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社会粗放型管理向治理精细化转型成为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应然之举,而社会工作者以提供精细化服务的方式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技术—社会互构"理论范式,通过半结构访谈,深入探讨疫情中社会工作者受制于空间区隔,借助信息技术完成缺场服务的行动逻辑.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在促进技术与社会互构中扮演中介角色:一方面赋予信息技术社会性内涵,另一方面实现信息技术在社会多元实践场域中的功能嵌入,从而重构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研究框架.与此同时,新语境下的社会工作实践仍面临现实困境,健全服务规范,提升服务能力,发展人才队伍成为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与社会治理转型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2.
驻所社会工作者为监所涉罪青少年开展服务,是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降低违法(涉罪)青少年再犯罪率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驻所社会工作实践进程中会遇到不少挑战,也形成不少应对策略推进了实践的发展.围绕"驻所社会工作者是如何应对服务困境,以保证专业服务顺利开展"的问题,结合上海市驻所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以场域理论为...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隐性劳动”作为极具批判性的社会学概念,为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困境提供了创新性解释,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同困境背后折射出行业发展中劳动的“隐性化”现象。研究发现,社会工作者劳动的“隐性化”现象主要发生于社会工作者与购买方、落地方及服务对象等互动场域,包含被动面向和主动面向,主要涉及对劳动的漠视与模糊。非平衡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本土有限的利他文化观念以及规范阙如的行业生态分别是引发社会工作劳动“隐性化”现象的政治、文化和专业机制。社会工作者劳动的“隐性化”可能引发多重后果,主要涵括社会治理格局构建受到阻碍、公共性精神培育陷入困境及“半专业化”发展局面延续等。克服社会工作者劳动的“隐性化”现象,需要专业教育与职业实践场域合作发力。  相似文献   

4.
程玲  肖桂春 《社会工作》2024,(1):62-79+161-162
儿童权利观是儿童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中心。然而,儿童权利观偏移现象在社会工作服务中时有发生。本文借助儿童权利观这一视角,参与观察一项儿童暑期托管服务,并深度访谈相关儿童社会工作者,发现儿童权利观偏移表现为机构社会工作者采取“懂事”与“不懂事”的话语论述评价儿童,服务流程中儿童参与有限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主义行动倾向。究其原因,社会工作者的多元儿童观的交互影响以及“权威—服从”式教育惯习对社会工作服务的塑造。这最终导致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丧失“社会性”,效果适得其反。为此,建构社会工作服务儿童权利理性的策略是健全儿童权利观培训,强化督导监督职责,拓展儿童参与空间以及开展社会倡导。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后,全国各个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灾后救助的行动中去,对于灾后震区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社会工作本身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却足以引起我们深思,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教育者都应该有着足够的警醒与学科自觉,来反思社会工作行动本身。  相似文献   

6.
魏展 《社会工作》2009,(7):19-21
汶川地震后,全国各个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灾后救助的行动中去。对于灾后震区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社会工作本身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却足以引起我们深思,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教育者都应该有着足够的警醒与学科自觉,来反思社会工作行动本身。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职业伦理困境和风险产生于社会工作实践当中.然而,关于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研究却多以伦理理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思辨为方法,缺乏实践案例与实证分析;与伦理困境相伴而生的职业风险也基本上被学界所忽略.因此,本研究采用多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透过“案主一社工一机构一职业”的实践场域的多主体分析,讨论我国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与职业风险.研究发现,以深圳、广州社工为代表的中国内地社会工作职业伦理困境,例如案主自决还是限制、隐私保密还是公开、专业服务中的私人关系等问题,多由社会工作者缺乏实践经验、专业伦理规范的模糊与缺失、案主在伦理中的主体性被忽略,以及社会工作者对伦理原则的认知误区等因素所导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又进一步产生出职业风险,如身心安全、行业处罚、被起诉等.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避免单独上门服务、规范服务流程、熟识相关法律政策、向资深从业者学习等策略去防范职业风险.另外行业协会与政府也需要借鉴欧美、港台先进经验,结合本土文化传统,搭建本土的伦理体系,并推动社会工作实践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7,(5):97-101
在福利多元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助残社会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背景下,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日趋放大。在当前我国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主要集中于残疾人社会交往的某些具体维度,无法展示残疾人生活世界的全景,也就无法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的整体性需求,更谈不上准确定位残疾人的真实需求并保证社会工作服务的精准化。因此,社会工作者应坚持"人在情境中"的观点,从残疾人的个体属性和外部环境两个维度界定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同时采用"结构—行动"的范式研究残疾人的社会交往,并将社会工作者的功能定位于促进资源链接、改善社会功能、加强社会营销和提升环境关注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深圳市社会工作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大陆社会工作发展的"标兵"。与此同时,深圳市专业社会工作者流失比较严重,社会工作者流失率逐年攀升。伴随着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如何看待社会工作者身份的建构过程和遭遇的"重重危机",已成为我们必须追问的问题。本文试图在社会建构理论视角下,去探讨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社会工作机构、同工、居民等各种社会力量,是如何与社会工作者自身一起建构和形塑了社会工作者群体的身份认同,以期通过这些考察与探讨,去了解社会工作者身份认同现状,并希望从此角度去理解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提出改善社会工作者身份认同现状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内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存在的服务模式单一滞后、服务场域割裂等不足,呼唤了对实务理论的研究创新与推进.本研究通过回溯现有文献,基于弗兰西斯·特纳的社会工作实务理论特质分析框架,建构论证了延续性复元的理论内涵与应用框架.该框架指出随着疾病病程与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工作者以服务对象的复元需要为本,在医院内日常生活、医院-社...  相似文献   

11.
苏敏  倪赤丹 《社会工作》2012,(12):22-24
社区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场域,社区工作展现着两个分别体现各自场域的主体人群即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影响。社区工作中确定谁是场域主体,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及对社区工作不同阶段策略和方法的把握。社区工作准备阶段,侧重于社区居民的主体场域;社区工作预估与服务策划方案制定阶段,侧重于社区工作者的主体场域;社区工作服务策划方案执行阶段,是社区工作者场域与社区居民场域互为主体;社区工作评估阶段,则侧重于社区居民的主体场域。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作能否被称为一门科学和一种职业?它的科学属性和社会功能是什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构建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作出阐释和科学定位:社会工作既是一门职业化反思科学,也是一种反思性职业.社会工作科学/理论属于反思理论,有别于常规的科学理论.基于这一科学理解,反思性社会工作认为,处于社会工作职业核心地位的,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专业行动.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质量只能通过专业行动得以体现.而专业行动受制于各种内部和外部结构条件,构建专业行动质量的决定性核心要素是反思性专业性,它强调一种辩证性、结构性、系统性、互动性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比如,相对看待知识与能力、关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互动、辩证理解理论与实践关系、在社会环境框架下理解案例工作的反思视角.由此反思能力成为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职业能力.反思性社会工作理论思想对推动中国社会工作扩展理论视角、提高实践质量、促进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文卿 《社会工作》2016,(3):104-110
社会工作场域中存在明显的性别隔离,主要体现在职业和岗位两个层次上。照顾服务的女性化和社会工作作为照顾服务提供者的形象是导致职业性别隔离的重要原因,而男性权力在社会工作场域中的再生产则是导致岗位性别隔离的重要原因。社会工作场域中的性别隔离之所以值得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一种隐蔽的性别不平等,而且因为这种不平等会妨碍社会工作推动性别平等的使命。为了消除性别隔离,笔者建议提升社会工作场域的性别意识;推动职业期望的去性别化,促进每个从业者的自我实现;重塑社会工作形象,吸引更多男性加入。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一)社会工作者的特征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活动。什么是社会工作者呢?《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的界定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它用从事社会工作和专业两个特征来界定社会工作者,是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社会工作者是指在国家或民间福利机构设施中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它用工作内容和工作组织的特征来定义社会工作者。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因为这些人  相似文献   

15.
孔华 《社会工作》2012,(8):44-46
文化能力是社会工作者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在社会工作专业关系的建立与维持,界定案主的问题与需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族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学科,民族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带有独特文化的民族成员。因此,民族社会工作者的文化能力在民族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并提高自己的文化能力,提高服务的质量成为民族社会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围绕民族社会工作者文化能力培养这一主题,从文化能力的概念与内涵、培养文化能力的必要性、文化能力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假设以及文化能力的培养途径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民族社会工作者的文化能力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活动。什么是社会工作者呢?《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的界定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员”。它用从事社会工作和专业两个特征来界定社会工作者,是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社会工作者是指在国家或民间福利机构设施中从事社会服务的人。它用工作内容和工作组织的特征来定义社会工作者。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相似文献   

17.
民政社会工作者身处民政系统中,兼具社会工作与行政的双重属性,是我国社会工作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2019)中民政社会工作者数据模块为依据,基于个体"主位"视角,从个体维度、专业维度与组织环境维度对民政社会工作者的行业特征进行系统描述与分析.研究发现,民政社会工作者处于基层民政领域,受...  相似文献   

18.
王冠 《社会工作》2011,(21):53-54
社会工作实务的过程是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理论分析、采用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介入的过程,而整个过程,社会工作价值观、理论、方法与技巧等有效地结合,体现社会工作者助人的一种智慧。由此所带来多样化的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之重点不在于盲目的扩大专业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的规模,而更在于立足于现在已经存在的社会工作者岗位如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随之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声望。从而,基层社会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明确化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提出县级社会工作委员会应采用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模式,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之重点不在于盲目的扩大专业社会工作者人才队伍的规模,而更在于立足于现在已经存在的社会工作者岗位如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随之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声望。从而,基层社会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明确化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本文提出县级社会工作委员会应采用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模式,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