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于1912年7月读到孙宁山的《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译文几天以后,发表了《中国的民主主义与民粹主义》一文。这是他专论中国革命的第二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列宁对中国人民表现了极大的关怀,对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给予了崇高的评价和热烈的赞扬,同时也对孙中山的某些观点作了批评。该文历来在我国受到重视,但对文中把孙中山类比为俄国民粹派,部分同志却持有异议。姜义华同志的《孙中山与民粹主义研究述评》全面回顾了60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明确提出列宁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辛亥革命,他仔细研究了辛亥革命的全过程,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并对辛亥革命给予极高的评价。在毛泽东著作中,多处论及辛亥革命的问题。毛泽东的许多著名著作,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矛盾论》等等,都提到了有关辛亥革命的问题。特别是195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毛泽东发表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对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辛亥革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我校学术活动比较频繁,校内外学术交流也日趋活跃。最近,应我校历史系和学报编辑部邀请,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副主任胡思庸同志,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赵矢元同志和王魁喜同志来我校讲学,交流教学和科研成果。赵矢元同志,以《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孙中山》为题,做了学术报告,遵照毛主席的有关教导,用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对孙中山先生和章太炎等人,做了历史评价,批判了“四人帮”及其御用学者别有用心的诬蔑贬低孙中山先生,吹捧抬高章太炎的种种谬论,肯定了孙中山先生坚持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国方略》中规划了中国的铁路建设蓝图,但由于所处的年代战乱不已,中山先生的宏愿未能在生前得以实现。中国共产党人在建立新中国之后,在铁路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用实际行动实现并超越了孙中山先生铁路建设的梦想,成为其"革命三民主义最忠诚最彻底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陈遵妫先生在《中国天文学史》中,将中国历法史划分为古历时期、中法时期、中西合法时期和公历时期,指出:“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元”,施行阳历,“和旧历根本不同”,“可以说中国历法的一个革命”。孙中山先生也说过,“改用阳历一事,即为我们革命成功后第一件最重大改革”。的确,首次在全国境内实施阳历,不仅是中国历法史上的一个革命性变化,也是孙中山先生长期致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努力奋斗,探求救国真谛,寻找中国近代化道路,为振兴中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孙中山全集》(1—12卷)则从一个方面记录了孙中山的中国近代化理想和实践,对进一步研究孙中山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孙中山的一生育相当大的帮助,本文拟就此作一述评。一、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为实现中国近代化所作的斗争。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近代化国家,是孙中山矢志奋斗的目标。青年时代的孙中山经历了一个从改良到革命的认识和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7.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确非孙中山所说》质疑余齐昭1995年10月6日《北京日报》刊登肖贵洞先生撰写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确非孙中山所说》一篇文章。此后有《文摘报》和《广州日报》等报纸摘登,影响颇广。为详其根据,不得不引摘肖文的一些...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之精华,一言以蔽之,即是“仁民爱物”,而以“民”为本。孙中山先生的学说,其理念与儒家思想相同,俱是以“仁”为中心,讲天人合一的协调关系,去解决人生之各种基本问题。孙中山先生在其所著《中国革命史》一文中,谓其谋中国革命,所持之主义来源有三,其一即为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而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中实以“孔学”为中心,职是之故,孙中山先生的学说与儒家思想确有脉络可通之处,两者皆具同根之源,吾人试就二者加以比较研析。  相似文献   

9.
1912年7月15日,列宁在《涅瓦明星报》上发表了《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这一论著对干研究孙中山及其思想,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但其中个别结论,似乎与历史事实有出入。去年4月,《江海学刊》将姜义华先生《孙中山与民粹主义研究述评》一文件梓。姜文用列宁自己概括的民粹派的五个特点去验证孙中山,发现这五个特点孙中山都未具  相似文献   

10.
陈去病先生,早年积极投入民族革命运动。1903年东渡日本,参加拒俄义勇队。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宜传和教育工作。先后参加《警钟日报》、《江苏》、《二十世纪大舞台》、《国粹学报》等报刊的编辑工作,并在上海爱国女学、吴江国民学校以及镇江,安徽、绍兴、杭州等地任教。1909年,与高旭、柳亚子先生共同创建了革命文学团体——南社。陈去病先生擅诗文,存世的《浩歌堂诗钞》,多为鼓吹反清,悲愤国事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22周年及建校64周年,我校青年教师中外文化研究学会于1988年11月中旬举行首次学术研讨会。六十多位会员向研讨会提交了一批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周兴梁在《吸取·融贯·创新——略论孙中山与中西文化的联系》一文中,盛赞孙中山先生“是近代中国贯通中西方文化的杰出代表”,论述“孙中山用于指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三民主义及其哲学思想,是集中中外文化思想的精华熔铸出来的”,高度评价孙中山先生“取欧美之民主  相似文献   

12.
1991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80周年。毛泽东同志说:“辛亥革命是实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的革命,(《新民主主义论》)又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青年运动的方向》)本文将先回顾一下辛亥革命的历史,然后反思其失败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爱国者,他为了改造中国,使中国富强起来,耗费了毕生的精力。毛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曾指出:“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孙中山先生关于使中国跃进、富强的革命理想,就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对此,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14.
被孙中山先生誉为“革命之母”的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强有力的支持者。缅甸华侨是其中之一。他们也同别的海外华侨一样,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不但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而且积极参加,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瑰丽的篇章。 一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先生在完成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的革命伟业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护、支持和帮助。《孙中山和他的亲友》一书(马庆忠、李联海著,花城出版社1988年2月出版),以翔实的史料和流畅的文笔介绍了孙中山的亲属3人,海内外友人20人。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与朝鲜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革命,终于推翻封建帝制,创立共和,从而结束了我国数千年封建专制制度,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不仅如此,孙中山先生还非常同情被压迫被剥削民族,热情支持其反帝独立斗争,积极主张中国与世界各弱小国家和民族结成联盟,共同向帝国主义展开斗争,以获得民族解放,国家独立。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这次革命曾在鲁迅先生的心中升起希望的曙光并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这一革命运动中去。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已具有强烈的革命热情,于1908年加入光复会,积极参加推翻满清统治的革命活动。鲁迅先生“志在光复,时在谈话中流露出来。他认为‘改良’必败,誓做‘革命党之骁将’,这志向从不动摇”(沈瓞民《回忆鲁迅在弘文学院的片断》)。鲁迅先生回国后,在淅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任教,经常激烈的痛斥清政府怎样腐败,怎样残杀革命者,宣传孙中山、徐锡麟、秋瑾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杭州光复的消息传到绍兴后,人心振奋,由当时较有影响的越社发动,召开了一个大会,推举鲁迅先  相似文献   

18.
由我校孙中山研究所副教授段云章、邱捷合著的《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全书约38万字),是“孙中山研究丛书”第一批专著中的一本,已于1990年6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以较为翔实的史料和深入的论证,考察研究了孙中山一生与近代军阀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孙中山为近代中国革命而不懈奋斗的政治性格,是近年来孙中山研究中又一新的成果。(中国)孙中山研究会秘书长金冲及教授为该书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四年一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接受了我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并发表了大会《宣言》,改组了中国国民党。这样,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这是孙中山先生在新的征途上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他晚年的丰功伟绩。  相似文献   

20.
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者孙中山先生,在七十年前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使辛亥革命具有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主义,在三民主义中,随着革命的进程,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它还是起着号召革命与推动革命前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