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取向是指政治主体通过特定方式的政治社会化而形成的关于政治系统的认识、情感、价值、信念、态度等心理结构及其特征,它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一个人的基本政治取向与政治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构成了政治观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心理条件,对政治观的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政治素质如何,  相似文献   

2.
政治生活是人们调节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社会机制和活动,政治认同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对一定政治体系的同向性、肯定性、一致性的情感、态度和相应的支持行为.政治认同并不仅仅是人的心理感觉或体验,而是认同主体围绕着一定利益诉求及价值实现的政治实践活动.政治认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政治活动的核心,是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之间政治实践的交集.政治的认同与认同的政治对立统一,基于利益关系,围绕着权利和权力的关系问题而展开,构成了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与核心内容,实践特质使得政治认同成为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的政治纽带.政治认同在价值取向上总是由利益关系主导,并以政治文明为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2019,(12)
伴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发展,政治活动逐步扩展到虚拟空间,网络成为影响政治认同的重要场域和媒介。多数已有研究对于自媒体对政治认同的影响持悲观态度,在展开讨论时将短时期的近一阶段默认为时间背景,并着重分析某些相对独立要素对政治认同产生的影响。本文从对政治认同基于要素互动的重新解读入手,将政治认同看作由认同主体、客体及环境三部分组成要素构成的联动体系,并提出在更长的时间周期内,自媒体对政治认同的影响可能呈现出积极的态势,基于主体、客体与环境的政治认同影响因素将在自媒体场域中完成调节与配适,政治认同的构成要素将于自媒体空间中分别实现利于政治认同稳定重构的自我优化,从而促使政治互动趋于有序。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政治观是指大学生对党和国家在内政和外交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所持的根本立场、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政治观决定着人们的政治方向。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逐渐显露出来的特殊时期,大力加强跨世纪大学生政治观教育具...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正在变革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与思维方式,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也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化是指在相对稳定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影响下产生,并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而相对稳定地积淀于人们心理层面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价值取向等政治心理因素与在社会上传播的政治经典理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经典的政治理论学说和人们相对稳定的政治心理习惯是推动其发展的内在矛盾二要素。政治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导政治文化传播的最有效途径;(2)社会主导政治文化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任务;(3)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多元政治文化进行整合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主体的价值观念是一个有大小、强弱、质量、方向的思维矢量。其基本量纲是价值性与价值度。由信念、信仰和理想构成的目标取向型量度结构、知识和经验构成的对比性材料结构、行为动机和需求构成的动力结构和态度、情感等指向性心理要素形成的调控结构彰显出价值观念的矢量特征,并由此决定着主体价值判断的方向和结果。  相似文献   

8.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洋 《理论界》2003,(1):88-88
网络文化正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使高校德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制度文化包括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显示出  相似文献   

9.
<正> 作用于人们政治生活的文化,主要指人们的政治取向。政治取向有不同层面的表现。从个人来说,政治心理是主要的,它包括个人政治上的信仰、情操、气质性格等,它支配个人政治理想的追求和政治行为的方式。从政治系统——如社团、社群、民族、国家——来说,政治制度是主要的,制度制约着个人的政治参与,并给他带来祸与福。制度一般说来是政治系统成员政治取向的集合与硬化,可以说是一种凝结了的政治文化。个人的政治取向和整体(系统)的政治取向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个人和系统的政治意识经过思想家理论的抽象,升华为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又反过来影响个人和社群的政治取向。基于这种理解,本文从三个层面剖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化是指内化在政治体系内成员的一套政治认知、情感和评价,体现着公民对政治的价值取向。它在历史和现实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过程由,借助政治社会化这一社会遗传机制而形成,是一定政治结构的基础,能够持久地影响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式、政治态度、政治结构模式、政治的稳定和变迁。我国历史悠久,漫长的政治过程和社会生活锻铸了自己的政治文化传统,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概而言之,不外人治主义、王权思想、礼治主义、清官期盼。本文试图通过透视,加深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感知,并深化对传统文化和专制政治的认知,以助于我们在追求现代…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化的结构是政治文化内涵的再深入。作为政治系统的主观方面,政治文化的层次结构主要包括了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等内容,并在学术界存在着争论,这些要素分别有其具体内涵。作为政治系统的主观方面,政治文化包括了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价值和意识形态4个主要方面,这些方面互相影响,存在着由实然向应然,由个性向共性发展演变的动态结构。  相似文献   

12.
诚信观与社会认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同意识是一种被社会公众接受或赞同的社会意识。诚信观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认同意识 ,其特征就是对于信用、信任、信誉等属性和价值的抽象概括中所形成的社会认同观念。这种认同观念来源于社会多领域、多层面对信用、信任、信誉等属性和价值的理性认知、评价和取向。真实的信用行为 ,是诚信观的重要认知基础 ;可靠的信任态度 ,是诚信观的重要评价内容 ;高度的信誉价值 ,是诚信观的重要取向标准。积极引导人们构建认同和实践诚信观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共产党政策选择的导向转变,政治文化的各个组成要素也在发生历史性转变。这些转变构成了新的政治文化环境,反过来又影响着执政党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态度,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宇宙观、价值观及其行为模式。当下的资源、生态和社会危机正促使地球人反省和寻找诊治良方。文章尝试发掘和体认儒家人观表述及其体履践行、美身备道企慕成圣的生命意向,对当代人反思生存困境和重建生态人观、社会人伦与政治伦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主义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以及对外开放不断深入,人们受到了以人类中心主义和物质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消费主义的负面影响,由此带来了对自然资源破坏和人们消费异化.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生态系统观、文明消费观和可持续消费观,从而实现生态型消费.  相似文献   

16.
一、福建大学生思想道德观的现状(一)政治观现状对重大政治和理论是非问题的认识,多数大学生日趋冷静和成熟,少数大学生尚存有困惑和认识上的误区;对我国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的认识和态度上,肯定和担忧并存;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看法和态度,多数大学生抱积极、肯定、乐观的态度;在爱国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上,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并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政治观有以下特点: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存在着显层认同与深层困惑并存的矛盾心态;对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等形…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国内背景的影响下,大学生群体的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在发生变化。调研发现,部分大学生对政治的态度也有了变化,高校的政治信仰教育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对此,应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变化的趋势和特征,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引领并坚定他们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8.
深层生态学作为一种更积极的从社会制度与价值观念变革的生态思想,把生态学的主题深入到政治范畴,期望变革现行的社会制度,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乃有绿色政治倡导之称。从伦理学角度观之,深层生态学主张"生态中心主义"立场,反对作为西方道德和政治基石的"人类中心主义",改良传统政治观的目的极为明显。深层生态学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强调"生活质量"、"自我实现",其取向是后现代主义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逆境观包括逆境不可避免观、成功条件观、考验或锻炼观、机会或财富观、准备观、乐观态度和积极情感观、宿命论等几个方面。这些观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中国人历史上恶劣的生存环境、长期的农业经济形态、中国文化的构成及其创建者与发展者所遭遇到的逆境等。这些观点在人的心理与行为上表现为较强的挫折承受力、不良情绪的排解能力、自我安慰、另谋出路、在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来、控制逆境影响的水平等诸多方面。这些观点对人们积极地应对逆境,保持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分析了"大部制"改革与中国政府改革的几个核心问题.认为如何看待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存在着阶段论的二元观和嵌入式的一元观两种视角.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政府改革的应然与实然的价值取向.此外,考察中国政府改革的历程可以发现两条主线,一是市场化的价值取向,二是试图通过制度创新寻找一条"新政治道路".鉴于此,宪政与法治的政府、公开和透明的政府、有效和廉价的政府是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应然价值追求,内部协调、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则构成了当前中国政府改革"实然"行政制度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