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社会一直以来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分化问题,对于中国的城市社会与乡土社会来说,赋予个体的角色和身份认同就是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通过对角色理论和身份认同的分析,来解读文化观念对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一直以来存在着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分化问题,对于中国的城市社会与乡土社会来说,赋予个体的角色和身份认同就是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的。通过对角色理论和身份认同的分析,来解读文化观念对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认同被视为个人对外在环境和自身状况的综合反映,相当程度上能够表现出个人心理层面社会融合的状态。本文以N学院在校全部聋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304份问卷调查,对他们身份认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呈现四个倾向分化并处于一定困境之中;听力损失年龄在四个认同倾向上影响并不显著,性别、听力损失程度、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学校受教育方式、学业成绩以及社会交往等因素对身份认同影响比较显著。政府、学校及家庭等相关人员要关注聋人大学生身份认同困境并寻找对策以促进他们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4.
石亚  史天琪 《社科纵横》2013,(1):150-152
我国社会工作先行城市社会工作人才流失情况近些年在不断加剧,随着国内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试图通过深度访谈职业社会工作者,探究职业倦怠的表现、影响因素以及社会工作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情况,从而丰富社会工作者职业倦怠的研究,为社会工作者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质性研究方法,访谈了13名社工,从社会性别视角下审视其职业倦怠状况,在Maslach提出的职业倦怠三维度(情感衰竭、去个人化、低个人成就)下进行分析.父权制文化的全面规训,使得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感受深深的无力感;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下对性别气质的筛查,使工作者采取去个人化手法,并贬损其工作价值感;工作者自身的社会性别身份也使其承受来自性别制度的压迫,阻碍工作者从自身的社会支持网络中获取补给力量,而裹挟进情绪耗竭的更深泥沼.  相似文献   

6.
知青一代有强烈的身份认同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知青文学参与了这一身份的建构。知青作家通过伤痕/苦难叙事和理想/英雄叙事,建构起知青的基本身份特征。知青身份建构是知青作家在面临现实和文化困境时,寻求自身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的结果,与时代文化也有密切联系。知青身份认同带有遮掩性和强烈的功利性需求,无法形成真正的自我认知,在时代环境变化后最终只能走向溃散。身份认同意识对知青作家的创作具有深刻的影响:一是促进了知青作家的文化身份自觉,意识到新文学对传统和民间的疏离和偏执,开启了寻根文学;另一方面,受社群文化的封闭性和排他性影响,创作视野不够开阔,思想高度有较大欠缺。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7,(6):73-78
身份认同的研究经历了从关注个体自身的同一性问题到个体对于群体的归属问题,再到强调个体身份认同的社会范畴化问题,并同时伴随身份认同研究的多元嬗变与分化过程。其中,关注以族群/民族、宗教等文化身份为分界的认同问题成为学者们应对世界冲突难题下的研究焦点。由此,对于身份认同问题的研究,最终目的应是为了分析身份之间的复杂互动过程以及在身份互动过程中的认同分化与整合进程,为寻求化解和消除群体与社会在互动过程中国对民族、宗教等单一文化身份的强调而产生的偏见、排斥与对抗的方法与机制提供理论与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静  张建 《社会工作》2012,(5):85-88
根据身份认同的定义,个体身份认同具有内在二维属性,即对身份角色的确认和对所属群体的情感归属。而这两个维度并不一定是同时发生,也不一定向同方向发生转化。而身份认同的内在二维性是导致个体身份认同的张力和矛盾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XY市HL村的艾滋病人身份认同进行分析,尝试勾勒出作为特殊群体的艾滋病人身份认同的图示,说明身份认同的非单线和非单向性,个体身份认同的建构是内在主体行动和社会外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身份认同"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指人归属的某一种社会范畴或类型,即所说的身份;第二层特指一个人对自己一套行为模式、价值观的认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身份认同具有激励作用、组织文化作用,同时拥有一种强大的市场力量,可以起到类似于制度的功能。身份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内生于特定政治结构。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身份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叶良均  王其佩 《社会工作》2013,(5):75-80,105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从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两方面探究城市农民工的身份认同状况。调查发现,农民工存在着自我认同模糊或自我认同方面的困惑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民工身份认同模糊的原因、身份认同模糊可能导致的社会后果及解决农民工身份认同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北京市BG家庭教会进行的田野研究发现,基督徒世俗身份和宗教身份之间存在紧张与冲突.探讨基督徒面对不同身份,如何重构身份认同的社会心理过程发现,个体层面的认同努力即信徒个体的读经和祷告等灵修活动,以及组织层面的教会和团契生活,是基督徒身份张力得以纾解的主要方式.经历了“冲突-再构-和解”事件流的基督徒,暂时性地实现了多重身份的和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问题日益突出。当代中国文化认同危机是中西文化博弈中的阶段性反映,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当今世界,竞争与合作是时代潮流的主旋律,从博弈论的视角来研究当代中国文化问题,建构中国文化认同,是符合人类文化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社会工作者的高流失率现象置于社会工作场域建构进程中加以考察,并把其离职看作是社会工作者面对场域不足采取的保护性行动。要走向专业化发展,就要培育社会工作者的人力资产专用性,加强社会工作实践教育,并在社会工作行动中倡导实践者研究。  相似文献   

14.
由于性别的差异,流动给两性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认同.本文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研究者解释流动对于女性的意义方面的不同视角、贡献及不足.文中将对流动女性身份认同的研究划分为四种进路:一是以对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分析为主,探讨流动女性的阶级和阶层身份;二是以对父权制的分析为主,探讨流动女性的性别身份认同;三是心理层面的分析,探讨流动经验对女性的心理效应和女性的主体性;四是强调多元视角,探讨流动女性身份认同的交叉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主义视角下身份认同对美国当代国际法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份认同是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美国将身份认同因素渗透到国际法实践的诸多领域,企图建构符合其认同模式的国际法律秩序。从价值取向来看,美国坚持其独特的人权认同标准高于他者的主权,这与国际法的主权平等原则背道而驰。从实体国际法规范的具体实践来看,美国奉行例外主义,采用双重标准,这有损于国际法的有效性。为此,各国只有以全人类的幸福权利作为终极价值目标,并积极建构超越不同身份认同模式的国际法规范,才能促进国际法的遵守,并实现真正的主权平等与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6.
基于城市适应的外来民工身份认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巧林  许敏琳 《探求》2009,(2):53-57,11
本文从社会适应、心理文化适应出发,构筑农民工交往视角的社会性身份、体验视角的文化性身份两个研究视点,通过考察外来民工在该身份中对认同概念的核心——"我们"和"他们"的表征解译,探析外来民工在城市融入进程中的身份认同状况。  相似文献   

17.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曾被称为“后殖民作家”“移民作家”“用英文写作的日本民族作家”,但他拒绝这些标签的同质性和阵营性,力图展现独特的文化视野和写作策略.石黑一雄通过创建多元的叙事空间、采用分散的记忆视点、建立国际化写作方式,突破了评论界对他的上述三种成见,从而超越为时空所局限的个人经历,构建起在多种文化冲突中凸显作家个人特质的“他异性”文化身份.石黑一雄的写作展现出由封闭到多元空间、从自我到他者融合的时代特征,为理解和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文化冲突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生育并不会必然带来父母身份的认同,尤其是当孩子有严重残疾时.本文以自闭症儿童为例,通过访谈19位父母和老师来分析父母身份的构建过程.研究发现,正常与残疾间的二元等级和照顾责任的私有化严重挑战着父母身份的认同;性别身份强烈影响着父母对自闭症孩子的接受程度、养育能力和家庭分工,父亲通常比母亲经历了更多的挣扎;宗教信仰以及为自闭症人士和家庭提供服务的专业机构会促进父母身份的认同,但通常要以母亲为中介;自闭症等严重残障带来的挑战超出了个体家庭的承受能力,亟需从经济、职场、情感、育儿技能、社会价值观念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综合社会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所导致的单位制解体使国企工人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纵横交错的社会比较,国企工人对如今所处的边缘化身份地位有着清楚的体认,但在情感上却并不愿意认同;但是,其他社会成员对国企工人的评价、看法却构成了一种具有"压迫性"的社会文化和心理环境,在某种意义上"迫使"着国企工人接受其如今的处境,与此同时,国企工人为缓解、消除"认知失调"而"主动"采取的某些自我心理调适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他们去接受如今所处的身份地位.总体上,如果说国企工人对于今日之边缘化身份的"认知"是清晰的,那么,在"认同"上,其心态是矛盾暧昧的.  相似文献   

20.
利益是价值的尺度,可以用利益认同来推动价值认同。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社会风险问题,化解社会风险可以实现利益认同,进而转化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建立利益机制化解社会风险,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体现在四个方面:化解经济风险,巩固核心价值认同的物质基础;化解政治风险,创造核心价值认同的民主前提;化解文化风险,营造核心价值认同的人文氛围;化解公共风险,改善核心价值认同的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