总长1,200多公里,年迳流量1,33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三倍,总落差达1,100多米。由于水量丰富,落差集中,适于建设梯级水电站。1981年国务院批准了红水河综  相似文献   

13.
壮族是我国最典型的农耕民族。农耕民族一个突出的特点便是与土地相伴生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与持久性的传统文化。我由是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壮族是否会因此而滞后?带着这种疑虑,今年4月至5月,我专程到壮族聚居的红水河流域调查,走访了10个县(市),行程千余里。经过很多的观察和思考,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壮族并没有落后。千里壮乡也在变。南丹近年来红水河流域升起的一颗“新星”。1978年以前,南丹原为广西23个国家专款扶贫县之一,198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1400万元,财政总收入不超过500万元。到198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万元,比1987年增长了112.5%,财政收入达1400万元,在全区80多个县(市)中排名13。过去有民谚说:“河池  相似文献   

14.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有一条从夜郎国流经广西直达番禺的水上通道曰“牂牁江”。然而自唐宋以降,广西诸水道何为汉之牂牁水道,则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出现了“左江牂牁说”、“右江牂牁说”、“融江牂牁说”以及“红水河牂牁说”四种意见。本文认为:今天广西的红水河及其上游主干流北盘江(在今贵州省),才是真正的汉之牂牁水道。  相似文献   

15.
春节刚过,我就动身去到红水河边的泗爷山上,想去看看泗爷公社的春耕生产情况。初春的早晨,山风里还夹带着一股冬天的余寒,但经过一段爬山路,浑身热呼呼地,倒觉得山风格外清爽。上得山来,但见这四周景色,也和冬天大不一样了。眼前是桃花盛开,桐树含苞欲放的早春时  相似文献   

16.
盘阳河流域是桂西北瑶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四个支系的瑶族在服饰上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是我国民族服饰文化的宝贵遗产。盘阳河是红水河的一条支流,起源于广西桂西北部,由西到东贯穿整个巴马瑶族自治县县境,最后注入红水河,全长142.8公里。它是一条举世闻名的长  相似文献   

17.
一、红水河流域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企业的带动红水河是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流经滇、黔、桂三省区的24个县市,包括两个自治州、三个自治县和右江革命根据地,是三省区老、少、边、山、穷地带,属于全国18片贫困地区的三大片、人口一千余万,少数民族有壮、布依、苗、瑶、彝、仫佬、水、  相似文献   

18.
美人拦马     
中唐诗人欧阳詹曾写过一首名叫《乐津店北陂》的诗:婵娟有丽玉如也,美笑当予系予马。罗帷碧簟岂相容,行到山头忆山下。诗的大意讲的是在一个名叫乐津店的地方,路边小店的老板雇请如花似玉的“婵娟”,守在路口,一见有客来了,马上发出娇脆的声音和媚人笑容,拦着马头,死拉活缠地把客人拉进店里,弄得不少客人离开了店子走上山头时,还忍不住扭过头回望山下,恋恋不舍地回味刚才美人拦马那番“甜蜜的醉意”。使我想起这首诗的原因是因为前不久出了一趟远门,到了一个比较开放的城市,碰到了类似的事情。那天,当我搭乘的出租车快要进城…  相似文献   

19.
红水河是世界上少有的水电“富矿”,也是振兴广西的巨大能源。武警水电一总队受命在红水河上游南盘江天生桥建立红水河上的第一个梯级电站。天生桥电站由分期建设、连续施工的两级水电站组成,总装机容量252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134.45亿度。电站建成后,将有效地改善华南、西南电网的供电质量和提高电网效益,对华南电网西电东调、缓和广东供电压力、促进两广、贵州经济振兴有重要战略意义。工地紧临雷公滩。这里水急浪大,声如雷吼。三十  相似文献   

20.
红水河源自云贵高原,所流经的广大岩溶区域,环境脆弱而敏感.清代前期,随着大量人口迁入这一地区,与当地的壮、彝、布依等民族杂居,从事农业与矿业开发活动,致使这一区域森林面积不断减少,上游地区的红土流失现象加剧,致使河水含沙量急剧增加,这是红水河名称得来的外在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