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中国研究公平、平等、效率等问题已成为热门话题。由于人们没有很好地揭示公平与平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所以在进一步谈及其它问题时出了许多混乱。因此,很有必要对公平与平等的关系进行一下探讨。1.关于公平。笔者认为,公平是研究权利和利益合理分配的概念。公平先表现为一种价值尺度,它是人们对权利和利益关系合理性的评价。但是,这种合理性不取决于人们主观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社会转型期公平观的思考彭穗宁一公平是一个指向性相当宽泛的价值评价范畴,合理性构成了它的内在根据。但公平观念的最基础内容,却与人们的经济利益相关。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们的公平理想“始终只是现存经济关系在其保守方面或在其革命方面的观念化”,因而公...  相似文献   

3.
论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既是人类衡量美好社会的一个标准,也是人们评价政治文明的尺度.加强制度建设,是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妥善解决利益矛盾、促进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因此,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制度体系并使之得到贯彻执行,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公平与平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平是人们对现实分配关系与他们自身利益关系的一种评价,平等则是人们在地位、权利、利益等方面的相同。在资本主义社会,公平与不平等是同时存在着的。在共产主义社会,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都是公平的分配,但按劳分配只是形式上的平等分配,按需分配才是事实上的平等分配。  相似文献   

5.
利益共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如何构建?基础是利益共享.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经济利益角度分析,就是一部社会利益关系和谐与不和谐、直至对立的发展史.实现利益共享,最基本的是:要实施宏观调控分配原则公平、市场引导标准公平、鼓励企业职工持股公平、城乡劳力就业机会公平、公共生活领域率先利益公平.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内涵和规定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育公平不同于教育公平观 ,教育公平是指配置教育资源时所坚持的一种合理性的原则 ,而教育公平观是指在对配置教育资源合理性原则的不同理解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各种不同的原则选择。教育公平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平等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 ,我们在配置教育资源时应坚持平等性、差异性和补偿性相统一的原则 ,以体现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人际闻社会利益关系的反映、度量和评价,是制度和规则的公平;社会公平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公平具有历史性、层次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的本质特点,经济基础是高等教育公平与否的主要社会根源,制度和规则公平是高等教育公平的核心表现;因此高等教育公平可从社会分配、税收、社会补偿及就业等各环节制度层面进行建设性推进。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实践中将人与社会进步的有机联系人为地"折断"与"阉割"直接导致了实践上社会发展价值向度的严重偏离.因此,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的社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不甚平衡,社会矛盾复杂情况下建设和谐社会,无疑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在全社会建立公平的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发展的机会.同时也要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还要强化公民社会,让公民可以组织起来,能够进入国家的公共政治,参与公共政策的决定.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平的合理性与相对性《光明日报》1996年8月24日发表沈训芳如题文章认为,古往今来,公平曾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一是政治权利的平等性,二是伦理人格的平等性,三是利益分配的合理性。该文还认为,社会公平不仅是一种合目的性存在,而且是一种合理性存在。这...  相似文献   

10.
论国际经济法的公平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公平的概念有不同层次的解释。法律上的公平理念着重强调各主体的最终利益的实现 ;国际经济法上的公平是指国际经济交往中国家主体地位的平等性和交往结果的合理性。但对于公平原则是否已构成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问题 ,法学界尚存在分歧。通过对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条件的理论分析和对国际经济关系及其法律秩序的实践考察 ,可以认为公平原则应发展成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国际社会应为之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剧烈转型之当下,我国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公平问题凸现,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突发性事件增多.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冲突?我们试着从伦理的视角提出应该构建充分体现整个社会伦理精神和道德合理性的利益协调机制,并论述了这种机制所具有的现实政治意义和深远的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利益的调整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必须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导向,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调节各种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各种利益协调统筹兼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与利益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利益发展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要建设和谐社会,须在公平公正原则的指导下,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利益整合机制,依法进行利益整合.  相似文献   

14.
公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实质上是对人与人之间涉及利益分配的社会关系的不同程度的平等状况所作的肯定性评价,公平的评价标准是主体的价值目标。公平评价的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公平表现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二者又统称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公平不仅限于经济范围,政治和其它领域的公平问题与效率同样有很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公平作为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其实质是对利益的合理划分。利益失衡和利益冲突严重损害社会公平,利益妥协作为解决利益矛盾和冲突的一种方式,其价值在于能够促进利益均衡,维护社会公平。通过培育利益妥协意识,促进利益群体均衡发展,建设利益沟通和利益妥协机制等有效途径,有助于引导社会利益关系合理化,实现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综合配套改革的本质是探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基本要求是坚持改革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特点;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为改革的综合评价标准.综合配套改革的内容是在政府体制、社会管理体制、建立法制社会、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创新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循环经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重点突破.综合配套改革要处理好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动力机制问题以及综合配套改革与政府自身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确认知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新特点,是调适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基础。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表现出一致性、多元性、复杂性、矛盾性、发展性的特征。应对社会利益关系所表现出的多维特征,必须树立务实、全面、统筹、多元的协调观。同时还要建立多重机制,即广泛的利益认同机制,畅通的社会流动机制,适用的诉求表达机制,公平的利益协调机制,完备的矛盾调处机制,以及有效的权利保障机制。通过多重机制的合力,来调适转型期我国的社会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8.
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问题,是我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经济效率是指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追求经济效率是任何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要求.效率问题的实质,是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和发挥社会上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问题.社会公平是一个道德概念,它通过宏观地评价社会来调节社会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人们对社会公平的理解有其具体的历史性.由于时代的不同和社会关系的改变,社会公平概念的内涵也随之改变.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公平观.恩格斯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观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  相似文献   

19.
论建构和谐社会的制度与文化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是依据社会公正与公平的原则,建立和保持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和谐的利益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是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和以公正、公平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公共政策.但是,从根本的、长远的角度来看,中国要建成和保持稳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资源,借鉴其他民族的政治文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和谐的政治文化与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20.
如何协调企业内部的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建立利益兼容基础的效率与财富增长模式,这是企业和谐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可以推知:利益关系本质上是一种所有制关系,不同的所有权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利益关系,因此,协调利益关系的制度基础是调整企业所有权结构.为此,本文通过对西方主流企业理论关于企业分配关系及所有权结构理论的评述,以中国国有企业为例,并通过国有企业所有权改革过程利益集团互动机制的分析,研究如何通过企业所有权结构的调整与完善,来协调微观企业机制中不同主体的利益关系,这对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和谐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提高经济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