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建华 《浙江社会科学》2023,(1):97-108+159
伦理的共相问题就是伦理普遍性的中国式表达,而伦理普遍性就是指伦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的一般性规定,是对伦理实体、伦理关系与伦理秩序一般本质的规定性。伦理普遍性的获得路径有许多,但从内容上应该是伦理共同体对“共同善”的价值追求,而从形式上无非是来源于人类所具有的“公共理性”。伦理一旦获得普遍性的品格,就具有了无法替代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可规范效应、可协调效应、可持续效应。强化伦理共相意味着要凸现伦理的“具相”,即伦理普遍性的具体表现主要为伦理精神、伦理法则与伦理秩序,伦理精神是统领一切的灵魂,伦理法则是协调平衡的标准,伦理秩序是复杂伦理关系的条理化(清晰化),三者虽然不构成伦理共相的全貌,但也可称得上是“主架构”。但随着社会结构的松弛、价值的多元化和社会发展不确定性的增加,伦理普遍主义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后现代主义、多元主义、特殊主义的挑战。与此同时,强调伦理普遍主义并不意味着对境遇伦理学的否定,相反,我们可以在实践伦理学或应用伦理学的意义上接受境遇伦理学,并充分吸收其处理具体伦理问题特别是伦理二难问题时的伦理智慧,把规则遵循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把境遇的估计与行动的选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安乐哲的儒家角色伦理学是创造性地运用并诠释先秦儒家思想,为回应时代问题而做出的具有独创性的理论。首先,儒家角色伦理学强调儒家思想的动态特征,在对主体性的动态化的理解之上,揭示“道”、“仁”、“和”的动态化内涵。其次,它批判西方的个人主义,强调人是关系性的存在,个人的权利与价值不能脱离关系与环境而实现。第三,儒家角色伦理学基于社群主义的立场,批判西方的自由主义,提出儒家的民主思想可以为当今世界提供思想资源。儒家角色伦理呼吁建立一种有责任感的、积极的主体意识,引领人们不断到回到关系性的存在之中,在反思自我与他者、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之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与意义,自觉地承担并且协调不同角色所承载的伦理责任和道德义务,不断追求卓越,实现自身的最好可能,并且促进群体的和谐。然而,如何处理不同的角色之间存在着责任与义务的冲突,以及个体的道德良心与自律如何在群体关系中得以保持而不受侵害,是儒家角色伦理学应当继续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的概念与普遍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伦理学肩负一种人学使命 ,它以人的概念或人类统一性概念为最终根据 ,力图阐明一种完美的生活目的。伦理普遍性的寻求与人的自我认识的难题联结在一起。只有从人的概念的历史性演变和人类自我认识的时代性内蕴着眼 ,才能清醒地辨识“普遍伦理”问题的真实意蕴。我们时代人的自我认识和普遍伦理追求取决于如何反省启蒙道德的遗产。当代伦理学必须从一种“超越启蒙心态”的意义上回到伦理学的人学使命。寻求普遍伦理就是要用平等对话、相互包容的道德印证取代自我独白、自以为是的道德证明。寻求普遍伦理是在“全球共同体”的“底线”上寻求为人 (类 )之“道”。这是 2 1世纪伦理学必须担负的“人学”使命  相似文献   

4.
伦理之“道”是体现在各种实存的伦理关系之中的“道”,随现实伦理关系的改变而改变。个体之“德”是不断获得与修正伦理之“道”的动态过程,最终转化为自身的德性。二者的相互转换遵循“伦理关系—道—个体—德—伦理关系”的循环路线,群体与个体各自发挥不同的重要作用,共同推动“道”与“德”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5.
环境(生态)伦理学被普遍认为体现着“后现代”精神,但从思维范式与理论论证的根本特征看,却更多地表现着“现代性”。这集中体现于环境伦理实际坚持的现代性核心理念,更体现于其“同一化”思维范式与论证方法。因而,“他者”视域对反思环境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并对全球化时代人类面对的各种实践和理论问题的思考,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国家关系伦理思想是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伦理学是人类最古老的学问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 ,涵盖范围不断扩展 ,学科分支不断细化 ,尤其是研究的视角不断开阔 ,逐步突破了以往的时空局限 ,将整个世界乃至地球都纳入了自己的研究领域 ,其中 ,国家关系伦理学就是一门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新兴学科。进入 90年代以来 ,一个“走向全球伦理”的普遍伦理运动方兴未艾。 1 993年世界宗教会议通过和发表了《走向全球化伦理宣言》这一重要文件 ;1 995年 ,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领导的“世界文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晔  苗青 《晋阳学刊》2007,(4):75-78
从"亲情伦理"、"普世(普遍)伦理"到"环境(生态)伦理",看起来似乎是三种完全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伦理学思想和理论形态,甚至可以概括为伦理思想演化的"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阶段。实际上三者之间一方面表现出道德共同体和伦理主体"类"的范围的扩展、权利主体的延伸,以及理论原则的一致性和普遍化的逐步彻底化趋势和关联性,另一方面三者背后的概念模式和理论思维方式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体现出"类"与"共同体"范畴在伦理思想理论中的方法论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发展伦理学——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支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展伦理学是在对当代社会出现的人类生存危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以解决这些危机为目的的新伦理学。它是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支点。发展伦理学的伦理对象是当代社会发展新出现的各种伦理问题 ,它的基本问题是“能”与“应当”的关系问题。发展伦理学仍然是一种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伦理学 ,但它的理论基础不是传统的人道主义 ,而是一种新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9.
伦理学界对经济人的讨论存在着某种偏颇对经济人本身的伦理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的经济人伦理分析所指为经济人本身的道德底蕴及其道德限度的理论分析,以敦促经济人道德人格向伦理学所追求的“应当”的理想人性提升。  相似文献   

10.
经济伦理研究是当前中国伦理学研究的一个主导性话语和核心论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范式转换过程,主要表现为从专注于伦理概念、范畴等学科体系的整体性学科构架意识向具体面向时代发展中不断展现的问题的意识转换.伴随着中国经济伦理学对时代背景、具体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具体“问题”的不断拓展,中国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视野从单一走向多维,研究方法从依赖西方走向独立,研究者队伍不断壮大.从整体上看,“问题意识”的确立既是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的现实背景与时代诉求使然,也表征着当前中国经济伦理研究的不断完善和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1.
白奚 《河北学刊》2001,21(2):107-109
在儒家"仁民而爱物"的古老思想中,蕴涵着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的合理因素."仁民而爱物"的思想,是将人类所特有的道德情感贯注于自然万物,要求人们把万物当成自己的同类甚至血肉相连的一部分来爱护,强调人对自然万物负有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作者认为,科学的态度辅之以儒家式的道德意识和生命情怀,应该是现代人类对待自然万物的最合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的夫妇伦理思想以"男女有别"为自然基础,以"俗世之情"为生活内容,以"夫妇有别"为伦理要求。其演绎的逻辑元点在于"别",即以"男女有别"为自然基础,突出性别角色和自然分工;而最终的演绎结论也在于"别",即强调"夫妇有别",强调家庭角色和社会分工,以维护社会尊卑秩序,体现了周代宗法制社会,向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社会过渡的历史进程中人伦秩序的不断强化,呈现出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特点。当代家庭伦理建设应借鉴先秦儒家夫妇伦理思想的精髓,在"夫妇有别"的基础上合理分工,团结协作,使夫妻关系由"博弈"走向"共赢"。  相似文献   

13.
和辶十伦理学的特征在于其人学基础,而"人间"与"间柄"二个概念则是其人学的基石。日语词汇"人间"既有"人"的含义,又有"人的关系"的含义;而"间柄"则更加明确了人存在的二重性,个人与全体性通过相互否定的"空的运动"实现善恶的转化;人伦组织构成和辶十伦理学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论普世伦理的民族化和民族伦理的普世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条件下,普世伦理与民族伦理的矛盾十分突出。普世伦理与民族伦理相互依存,其实现表现是二者的相向互动,即普世伦理民族化和民族伦理普世化。我们可以从普遍性与特殊性、人的类性与群体性及全球普遍交往的角度来理解这种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普遍伦理是一种建立在文化多元基础之上,旨在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服务,为广大社会成员共同认可、承诺,并遵守一系列具有共识性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对普遍伦理的思考与关注,构成了全球化时代人文科学中最具诱惑力的话题,不少组织和个人开始了寻求建构普遍伦理的种种努力。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普遍伦理涵义的理解存在着很大分歧。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下教育伦理的主要问题是:教育民主化过程中教育权威的失序,市场经济对教育伦理结构的冲击,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对教育伦理的挑战。教育伦理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教育伦理的转型指明了方向,其基本点是"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和协调教育伦理关系。建立与社会转型期适应的教育伦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教育公正,关键是教育伦理体系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7.
政治伦理是政治和谐之应当。对政治伦理的考察可以从政治伦理价值、政治伦理原则和政治伦理规范三个方面入手。“三个代表”思想具有政治伦理的特性 ,“三个代表”的价值目标是政治伦理价值在阶级社会里最充分的体现 ,“三个代表”思想中有关执政的原则要求充分体现政治伦理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事实”与“价值”的二分虽业已成为现代西方道德哲学一个很重要的教条,甚至构成了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根本前提,但是这种彻底割裂、极端二分以致二者紧张对峙的做法却不断遭到质疑与反驳.比如普特南就立足于实用主义转向后的基本立场,从认识论、伦理学和科学哲学的角度对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予以了激烈的批判.在认识论层面,普特南通过批判古典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的事实观念从而瓦解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认知基础;在伦理学层面,其通过对“混杂的”伦理概念的阐扬从而显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之间的缠结;在科学哲学层面,其通过消解科学和伦理学之间的紧张从而揭明科学并非价值无涉,价值判断对于科学实践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9.
王海明 《阴山学刊》2010,23(3):5-11
伦理学,就其最重要和最完美的部分来说,是如何治国的科学,是治理社会的最高级、最重要、最关键的科学。伦理学,就其全部内容来说,则是关于道德价值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伦理学分为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元伦理学主要通过研究"是与应该"的关系而提出确立道德价值判断之真理和制定优良的道德规范之方法: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方法的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主要通过社会制定道德的目的,从人的行为事实如何的客观本性中推导、制定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优良道德规范:规范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规范制定过程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主要研究优良道德如何由社会的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美德,从而使优良道德得到实现的途径:美德伦理学是关于优良道德实现途径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