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的科举制度创于隋代,确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兴盛于明清。那么,既然科举取仕始于隋,为什么状元一词和第一名状元却始于唐呢?原来,隋开科考时第一名并不叫状元,到唐始称状元,状元这一称呼始于唐代民间。唐制,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选拔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类似现在考试报名时要填写简历等学籍资料一样。考试  相似文献   

2.
自隋朝创立科举考试,历经唐宋直到明清,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是封建社会后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但是在科举历史上,有些人“金榜题名”做状元,并不是因为成绩特别优异,只是因为皇帝或主考官特别看中了他们的名字:有的人落第,也不是因为成绩低劣,只是皇帝或主考官讨厌他们的名字。历史上的状元常常出现“名字比成绩更重要”的奇闻趣事。  相似文献   

3.
“状元策”和“状元”一样,其源可溯至唐、汉或更早。“策”作为典型的“官人文学”形式之一,具有许多特殊性质和意义,一直在古代官人制度中居突出而稳定的地位。“状元策”作为古代“官人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是“最出色”的,它的理论意义可以从“状元策与科举”中予以体认;它的实际功能,可以从“状元策在当时”中得到认识;它的现代价值可以从“状元策在今天”中获得理解。它的庞大阵容和丰厚蕴藏及其多方面意义,都提示我们:不能因为它有“无用”部分而被冷漠不顾,而应像对待其他古代文化遗产一样,当作重要对象之一予以整理、研究、扬弃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世纪国宝展”一号展柜上,一块毫不起眼的灰褐色泥巴,与秦始皇陵的划船陶俑、中国最早的人造铁器等考古文物一起,戴上国宝桂冠,令众多参观者瞩目。和其它展品相比,这块参展的古窖泥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它依然“活着”。可不要小看这块古窖泥,它来自长江之滨的五粮液古窖池,至今已有637年的历史,每一克古窖泥里含有几百种、约十亿个参与五粮液酿造的微生物,被科技界称为“微生物黄金”。为保证这块古窖泥的沿途安全,四川专门派出警务人员护送这块“泥巴国宝”进京。为揭开这块“泥巴国宝”的秘密,记者专程赶到宜宾。  相似文献   

5.
陆轩 《金陵瞭望》2011,(17):64-65
2010年5月,六合雨花石走进世博,成为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 2011年3月,六合雨花石亮相山东“第三届国际赏石、珠宝、古玩、根雕、旅游文化艺术节”,轻松获评“最佳展示石”;  相似文献   

6.
南京长乐路上,有一座历经300余年沧桑的院落。站在门口北望,但见高墙深院,楼宇重叠,气势恢宏,这,就是南京著名历史人物——清代状元秦大士的故居。  相似文献   

7.
戴学群 《老友》2012,(10):57
"独占鳌头"是明清科举考试对高中状元的美称。因状元才有资格站在皇宫前刻有巨鳌头形浮雕的石阶上迎接皇帝亲自颁发的殿试金榜,故把中了状元称作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8.
十月金秋,一场由江宁区人民政府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大型栏目《寻宝——走近江宁》活动无疑引发江宁文物收藏和古玩行业新一轮热潮。  相似文献   

9.
国宝“遂公盨”的发现及其史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遂公盈"具有很大的史学价值,"遂公盈"的铭文涉及"大禹治水"和"为政以德"这样重大的史学问题,证明了<尚书>记载的"大禹治水"是比较可靠的.我们应当发扬大禹精神,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王思达 《今日南国》2014,(11):62-62
它是价值连城的国宝,经过火与土超高难度的艺术洗礼,将青花的素雅与釉里红的艳丽和谐统一:它是元代宫廷的恩赏,见证了显赫一时的地方豪绅的盛衰兴亡;它沉睡于地下数百年,50年前才意外地在一次建筑施工中被发现;它的出土本应震惊世界,却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最近公众才得以一睹芳容。  相似文献   

11.
凤鸣 《山西老年》2012,(1):24-25
许哲女士,1898年出生于中国汕头,27岁上小学,47岁学护理,67岁独力创办养老病院,69岁学瑜珈,90岁学佛,100岁用功学中文,101岁皈依佛门,被新加坡政府誉为“国宝”。  相似文献   

12.
我是市总工会的退休干部,也是1999年第四届南京市读书节的“读书状元”。今年4月23日,第12届读书节开幕了。从报上得到这个消息,回顾自己这些年的读书经历,我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3.
一滴汗水一朵焊花,要让每一条焊缝精美漂亮,就要舍得流汗。预压、加压、通电刺耳的噪声、刺眼的弧光,面罩后的双眼紧盯焊面,手拿焊枪,由远而近前推焊丝,呈月牙形有节奏摆动……十年间,他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他用3年多时间完成了普通人十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做成的事,从身无一技的送水工成长为焊接业内最高水平的"焊工王",他就是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建设二公司焊接工程处技师、全国劳模——贾向东。畏怯2002年,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家境贫寒的贾向东在高中毕业后就放弃学业外出打工。那时,一没技术、二没文凭的他只能靠体力吃饭,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电建二公司当送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0月,“北朝与河北历史文化研讨会”在河北省磁县召开。这次研讨会以北朝史与河北历史文化为主题,对河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对提升地域文化品味、强化省内史学工作者的交流机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跃伟 《今日南国》2008,(24):65-65
从1982年开始,山东平度市大泽山镇三山东头村农民刘元九坚持记录家里的日常收支情况,26年从未间断。2007年,账本被国家博物馆珍藏,这是国家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收藏的惟一一本由农民自己记录的家庭账本。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科举制度创于隋代,确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兴盛于明清。那么,既然科举取仕始于隋,为什么“状元”一词和第一名状元却始于唐呢?  相似文献   

17.
孙冉 《今日南国》2007,(16):9-11
女状元流行的背后,并没有让我们看到女生更聪明或者男女更趋平等的必然事实,而是高考改革的荆棘难行——公元1853年,也是太平天国三年。这一年,南京才女傅善祥走进科举考场。随后,她荣登魁首,成为当年炙手可热的话题。她是中国1300多年科举史中诞生的惟——名女性状元。傅善祥是太平天国的女科魁首,却并非大清朝的状元。如果不是前者主张男女平等,开女科科举,女状元这个荣誉称号在中  相似文献   

18.
明崇祯十三年(1640)发生在扬州的黄牡丹状元评选是明代末年一场引人注目、影响深远的文化事件:岭南举子黎遂球途经扬州,参加影园牡丹诗会而夺得黄牡丹状元的桂冠。以此为契机,岭南诗坛逐渐引起主流文坛的重视,开始平视中原、傲视江南,在其后的诗史中逐渐引领诗坛。扬州牡丹状元文化事件之所以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原因在于:首先,它第一次颠覆了历史上视岭南为文化荒漠的传统识见,岭南诗坛获得了空前的诗学自信;其次,牡丹状元黎遂球因抵抗清军而壮烈殉国,其节烈精神一直鼓舞后世;再次,扬州以南北交通咽喉和财富渊薮吸引着天下文士精英,各路名士所参与的黄牡丹诗会及其所产生的影响传播到琼海与塞北。  相似文献   

19.
“状元”无顶尖人才的现象是对现有培养制度和招生制度的强烈冲击。高校招生不能以分数论英雄,唯分是举。应该把不同的学生招收到最适合他们发展的学校和专业,应改变“名校垄断高分者,高分者统统进名校”的考试制度,应取消把高校分成等级,取消按一本、二本、三本、大专录取的办法。我国的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专特长和兴趣爱好,引导学生提高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20.
稀世国宝惊现荣宝斋1964年的一个清晨,一个男青年拿着一个布包来到京城琉璃厂的荣宝斋,要求卖掉包中的物品。店员打开包裹一看,顿时被包中的物品惊呆了:在这个破布包裹里,共有字画30余件,虽鱼龙混杂,却有李公麟的《三马图》题跋、北宋范仲淹《师鲁二札》的残缺部分等国之重宝,宋代书法名家米芾的《苕溪诗卷》赫然在列,只此一件便可称之为稀世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