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没有上海就没有张爱玲,同样,没有香港也就没有张爱玲。张爱玲居留香港的时间虽然总共不过六、七年,但对她的人生和创作却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理阻隔,张爱玲在香港生活的岁月不太为内地朋友所知,有关张爱玲的一些传记亦是语焉不详。特整理在撰写《香港小说史》过程中搜集到的有关材料,以供业内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2.
没有上海就没有张爱玲,同样,没有香港也就没有张爱玲。张爱玲居留香港的时间虽然总共不过六、七年,但对她的人生和创作却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地理阻隔,张爱玲在香港生活的岁月不太为内地朋友所知,有关张爱玲的一些传记亦是语焉不详。特整理在撰写《香港小说史》过程中搜集到的有关材料,以供业内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3.
戴平 《市民》2007,(6):38-41
一个自称皇帝、到处乱涂乱画的涂鸦狂人,终于为城市所宽容与接受,其作品也为城市符号,变成竞拍藏品。全世界华人社会里,大概只有香港才能诞生这类喜剧。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小说与“香港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香港小说中 ,经常出现“此地他乡”与“失却城市”的主题 :可能是漂流异国怀念故乡 ,可能是感慨眼前的城市面目全非 ,或者是新旧移民在安居乐业中透露对城市的陌生感 ,更对现代都市形态(噪音、建筑、生活方式 )感到疏离。文章将具体分析以上几种“他乡”与“失城”故事类型 ,试图探讨这些小说创作与所谓“香港意识”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5.
香港在哪里     
很多人不由得感叹,香港是何乡?我们依然无法定义,只能引用辛波斯卡的诗:不确定更为美丽。  相似文献   

6.
如今在深港各口岸,每天清晨有上万香港人涌进内地,过着“深圳上班,香港睡觉”的时尚生活。笔者对其中的香港“丽人群落”进行了采访—— IT女孩:鼠标“点”出 彩色生活 笔者和深圳媒体的朋友一起走进福田区一家网络公司,按事先约定,对26岁的香港女孩邓晔进行了采访。 邓晔五年前来深圳工作。她侃侃而谈:现在,数以万计的香港人汇成了北上内地创业潮,取代了20世纪90年代出现  相似文献   

7.
香港女性作家小说创作在香港文坛上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坛更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发展史。本文在历史的框架下,从与大陆女性文学关系以及女性作家群体变化的角度,结合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评述了20世纪香港女性小说创作发展,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和繁荣期。  相似文献   

8.
戴平 《市民》2007,(6):34-37
香港这十年,风水师行当风生水起。对此有两种解释,一是普通市民难以把握未来命运,二是各层次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深入民心。  相似文献   

9.
香港梦旅人     
青璎 《社区》2010,(11):14-14
王安忆曾这样评价西西:“香港是一个充满行动的世界。顾不上理想。如西西这样,沉溺在醒着的梦里.无功无用,实在是这世界分出的一点心、走开的一点神。所以,西西其实是替香港做梦。给这个太过结实的地方添一些虚无的魅影。西西,她是香港的说梦人。”看《我城》的时候,感觉也是如此,只是觉得每个句子都在分心与走神,像石子投射在水潭的中心.然后一切均是水的涟漪。“我”是一个视觉与感官的容器.宛如新生的婴孩,去感觉一个内在的城市运动。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前后移居香港的新一代南迁作家,其生活经历、文化教养、创作历史大致相同。其创作无论在选材、创作倾向上与本土作家截然有别。但随着居港岁月的增长,他们的“大陆客”气味逐渐消失、“大陆意识”逐渐淡薄,香港色彩和“香港意识”则日渐显现。体现在作品上是时代背景被淡化,兴奋中心转向婚恋题材,作品被注入通俗性审美特征,因而与新一代本土作家接近起来。但两者仍有分别,预计很难合流,这是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等不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传统艺术与新媒介艺术的融合似乎已成为大势所趋。二者的联手在艺术创作的时空表达、艺术接受的感官体验等不同环节都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但同时媒介技术的发展也造成了艺术创作被动化、艺术欣赏浅表化等负面影响。如何面对传统艺术和新媒介艺术的结合,已成为决定艺术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唐昀 《今日南国》2007,(7):22-24
香港时下流行“集体回忆”。起因是特区政府要拆掉具有50年历史的中环天星码头,学者们口诛笔伐,老百姓扼腕痛惜。媒体曰:整座城市陷入了一种“集体回忆”,大家忽然对这座城市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恋恋不舍,以致影响到今年的消费趋势、时尚追求。其实,香港人从来都生活在“集体回忆”之中。你看,中环那最具未来主义色彩的“石屎森林”中散落着殖民地时代的巴洛克建筑,最新潮的进口轿车与有着百年历史的有轨电车在车流中并驾齐驱,维多利亚海港常常同时停泊着最豪华的游轮与最简陋的渔船……新与旧、时尚与古典,如此心安理得地并存着,彼此欣赏着。怀旧已成为一种永久的情绪,渗透在这座城市的空气里。它让其中最前卫的潮人,也总是不自觉地在流行中回忆着。  相似文献   

13.
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催生了话语间相互混杂性,而广告话语的创新性正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体裁间属性资源的移植。基于体裁分析的视野,通过香港又一城购物中心之个案,收集特定时间段内该中心内的所有商场促销海报,进而解构其体裁结构、大量使用的多模态符号系统和该类语篇的体裁内嵌现象。  相似文献   

14.
香港回归后 ,原有法律中的判例法被认可为中国法律的一部分 ,并在香港基本法的支配下 ,脱离英国普通法系的支配而独立地发展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了一个独特的判例法适用地区 ;香港司法判例的适用效力发生了重大变化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创造新的判例必须体现“一国两制”方针 ;判例的形成要受到限制。在香港基本法支配下 ,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并不能创造违宪审查的判例  相似文献   

15.
用大量翔实的资料,分析了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以及香港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理念、实践模式等.中文大学通识教育历史最为悠久,通识课程独具特色,香港大学十分重视非形式课程教育,两所理工科大学则极为重视中国文化研读.他们的做法对大陆高校正在进行的通识教育改革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2010年12月29日至2011年1月29日,首届海南迎新艺术节在海南省歌舞剧院、海口市体育馆等地举行16场大型演出,此次活动由省委、省政府主办,省委宣传部、省文体厅、海口市人民政府、海航集团承办;海口市公安局、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协办,总共有1.8万张门票全部免费赠送给海南各界群众,由此拉  相似文献   

17.
由于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对于香港地区的电影创作及理论研究,通常都独立于中国内地电影理论创作研究框架之外。然而事实上,香港本土的电影学术研究不仅与大陆的电影研究联系紧密,是中国电影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因其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且贴近电影创作,东西文化杂陈,研究视野开阔,又成为中国电影研究体系中最具个性的一环。从电影初到香港并出现相关报刊伊始,历数具有代表性的电影出版物、电影研究、理论派别、阶段性特征等,以期描绘出20世纪上半期香港本土电影研究发展的面貌与特征。  相似文献   

18.
作为华文诗歌之一种的香港新诗从1950年代的滥情、呐喊,到1960年代迈向内心探索,1970年代本土意识确立,再到1980年代本土诗意识进一步深化和高扬,后现代诗主义诗作开始出现,香港成了两岸甚至中西诗脉贯通的桥梁,以及"九七诗"体现的彷徨怀疑情绪,有更多的作者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抒写中国的历史文化,为时代的变化作见证,说明香港新诗道路越走越宽广,香港诗人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比以往更为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