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与狭义社会文明建设具有内在的统一关系。科学发展观是狭义社会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衡量标准,狭义社会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切实推进狭义社会文明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贾丽艳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5-49
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快了辽宁沿海对外开放的步伐,辽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昭示着辽宁沿海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力度更大。辽宁原本生态问题如辽西北土地沙漠化、渤海污染、河流污染、滨海湿地萎缩等生态文明建设任务更加繁重。本文从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家发展战略影响下经历的均衡和非均衡发展过程的分析,对环境污染和自然失调进行了哲学反思,提出科学发展观与辽宁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贾丽艳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13-116
为探讨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践问题,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哲学基础的分析,确认科学发展引领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的深刻变革,提出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元珍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2):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我们必须加强物质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经济基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精神动力;加强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驾护航;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持续保证. 相似文献
5.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类文明观的一次跃迁;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生态文明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一起推动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四大建设”协调共进。 相似文献
6.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由非持续性发展社会向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社会转型,就离不开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生态文明观。文中从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各自涵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并由此证明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解决我国目前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恶化、资源枯竭这一矛盾的行动指南,更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取向.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解读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生态文明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这是首次,生态文明建设是几代共产党人集体努力奋斗的成果,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必须做的一件大事。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诠释,是对科学发展观内容的充分体现,只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相关政策,我们相信一定会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纯仁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101-104
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核心目标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资源整合和秩序重建问题、资源代际储存问题的解决,以及发展目标的动态实现,都需要加强制度文明建设,为其提供制度支撑和保障。为此,必须创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和机制,完整配套的市场运作、监管以及宏观调控的制度和机制,公正合理的国民财富分配制度和真正充分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体制和法治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哲学的高度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社会发展问题的关系及其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和发展价值观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赵甲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发展模式的反思,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局限性的批评,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要落实这个科学发展观,实现由非持续性发展社会向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社会转型,重要的文明保证或文化支撑,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超越传统工业文明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文明观 相似文献
12.
刘甜甜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2-3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结合生态文明理念,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文明建设。基于对我国社会关系文明现状的分析,文章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提出我国社会关系文明建设必须以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发展为出发点,坚持从现实国情和时代精神出发的和谐标准,坚持二个统筹协调,以公平友爱为目标提升现阶段社会关系文明。 相似文献
14.
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分析了生态文明的内涵,指出生态文明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然要求的社会进步状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5.
张国臣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5):62-64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是符合规律的发展。这就必然促使人们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智力支持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栗占荣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4(5):7-8
政 治文 明由 政治 观 念文 明 、政 治制 度文 明 、政 治 行为 文明 三 个基 本方 面 层面 组成 。 其中 ,政 治观 念 既为 政 治行 为作 导向,又为 政 治制 度提 供思 想 依据 ;因此 ,政 治观 念 文明 无 可置 疑是 政治 文 明的 思 想基 础,科 学的 政治 观念 体 系的 构 建的 作用 十分重 大。这个 体系 的构 建 必须 以 科学 的权 力观 念 为核 心 ;既 要继 承立 党为 公 、执 政为 民、勤政 、廉 政、公仆 等 优秀 传统 政 治观 念,又要 创新 权 为民 所用 、情 为 民所 系、利为 民 所谋 的现 代 执政 观 念;更要 大胆 科 学地 汲取 西 方民 主、自由 、人 权 、竞 争、效率 、效 益政治 观念 的 合理 性。 相似文献
17.
以科学发展观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志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5):16-18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辩证的发展观。针对我国现阶段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必须用科学发展观去发展和完善民族关系,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武根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3):10-1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既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从科学发展观的视域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把握“统筹兼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杨凝晖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3):37-38,4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对全球化发展理论积极借鉴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高瞻远瞩而又切合国情的发展方式。早在1979年,法国经济学和社会学家佩鲁提出了"新发展观",强调社会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人的发展。两者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作为指导我国发展实践的科学发展观,毫无疑问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是对"新发展观"的一种扬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