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俊林 《社会工作》2015,(1):98-106
文章利用169份调查资料,以社会工作者为对象,分析他们遭受案主暴力的状况。研究发现,多数社会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曾遭受某种形式的暴力攻击,其中以心理伤害为主;有接近三分之一的社会工作者经历过多种形式的暴力;案主的暴力威胁并非偶然事件;机构年资、工作经验、服务领域与案主暴力的发生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工作界对实务领域中伦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深入,深切感到要为案主提供有效的专业服务,社会工作者必须坚守为案主保密这一专业伦理原则。那么,社会工作者如何坚守为案主保密原则?本文借用《美国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3.
董国强 《社会工作》2011,(15):53-54
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工作界对实务领域中伦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深入,深切感到要为案主提供有效的专业服务,社会工作者必须坚守为案主保密这一专业伦理原则。那么,社会工作者如何坚守为案主保密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要求案主透露大量信息,而且随着工作关系不断深入,这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也将不断增加。很自然地,案主会非常关心社会工作者会怎样对待和使用这些信息,因此对案主有关资料的保密,既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要求,也是社会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同时这也会影响到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进而影响到干预的效果。但是这种保密也不是绝对的,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又不得不打破保密原则,这就使得保密原则陷入了伦理困境。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一困境?笔者从隐私权和知情权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期得到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要求案主透露大量信息,而且随着工作关系不断深入,这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也将不断增加。很自然地,案主会非常关心社会工作者会怎样对待和使用这些信息,因此对案主有关资料的保密,既是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要求,也是社会工作者的道德要求,同时这也会影响到案主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进而影响到干预的效果。但是这种保密也不是绝对的,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又不得不打破保密原则,这就使得保密原则陷入了伦理困境。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一困境?笔者从隐私权和知情权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期得到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黎小青 《社会工作》2009,(18):18-21
在社会工作中,价值中立是指社会工作者有阶段性地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案主的问题和行为,并对案主的价值观不加以评价。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有效地协助案主分析解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则显得比较困难。结合实习的经验及思考,笔者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个方面的实例阐述自己对于如何做到价值中立的认识。个案工作不同阶段、小组工作中不同角色要做到价值中立不同的表现是本文的讨论重点。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工作中,价值中立是指社会工作者有阶段性地保持价值中立的立场,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案主的问题和行为,并对案主的价值观不加以评价。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有效地协助案主分析解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实务中保持价值中立,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则显得比较困难。结合实习的经验及思考,笔者从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两个方面的实例阐述自己对于如何做到价值中立的认识。个案工作不同阶段、小组工作中不同角色要做到价值中立不同的表现是本文的讨论重点。  相似文献   

8.
沈颖 《社会工作》2011,(17):48-51
社会工作伦理“案主自决”、“价值中立”是被高度强调的专业价值观,也被列为社会工作伦理最基本的守则之一。“案主自决”是社会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价值理念,其核心在于提醒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尊重案主、避免过度影响案主、保障案主应有权益,强调社会工作者应该尽一切努力去扩增案主自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一在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蓬勃发展。相较于内地的很多社工而言,香港的社会工作者更突出案主的地位,弱化社工的主导性;更加强化案主的正面力量,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者个人素质在民族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居于一个重要的地位,它集中体现在尊重、同理心、案主权益第一的原则、知情权四个方面。社会工作者的个人素质不仅会在助人结果方面对受助者产生影响,还会在助人技巧方面对社会工作者本人产生影响,进而对社会工作专业也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周沛 《社会工作》2013,(3):37-42,62
社会工作的目标指向是由社会工作者介入案主对象的双向互动过程,此中,案主是单一的。社会工作对企业的介入即企业社会工作。不同于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等目标指向是单一面对青少年、老年人,企业社会工作的目标指向不能把员工作为单一的案主。出于认知的误区及利益的博弈,企业社会工作的单一对象介入会面临企业及雇主的阻力。为此,必须"修正"一般性社会工作的目标指向,把员工与企业(雇主)作为企业社会工作的二元对象,在帮助员工的同时,需要促使企业和员工的沟通,把企业社会工作纳入到企业管理中,从员工权益维护、福利提供、企业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等角度来实施企业社会工作。目前,根据实际情况,企业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属性可以采取机构属性模式与企业属性模式两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近二十年来学界对于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的讨论中关于"本土文化与社会工作"入手,提出中国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学习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过程中,重视文化对人的影响、重视中西文化差异。文章进而以"差序格局"概念对中国人我分际的理解举例,指出了中国社会工作者需要反省如何将案主行为放在本土社会脉络中进行理解,提醒中国社会工作者应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理解。  相似文献   

13.
雷雨 《社会工作》2010,(15):56-57
个案社会工作专业过程运用的是有关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对案主开展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工作者采用的多是与案主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这种沟通与交流的方式能让个案社会工作者掌握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优点视角观点认为:每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案主所遭遇的各种问题可能是伤害但更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每一种环境都充满着满足案主需求的资源;社会工作者必须认真地对待个人、小组和社区的抱负,只有通过与案主的协作才能最好地为他们服务。社会工作评估的特点及其关键性地位、满足案主需求的特定性要求等方面决定了优点视角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助人关系量表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用于评估助人关系强度的量表。它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和案主检验他们对助人关系的认知。该量表由工作者版本和案主版本组成,信效度高。它既是一个测量工具,又可促进助人关系,适合于各种助人情境。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2011,(5):20-22
一在我国香港地区,社会工作蓬勃发展.相较于内地的很多社工而言,香港的社会工作者更突出案主的地位,弱化社工的主导性;更加强化案主的正面力量,而不是去聚焦问题行为.在整个助人过程中,社工始  相似文献   

17.
彭小兵  蔡秋红 《社会工作》2023,(4):1-18+104
专业关系是个案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达成服务目标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个案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往往不自觉地形成与专业关系相对的非专业关系,时常对服务效果造成负面影响,阻碍服务的有效开展。本文溯源了个案工作专业关系形成与发展历程;并基于差序格局及关系向度理论,从传统文化及现实制度两个角度解释个案工作中非专业关系的形成机理。同时,基于承认的第三方评估合法性概念框架的指导下,从以评促建出发,探讨专业关系的再构及从非专业关系走向专业关系的实现机制,为促进政府购买服务中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升个案工作实践服务效果提供中国情境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现实处境下探讨“如何提高”与“如何评估”社会工作者临床技能,从而推动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本文沿着学术与制度的脉络探寻出社会工作者临床技能教育与评估问题的背后隐藏的是标准界定的问题,指出标准化是专业化、职业化的核心表征与必由路径。研究认为,完成标准化转向的可行路径是标准化案主的教育与评估模式的引入,而社会工作临床技能的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是当下及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职业伦理困境和风险产生于社会工作实践当中.然而,关于我国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研究却多以伦理理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思辨为方法,缺乏实践案例与实证分析;与伦理困境相伴而生的职业风险也基本上被学界所忽略.因此,本研究采用多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透过“案主一社工一机构一职业”的实践场域的多主体分析,讨论我国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社会工作伦理困境与职业风险.研究发现,以深圳、广州社工为代表的中国内地社会工作职业伦理困境,例如案主自决还是限制、隐私保密还是公开、专业服务中的私人关系等问题,多由社会工作者缺乏实践经验、专业伦理规范的模糊与缺失、案主在伦理中的主体性被忽略,以及社会工作者对伦理原则的认知误区等因素所导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又进一步产生出职业风险,如身心安全、行业处罚、被起诉等.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避免单独上门服务、规范服务流程、熟识相关法律政策、向资深从业者学习等策略去防范职业风险.另外行业协会与政府也需要借鉴欧美、港台先进经验,结合本土文化传统,搭建本土的伦理体系,并推动社会工作实践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诊断》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7年由美国纽约拉塞尔·塞奇基金会出版,作者为美国社会工作的先驱者,专业个案工作的创始人M·理查蒙。她多年实地考察了当时慈善组织协会(C·O·S)友善访问员的个案调查工作和美国纽约慈善学校的个案工作训练课程的经验,并加以整理、概括和提炼,写出了这本具有学术意义和专业内容的书籍。第一次把个案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的知识体系予以专门的研究和讲授,从而奠定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基础。理查蒙通过系统地分析和诊断案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案工作一系列原理和原则,如个案的个别化原则、案主的自我决定原则,等等。依据这些原则,社会工作者将由访谈及其他方式所得到的有关案主的人格、家庭情况、社会经济背景以及案主对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