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巴门尼德是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精辟的观点和深邃的思想在人类认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对这位伟大先哲的思想由于我们肤浅地斥之为唯心主义的糟粕而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本文试图揭示巴氏哲学的二元论性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2.
巴门尼德存在哲学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实属唯心主义。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其“存在”在哲学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是很重要的。一分析和评价巴门尼德存在哲学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要理解他所论述的“存在”概念。巴门尼德认为真正的客体是“存在”,而不是“非存在”。“非存在”就是不存在,它与“存在”是绝对排斥的。他说:“整个存在是一,我们不能  相似文献   

3.
哲学史界对巴门尼德是唯心主义哲学家还是唯物主义哲学家早有争议。我们对巴门尼德哲学的核心“存在物”及其它理论较为详细分析之后,认为巴门尼德是一个有突出贡献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相似文献   

4.
巴门尼德在欧洲哲学史上是占有特殊地位的哲学家,他在欧洲哲学的开创时期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中西方学者都公认的。对于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及估量,长期以来存在着无休止的争论。本文拟就这一争论问题,谈点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哲学家芝诺在为其老师巴门尼德的学说作辩护时,提出了欧洲哲学史上有名的在理论上否定运动的真实性的四个“难题”,企图以此证明感官所感觉到的事物的运动是不真实的,只有理性所认识到的“唯一不动的存在”才是真实的。在这四个“难题”中,有代表性的是“飞矢不动”和“二分法”两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在哲人智者荟萃的古希腊时代,爱利亚学派的芝诺为捍卫其师巴门尼德的“存在”理论,机智地提出了有悖常理的反驳运动的四个佯谬,即:“两分法”、“阿基里斯与龟”、“飞矢不动”和“运动场”。这四个佯谬犹如令人费解的“斯芬克司”之谜,一直困扰着其后的数代人。他本人也因此被亚里斯多德、黑格尔等哲学大师誉为辩证法的创始者而蜚声古今。  相似文献   

7.
<正> 我关于辩证法学说有两个源流的说法,是针对一些哲学教材把辩证法语源学的解释作为哲学、哲学史的解释而提出的不同看法。这些教材在解释“辩证法”概念时,都讲它源于希腊语,本义是论辩和说明的技术,即以问答求知识,从揭露和克服对方议论中的矛盾而求得真理的方法。并说,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的芝诺等人最早使用了这一方法。这种说法显然是片面的。早在芝诺之前辩证法思想即已存在,米利都学派尚且不说,赫拉克利特就是公认的辩证法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二三十年来,反映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互相交往频繁,欧美、日本等国学者,很重视对不同文化系统或不同民族文化中的哲学、文学、史学进行比较研究,出现了比较哲学、比较文学、比较史学等一些新兴学科。在我国,比较哲学史和哲学史比较学也逐渐为学术界所重视,但对哲学史比较学和中外哲学史异同的看法还有相当距离。本文想对哲学史比较研究问题谈一些看法,并试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看中外哲学史的界同。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史?怎样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规律?这是一些长期理论争论的问题。最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对哲学的对象、性质和功能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这为哲学史的研讨奠定了新的基础。本文试图将哲学和哲学史融为一体,对哲学史的对象和规律作出一些新的探索,发表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一、关于哲学史的对象哲学史的对象和哲学的对象本是一致的。哲学史是哲学的历史发展,没有哲学就没有哲学史;哲学的原理又是随着哲学的历史发展而不断具体和完善,哲学的生命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是 2 0世纪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他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哲学 ,一是中国哲学史。这里想从哲学家的哲学史与哲学史家的哲学史角度 ,对冯友兰的“三史”作一点比较 ,以凸显“三史”各自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对于西方哲学的开端问题,通常只陈述自“泰勒斯起”,这是一种经验论的看法。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出发,认为开端大有深意,但他以巴门尼德为开端却违背事实和哲学产生的规律性。本文认为哲学的开端是一个由米利都派、毕达戈拉派和赫拉克利特哲学的否定性发展所形成的一个相当完整的圆圈,其基本特征可用“原始素朴哲学”加以规定。并认为这种理解对研究往后西方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也谈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什么要谈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和意义最近读到《新华文摘》2011年第9期上转载的、今年《吉林大学学报》第一期发表的孙正聿教授的文章《哲学就是哲学史的含义和意义》,他是针对对于"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的批判而写的,他是赞成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个命题的,在他  相似文献   

13.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毛泽东同志对哲学史的一系列基本的看法,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基本看法,构成了毛泽东哲学史观.毛泽东哲学史观,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的继承、运用和发展,如同毛泽东哲学思想一样,是毛泽东同志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最直接的,就是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哲学史观.这对于哲学史学科的科学化建设和长远的发展,具有迫切而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拟就毛泽东哲学史观的内容,作一个初步的探索,这对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哲学史观,进一步搞好哲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或许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哲学史中,黑格尔是系统地阐述了哲学史观的哲学家。他把辩证法应用于哲学史,第一次把哲学史描绘成贯穿着发展、联系原则的历史过程,他批判了形而上学的哲学史观,强调哲学史应具有的科学地位,为哲学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观的创立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但是,正如黑格尔是他那个时代的矛盾式的人物一样,他的整个哲学体系连同哲学史观也都包含着矛盾,存在着精华和糟粕的对立。有分析地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是我们研究黑格尔哲学史观的基本态度。黑格尔把整个哲学史看成一个在发展中的系统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主要是在《哲学史讲演录·导言》中阐述的。在《导言》中他  相似文献   

15.
康德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根基,它因其庞杂的结构、深远的影响,一直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评价康德哲学,人们的看法是不统一的,在理论观点上呈现出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的状态。我认为,对其采取形而上学的简单态度是不对头的,不能因它先验哲学的性质就全盘否定,低估它的价值。本文试图以《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为线索,对康德先验哲学体  相似文献   

16.
陈修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史家、莱布尼茨哲学专家和杰出的翻译家。他一生出版专著4部,译著15部(含与人合译),组译15部著作,写作论文70多篇,约计600万字之谱。他为祖国的哲学和哲学史事业付出了全部精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陈修斋先生是新中国西方哲学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50年代中期,他与人合著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是我国西汉时期的经学开创者,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哲学形式结束了先秦的子学时代,开创了经学时代.对中国哲学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是,目前学术界对董仲舒哲学思想的认识还不一致,尤其对其哲学思想的形成问题的看法分歧较大.关于哲学思想的形成问题;一般传统的看法认为是适应了汉代初期政治斗争的需要,歪曲了自然科学的成果,继承了孔孟的“天命”观而形成的,他的哲学内容是“独尊儒术”;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认为他的哲学思想是根据汉初政治斗争的需要,歪曲了自然科学的成果,兼采百家之长而形成的,他的哲学思想内容很“杂”,可以说是一位“杂家”.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了一些探索,以求教于哲学史界的老前辈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18.
哲学问题是一些永恒无解但人类精神却不得不永远追问的难题 ,由于这些难题并没有统一的终极答案 ,只有不同的解答方式 ,哲学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理论通常就是这些不同解答方式的典型代表 ,因此哲学不同于科学 ,它不是线性的知识积累的过程 ,而是围绕哲学问题而展开的无穷探索 ,哲学家们的思想作为一条条探索之路 ,相互之间不仅仅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更具有相互独立的存在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对哲学的本性乃至哲学问题的性质的分析 ,将哲学家们的思想活动看作围绕哲学问题而展开的争论 ,我们称之为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对话” ,从而对于“哲学是哲学史”给出一种不同于黑格尔的解释 ,意在引入一种非黑格尔式的哲学史观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导师萧萐父教授是中国哲学史的大家,20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他有关明清哲学史的论述蜚声海内外,而他所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也成为国内许多大学哲学教材的一时首选。我自己最初对中国哲学史的入门学习,除了冯友兰先生早年撰述的《中国哲学史》外,就是从先生主编的这部《哲学史》中去作解读与领会的。大体说来,佛家与儒、道两家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思想与哲学的纲骨,这一点即使现在看来也不为过⑤。于是,佛学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理解中国哲学史中的一个重要面向。自近代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巴门尼德的“存在”进行过认真、渊博的追索和解释。如格思里的《希腊哲学史》第二卷、基尔克和拉文的《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等等就进行了这项工作,从词源、句读、哲学思维的发展进程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近年来,由汪子嵩、姚介厚、陈村富、范明生等同志合著了一套大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